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常青在台湾剿匪林爽文的起义军不利,失去了乾隆皇帝对他的信任。

乾隆皇经过一番权衡和思考后,最终采纳了和珅的建议,决定派福康安去台湾替代常青,镇压林爽文的起义军。他把和珅的意见写进了自己的谕示中。

乾隆皇帝在颁布的谕示中明确写道,命协办大学士、陕甘总督福康安前往台湾,替代常青,督办军务,又令海兰察为参赞大臣,护军统领舒亮、普尔普为领队大臣,各领内宫侍卫等二十人前往台湾。

福康安接到乾隆皇帝的圣旨,心中极为不快,他认为这又是和珅搞的鬼,又是和珅在乾隆皇帝面前给自己使的绊。

福康安把和珅的心思早已猜透了,和珅在乾隆皇帝面前推荐他去台湾剿灭林爽文的起义军,就是一箭双雕。他若把林爽文的起义军镇压下去了,和珅推荐有功。如果他没有把林爽文的起义军镇压下去,就是他无能为力,和珅就可以在他面前趾高气扬,指手画脚,贬低他。

福康安暗想,和珅真够阴险狡诈的!

福康安坐卧不安,他本人根本不愿意远赴台湾督师作战。虽然台湾与大陆一峡之隔,但是他对于台湾的地形不熟,风土人情不了解,贼势又凶猛,战况不清楚,种种盘根错节,茫无头绪,他所遇到的问题一定很多,不利于他挂帅出征。

其次,乾隆皇帝调给他的大军统共不过六千人,区区兵力,入台作战,面对林爽文的二十万大军,无异于于孤羊透狼群,肉包子打狗,泥牛入海,有去无回。

福康安左思右想,都非常不情愿去台湾,可是圣命难违。再说,福康安自从他出生的那一天起,乾隆皇帝就对他格外宠爱。他对福康安的精心呵护和宠爱,远远胜过对其他诸皇子的程度。

福康安生得五官端正,双目炯炯有神,略略鼓起的鼻尖儿,好像鹰嘴形状、显得机警、敏锐。

福康安曾经参加过二征金川战役,平定甘肃回民田五起义,以战功赫赫赢得了乾隆皇帝的宠爱和信任,以军功卓着被赐以绘影图形于紫光阁。

乾隆五十二年八月,乾隆皇帝受封福康安为将军,调湖南、湖北、贵州等地绿营军各两千人,以及四川士兵两千名,出兵增援台湾。

福康安认为这些兵力有点不足,很难对付林爽文匪寇,要求增派兵力,可是却没有得到乾隆皇帝的许可。

实际上,不仅福康安赴台剿匪是和珅推荐的,而且对于增援台湾的兵力人数也是和珅向乾隆皇帝建议的。他向乾隆皇帝进言说,兵不在多而在精,况且台湾已有近十万大军。

林爽文匪寇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虚称他们拥有二十万人马,其实,真正叛乱之徒也不过数十万人。

再说,参与剿匪的兵力人数越多,粮草和军需物资等耗损越多,后方保障供应就跟不上。而且频繁向地方征收粮草银子,可能会导致地方老百姓滋生怨言,这样不利于国家安定团结。

乾隆皇帝同意了和珅的建议,为了减轻国内压力,不再增加援台兵力。

乾隆皇帝又谕示台湾总兵柴大纪,不必坚守诸罗县城,必要时可以撤出诸罗县城,再图进取,另外又加封柴大纪太子少保。而且鉴于诸罗县城被林爽文匪寇围困日久,守军与县民团结一心,共同抗敌,精神可嘉,特赐诸罗县城更名为嘉义城。

福康安在前往台湾的途中,心情一直郁郁寡欢。当他到达闵浙前线时,终日望着台湾海峡平阔的水面,无所事事,心情相当郁闷。

福康安再三考虑,还是给乾隆皇帝写了一封奏折。他写道:臣遵旨率兵赴台作战,现已到达闵浙前线。臣在行军途中拆阅常青等人的奏折,了解到目前台湾南北两路官兵尚未得手,而且兵力不足,情况属实。现在,添调的浙粤官兵陆续到达闵浙地区,但是还没有渡海出战,原因是四川添调的兵力还没有到达闵浙地区。

柴大纪固守府城,坐困已经数月,常青虽然派人去救援,可是派的兵力不多,日渐消耗,士气不旺,也很难剿匪。

如果让府城中抽调兵力,前往诸罗县城救援,恐怕林爽文匪寇狡计百出。匪寇们发现兵力集结在诸罗县城,他们会趁虚而入,滋扰府城。

臣通盘考虑后,恳请皇上严饬各督抚,速将所有奉谕旨征调的各省士兵八千余人,速速集结于闵浙,由我统一指挥调度。

福康安写完奏折后,以加急快报报于乾隆皇帝。奏折送出后,福康安整日在总督府中消遣娱乐,静等皇上的谕示和各省抽调的人马集结与闵浙地区。

乾隆皇帝收到福康安的奏折后,心想,福康安有负圣恩,面对台湾林爽文的区区匪寇,竟然有了畏怯心里,凭着一生南征百战的作战经历,这点匪寇的跳弹能算什么。

乾隆皇帝思忖道,一定是福康安觉得林爽文贼寇势力过于强大,官兵力量过于薄弱,才表现出畏惧心里来。

乾隆皇帝当即召集众位军机大臣商议此事。

和珅当然少不了首先发言,他又高谈阔论了一番。他说:“福康安乃将门虎子,皇上对他又情同父子,即使就是君臣之名分,福康安也应该感谢圣恩,奋勇杀敌。可是没想到他现在却惧怕贼寇,畏缩不前。可能是他数年来没有打过仗,用兵生疏,信心不足,缺乏战略眼光和战术,不敢与匪寇作战。”

和珅的这番高谈阔论,赢得了乾隆皇帝的赞许,表扬和珅分析得不错,说得好。

可是有一个人却对和珅的高谈阔论表示不赞同,甚至有点反感。他就是大学士、首席军机大臣、一等诚谋英勇公阿桂。

阿桂对这次福康安进军台湾剿匪建言献策。他建议说,匪寇居高临下,清军进行剿匪必须仰攻,这样就不能看轻敌人的兵力部署和兵力的多少,更不能知道敌人的虚实情况。而匪寇林爽文可以在我军进兵间歇期间,伺机四面出击,滋扰我军。如果我们拨兵堵御,则官兵不够分派,只有将府城、诸罗、鹿仔港等紧要地方先驻兵防守,再选精兵两三万,直捣林爽文巢穴,这样才是上策,才容易成功。

乾隆皇帝听了阿桂的建议,大加赞许,说阿桂分析的透彻,有道理,最终采取了阿桂的建议。

和珅看到乾隆皇帝采取了阿桂的建议,心里多少有点不舒服,可是又不好表达出来,遂又旧话重提,将攻心为上的话又陈词滥调的重复了一遍,乾隆皇帝也给以赞许,当下,和珅心里才平衡了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