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多多书院 > 历史军事 > 堡宗别闹 > 第六百八十四章 吏治下沉,清明之始!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六百八十四章 吏治下沉,清明之始!

<\/b>

朱见济一见四人犹豫,脸色一沉,「嗯?」

浓重的鼻音!

四人吓了一跳,偷瞄了一眼脸色阴沉的广安帝陛下,四人只觉东暖阁里寒意阵阵,帝威凛然若雷霆重压。

心里迅速权衡再三,四人还是接旨了。

刑部和都察院是否会因此退出九卿之列,暂且不管,有一点是可以明确的,经过这么一改革,刑部管辖的人员数量,至少超过五万!

相当于锦衣卫了。

如此数量的刑部,就算退出九卿之列,那也是朝堂中枢部门,所以董方思绪转过弯后,立即接旨,并言说会全力落实。

都察院和大理寺的下属人员则有可能直接破万。

大理寺的人员本来不多,下属人员如此暴增,地位井喷式飙升。

都察院全国加起来本来也只有几百人,而且这个改变对都察院的职权并无影响,现在下属人员再如此增加,权柄反而更重。

李实和王崇、严珞之所以没有立即接旨,是给董方面子。

免得他们接旨了,董方却不接旨。

独立独行抗旨的话,势单力薄,不好为他说情。

刑部尚书董方一接旨,这三人也立即接旨,深恐广安帝陛下反悔了。

朱见济点头,「各位务必全力以赴,未来几年,我大明本土基本不会承受战事的影响,加上医卫水平的提升,人口肯定要疯狂暴增,而你们管理的刑部、大理寺和都察院,加上锦衣卫,就是全国地方基本安全的保证,不要国家经济和军事实力上去了,结果民间却一堆破事,朕也不奢望路不拾遗,但朕希望国泰之畔是民安!」

又道「告退罢,让吏部尚书白圭进来。」

片刻后白圭入内行礼。

老丈人白圭,对朱见济的支持那是不遗余力,和杭氏外戚一样,朱见济的所有主张,吏部那边从没有一顶点的反对意见。

人嘛,感情都是双向的。

所以翁婿之间关系很是和洽。

朱见济很是客气的起身移步到暖榻旁边,嗯,已经换成了凉席,喝着冰镇西瓜汁,也给白圭赐座赐了饮品,这才慢慢的道「白尚书,接下来吏部可能会有点忙了。」

白圭笑了笑,「也没闲过。」

中南半岛新增交趾、占城、万象三大承宣布政使司,稍后还会有金边、大城两大承宣布政使司,五个承宣布政使司加上下属州府机构,如此庞大的官员人群,除了大部分重要位置的主官是九卿们商讨、举荐,其余配备,都是吏部在操办,足足一两万人的官员体系的安排,吏部就那么几百人——这几百人还是这一两年突然暴增的,之前吏部人数并不多,所以白圭其实一点也不比杭敏轻松。

吏部内部各司官员,自从大明全面南扩后,基本上就在连轴转了。

尤其最近,熬通宵那是家常便饭。

朱见济道「所幸中南半岛的地方官府体制已经正常建立了起来,各地县州府衙的编制基本上有了雏形,接下来就是慢慢缝补而已,在地方锦衣卫和卫所的辅左下,彻底完成了对三大承宣布政使司的绝对掌控,只是要如何长久的维持这个统治是个问题,而解决方法之一,就是要保持中南半岛三大承宣布政使司的吏治清明,所以都察院地方监督作用很重要,但同时,吏部对官员的考核、任用也很重要,选人唯贤嘛,咱们大明官员去治理中南半岛,总得让中南半岛的百姓臣服,白尚书你说是不是?」

白圭道「话是如此说,但问题其实没这么好解决,中南半岛三大承宣布政使司的官员加起来,足足三万人左右,以后金边、大城再增设布政使司的话,官员人数有可能超过四万,如此庞大的数量,几乎是我大

明半个本土疆域的官员人数,而且距离京畿太远,有些事……微臣就直说了罢,天高皇帝远,不好监督、考核啊!」

朱见济点头,「方才朕和刑部、都察院、大理寺已经商讨过了,且已经议定,稍后些时日三部会拿出具体可行的方针到小朝会上商讨,大概的计划,是三部要下行到县级辖境,在县州府都要设立部门,负责专门的职权,所以朕也有个想法,吏部也要下行到县级辖境。」

白圭讶然,「咱们有那么多人?」

人才压力已经很大了!

中南半岛的缺口都还没补上,漠北那边马上又要成立几个承宣布政使司,虽然漠北地广人稀,但几个承宣布政使司建立下来,少说也得要个几百人吧。

朱见济笑道「确实不够,目前的想法是全国境内所有吏员转官,根基品阶相应提高到对等的官员位置去,去刑部、大理寺和都察院已经下沉后的吏部地方部门任职。」

县州府三级官衙中,还有大量的吏员。

当然,不能滥竽充数。

如果实在没有能力的,那位置宁可空缺,等待教育司那边的人才培养出来,再任职过去,如此这么一说,白圭便觉得可行。

问道「那吏部如何下沉?」

朱见济道「按照目前的官制,吏部最低需要下沉到州,在州府设立吏部部门,对辖境内的官员进行考核、司功、举荐。但接下来数年内,朕会落实一个政策,为了提高全国的治理水平,朝廷的官制要超过县衙,下沉到镇,也就是说,以后全国所有的镇也需要设立一个衙门,可以小但不能没有,因此,吏部需要下沉到县,对镇一级的官员也进行考核、举荐、任命。」

白圭心中一惊,弱弱的问道「每一级吏部部门,需要多少人?」

朱见济想了想,「每一级的话,三五个人就行了。」

主要就是考核官员政绩、品行什么的,跑跑路,找人问问话,调查一下而已,事情又不多,不需要太多的人员配置。

白圭松了口气,还行。

全国加起来,甚至加上中南半岛和漠北,吏部增加地方部门的官员人数增量,也就一万左右,在承受范围之内。

想了想,「这确实是个好事。」

吏部下沉,对官员的考核更加落实到位,那么任用、举荐的官员就不会滥竽充数,也能有效的排除蛀虫的高升。

这……

将是吏治清明之始!

白圭忽然觉得有点惊心,陛下的这一系列措施,「野心」有点大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