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多多书院 > 玄幻魔法 > 大秦:每天都在等始皇驾崩 > 第106章 细水长流的生意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听说周不疑带着江夏写的第一卷书来到了工厂,相里安第一时间派人去给嬴阴嫚送了消息,自己则捧着第一卷《十万个为什么》看的晶晶有味。

张良,“……”

仔细观察了半天相里安的表情,张良眉头越皱越紧,只觉得离谱,“相里先生觉得先生写的这些东西都是真的吗?”

相里安非常肯定的点点头,毫不迟疑的回答,“当然都是真的!”

相里安转过头去看张良,“难道你不相信吗?”

看到相里安如此诚挚的表情,就连张良都一时有点语塞,停顿了片刻,张良才道,“倒也不是不相信,就是有一些内容……闻所未闻,十分新奇。”

“嗯,县丞说的对,那是因为先生乃是代表仙人传授我们这些晦涩难懂的知识啊!若不是先生,这些东西恐怕成千上百年才会被我们研究出来。”相里安颇为赞同的点了点头,说着飞快的翻到目录,指着给张良看,“这个,我们生活的地方叫地球,是圆的,这个是真的。”

相里安不由感慨,“若不是有幸认识先生,我恐怕这辈子都不会相信这样的事情,谁能想到,自己生活在一个球上面?”

张良,“……”

说实话,他到现在对此都持怀疑态度。

他见过江夏的万国堪舆图,按照万国堪舆图来说的话,地球确实是圆的,但是真实性还有待考证。

毕竟,除了那张万国堪舆图之外,没有其他任何可以佐证的东西,而不巧的是,万国堪舆图是江夏自己画的,可信度并不高。

他很难理解,为什么大家都对此深信不疑。

到底是谁出了问题?

相里安又随手指了一个,“这个,日食、月食是怎样形成的,先生画的图也没有问题,以前先生给我们讲课的时候讲过,我们也讨论过这个事情,确定是真的。”

张良,“……”

“还有这个,光的折射和散射,这个我们也论证过了,没有问题,而且,我们还根据这个造出了……”

望远镜。

相里安察觉到自己差点说漏嘴,飞快的将自己没有说出口的话又吞了回去。

先生曾经说过,望远镜暂时还在保密阶段,不得泄露给任何人知道,这其中当然包括县丞以及始皇帝、公主在内的所有人。

相里安轻咳一声,将书本合上,“书上的内容绝对没有问题。”

张良深深的看了一眼相里安,察觉到相里安应该是有什么瞒着他。

不过,张良也识趣的没有深究,反而问道,“那先生写这本书是为了什么?即使这些都是事实,难道先生想要开启民智?”

这也是他完全无法理解的事情。

先不说这些东西的真实性,即使都是真的,江夏做这些,到底是为了什么?

相里安说的义正词严,“先生是想要用自己的方法,引导人们对未知事物的思考,通过这样的过程来研发更多有用的东西。不然的话,只靠我们这些墨家弟子想要制造出更多的机械,难度太大了。先生说过,高手在民间!现在先生做的,就是把这些人找出来。”

高手在民间?

张良一愣,随即肯定的点了点头,江夏这句话说的确实不错。

不过……

他总觉得,江夏想把这些人找出来,最主要的原因还是相里安他们制造的工具,还是没有达到江夏的预期。

张良的脑海中缓缓冒出几个疑问,相里安现在都制造出多少奇迹,三川又有多少他从来想都没有想过的东西。

难道说,这样还不够?

江夏,到底想要造出什么样的东西?

正巧这时候嬴阴嫚听到消息赶到,推开门走进来的第一时间,嬴阴嫚就直截了当的问道,“书呢?”

张良下意识的将书递过去,嬴阴嫚接过书,不满的瞥了一眼张良,低声嘟囔了一句,“先生也真是的,日日召见县丞,却不肯见我!”

张良,“……”

不知道为什么,他的脑海中突然冒出五石散。

嗯……

不是。

张良轻咳一声,掩饰自己的尴尬,“公主,不知现在教材的印刷如何了?”

嬴阴嫚随意的摆了摆手,“暂时告一段落了,因为不知道天下各地的学子有多少,所以没有印刷太多,就等着先生的这本书印好了,一起发往天下各地。”

随手翻了两页,嬴阴嫚就笑得眉眼弯弯,满脸都是对江夏的佩服,“先生这本书老少皆宜,恐怕要印上不少呢,这可是个细水长流的生意。”

相里安站在一旁,对嬴阴嫚的话也十分赞同,“不错!不愧是先生所着!到时候印刷出来之后给工厂留上……五百本!”

嬴阴嫚咯咯娇笑了两声,眼睛都几乎眯成了一条缝,“没问题!先给你们工厂留点。”

说完,嬴阴嫚歪了歪头又想到,“我派人给子婴送个信过去问问,三川郡估计都需要,除此之外,河东郡估计也需要不少……哦,再给父皇送一本过去。”

嬴阴嫚肯定的兴奋的握了握拳,“此书一出,先生必定可名扬天下!”

“不错!”

张良,“……”

看着这两个对江夏无比信任的人,张良默默在心里叹口气,到时候江夏确实是会名扬天下,但他并不觉得全都是正面的,只怕是质疑的声音会更多。

《十万个为什么》最先在阳武面世。

给工厂留了一些,又将大部分跟教材一起运送往天下各地,嬴阴嫚第一时间将书在阳武书店上架。

紧接着,三川和河东也陆续上架。

听说此书出自江夏之手,阳武百姓几乎人手一本,印刷厂不得不日夜赶工,书依然供不应求。

随着书籍的火爆销售,事情也逐渐如同张良预料的那样。

三川本地人尚且还好,出于对江夏的信任,没有太多质疑,反而对江夏的博学多才赞不绝口,大多数人都在感慨自己孤陋寡闻,庆幸有江夏传授如此深奥的知识。

然而,前段时间刚来到三川郡参加科举的学子们,和那些刚留在三川郡打工的人士中,渐渐传出了一些质疑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