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 幽州王与兵权
王熙凤愤愤不平的离开贾府。
她为贾府立过功,她为贾府流过血,结果,换来的却是如此无情的对待。
“奶奶,我们去哪?”平儿问道。
她心中一直有谱,贾政是不可能放弃王熙凤的,所以,她才会跟王熙凤离开,这样才能显得自己忠心耿耿。
“去哪?”王熙凤冷笑一声:“当然是回金陵。”
金陵里还有她的父母叔伯,这么多年,也未曾好好聚聚,刚好趁这次机会,回家看看。
平儿自无不可。
两个美人走在街上,自然吸引了一些人的目光。不要说男人看的忘记前面的路,就连不少女子,也看的目不转睛,就连手中刺绣也刺到了手指了。
“世上竟有如此美人!”一个纨绔感叹道。
“嘿嘿,公子,我们懂的,”他身边的狗腿子嘿嘿笑道。
只是,还未待纨绔们行动,一个穿着金甲的禁卫军就出现在了王熙凤身边。
这让纨绔们呼吸一滞,纷纷低下头,待王熙凤走后,就急匆匆的离开。
金甲禁卫军自然是林黛玉派来的。
贾政每两天就有一个金丹期的禁卫军,现在,他手中有两人,全部放在贾府,而能指挥金丹期的人,除了贾政外,就是林黛玉了,而这,也是为了体现林黛玉的重要性才设置的。
“奶奶,他这一身,好像真的是黄金诶,”平儿悄声对王熙凤说道。
王熙凤翻了个白眼,她胆子再大,也不敢将金丹修士的黄金铠甲剥下来啊。
有金丹修士保驾护航,自然没有宵小窥视,不过,金丹修士的一身金甲实在是亮眼,不一会儿,王熙凤身边有金丹期修士的事情,就传遍整个京城。
“特么的,贾府什么时候有金丹期的强者了?”皇帝夏守仁吼道。
即使他身为皇帝,即使他学了宫廷里几十年的礼仪,这个时候,也特么的爆粗口。
原先几百筑基修士就算了,现在,蹦出来一个金丹强者,是不是明天还能蹦出几百金丹强者?
若是这样,那这个皇朝,干脆姓贾算了,省的以后一个不小心,惹恼了贾政,就落得末代皇帝的下场。
戴荃低着头数地上的蚂蚁。
“贾府有多少女子到了选秀年纪?”皇帝问道。
“回陛下,共有五人,不过,皆是贾赦的女儿,”戴荃回道。
贾赦的儿子女儿很多,但最出名的,就是贾琏,贾琮跟贾迎春,至于其他人,被贾赦圈养在院子中,很少出门。
一来相貌确实普通,不得贾母喜欢,二来没有亮眼的才能,所以,即使是贾府的奴才,也不把他们当主子看。
更何况,贾赦有卖女儿的传统。
每当他去花船的时候,手中的钱不够,就挑一个女儿卖出去,而且,仗着贾政的声势,还卖的很贵,没个几千两,还拿不下来。
皇帝沉吟了一会,说道:“恩科之后,就开选秀,让贾府里适龄的女子参加,到时候,我会选两名贾府的女子封妃。”
太上皇已经将自己最喜欢的公主赐给贾宝玉,而他也不能不有所表示,这封妃就是拉拢的手段之一。
“诺,”戴荃应道。
······
贾政来到宗人府中,宗人府所有的官员皆出门迎接。
“见过王爷,”众官员齐声行礼道。
“免礼,”贾政扶起为首的官员。
为首的官员也姓夏,按照辈分,是皇帝的叔伯。
“谢王爷,”夏官员起身,伸出手,邀贾政进府。
宗人府的面积很大,有四五个贾府那么大,贾府是按照公爵的面积建设的,而宗人府,则是皇帝想建多大,就建多大。
众人坐在宗人府的大厅,有官员抱来一摞纸,放在夏官员身前。
“不知王爷可想过自己的王号?”夏官员问道。
一般来说,王号都是由皇帝来赐予的,比如北静王,忠顺王等等,而贾政自己取,虽然显示圣眷昌隆,却也体现皇帝对他的不放心。
“就取‘幽州王’这个称号了,”贾政说道。
“···”
夏官员很无语,他知道贾政无法无天,却没想到如此无法无天,这还没上任呢,就惦记整个幽州。
不过,他也知道,贾政是元婴高手,而且,刚刚侍卫通报,说王熙凤身边有金丹强者,如此,不难确定,贾府中也有金丹强者。
也就是说,贾府的高端实力,已经跟大夏持平了。
“王爷,北静王还在幽州呢!”夏官员回道。
虽然北静王有谋逆之心,但实际上,他只掌控一县之地,拥兵数千人,而之所以产生谋逆的心思,主要是幽州地界,全是勋贵的兵马。
贾政想了想,说道:“就取‘幽州王’吧。”
幽州一共有七府七十八县,除了靠近京城这边的郡府外,其他的府,面积都很大,尤其是临近匈奴那边的,更是大的没边,往往一府之地,完全能抵别人一州之地。
当然,有没有人则是另外一回事。
“是,”夏官员不敢反驳,在宗人谱上写下‘幽州王’三字,然后对贾政说道:“还请王爷见谅,这蟒袍,凤袍等,还在制作中。”
制作一件蟒袍是十分费心费力的事情,往往一个熟练的绣女,一年时间,才能缝制一件衣服出来,而贾政封王也就几天前的事情,这点时间,还不够他们消化这个消息呢。
“没事,你们慢慢做就行,”贾政点点头。
随后,贾政就扩建贾府的事跟夏官员谈了起来。
原着中,贾元春封妃,贾府建造大观园,那也只是将隔壁宁国府的绘芳园划了过来,再加上王熙凤的院子以及湖边的小树林那么大的一点空地,根本大不了哪里去。
薛宝钗住了蘅芜院,林黛玉住了潇湘馆,贾迎春住进了缀锦楼,贾探春住了秋爽斋,贾惜春住了蓼风轩,李纨住了稻香村,贾宝玉住了怡红院。
数起了很多,但实际上,就是七个院子而已。
而贾政的女人很多,不算贾宝玉,光前面就有七个,更何况,还有尤二姐跟尤三姐,史湘云,秦可卿,贾元春,邢岫烟等等,光七个院子那够,所以,扩建势在必行。
夏官员沉吟起来。
贾府身后,也是一大片院子,而能挨着贾府修建的,必定是达官贵族,让他们将院子贡献出来,多少有点难度的。
但这点难度,全看贾政。贾政释放出善意,想必他们就会屁颠屁颠的将院子贡献出来,但贾政不想搭人情,光靠宗人府,那就有点强人所难了。
“不如给点补偿银,让他们搬家如何?”夏官员提议道。
贾政点点头,回道:“可以,钱不是问题。”
卖官鬻爵这几年,没个一亿也有九千万两银子,比起和珅贪污七八万两白银,他这算廉政了。
“那就没有问题了,”夏官员说道。
随后,贾政就在地图上圈了个地,将贾府后面的几十个大院子全部划入其中,预计将扩大五倍左右。
谈完贾府扩建的事后,又要谈封地的事,而这,就不是宗人府能决定的了,得由皇帝跟太上皇做决定。
幽州的地图很大,除了临近京城的几个府,靠近匈奴的府,一个比一个大,但是人很少,典型的地广人稀。
贾政来到皇宫的时候,太上皇跟皇帝已经在太和殿等他了。
“臣,拜见陛下,”贾政行礼。
“免礼,”太上皇说道。
一旁的皇帝则走下台阶,来到贾政身边,扶着贾政的手,说道:“爱卿今日已成仙人(元婴),礼应受到尊崇,朕赐你‘入朝不趋,赞拜不名,剑履上殿’的权力。”
“谢陛下,”贾政弯腰谢道。
古代觐见皇帝的规则很多,最典型的则是剑履上殿,昔年三国董卓就是这么做的。
贾政也不想当董卓,若他有野心的话,估计皇帝的位置就要换了。
太上皇眼中闪过一缕阴鸷,不过脸上倒是笑嘻嘻的,若不是贾政是元婴修士,倒也发现不了他的阴鸷。
“来,爱卿,”太上皇也走下台阶,挽着贾政的另一只手,拉着贾政来到一张巨大的地图前,笑着说道:“这是幽州地图,你为幽州王,必定得有自己的封地,看看,喜欢哪,就选哪,千万不要客气。”
幽州北部是苦寒之地,加上在小冰河时期,一年有半年的时间被冰雪覆盖,再加上赋税低,所以一直被太上皇牢牢的把控在手中。
“我要北边的辽东府吧,”贾政说道。
辽东府在幽州最北边,占整个幽州的三分之一的面积,相当于现在的东三省以及高句骊,再加上以前的最大的岛屿库页岛。
再往北一点,就是苏武牧羊的地方。
太上皇跟皇帝仔细的看了辽东府一眼,再三确认后,才盖下大印。
“唉,爱卿却是选错了,”太上皇叹息着说道:“幽州历来都是苦寒之地,被封在这里的郡王全都选择临近京城的县城,你倒好,选了最苦的地方。”
话是这样说,不过,太上皇眼中的笑意,怎么掩盖都遮掩不住。
贾政也懒的费口舌,而是直接说道:“如此,不也是给陛下挡住了北方的匈奴嘛,有我在,匈奴休想踏进幽州半步。”
“好,有志气,”太上皇赞叹道。
有贾政在辽东,那他就能安心的发展幽州的经济了,幽州再穷,那也是他的地盘,挣的一两银子,那也是自己的。
“幽州苦寒,人丁稀少,是养不了多少大军的,我听说你在朝···”皇帝还没有说完,就被太上皇拉了下手,也就止住了要说的话。
“幽州向来靠近匈奴,不能没有大军支持,”太上皇说道:“我听说爱卿在朝鲜有四十万军队,我看这样吧,全部调进辽东,用来抵抗匈奴,所需粮草,皆由朝廷供给,如何?”
贾政惊讶的看着太上皇:‘又是放兵权又是给粮草的,这太上皇能处啊。’
“谢陛下,”贾政笑着答应。
四十万青壮,再加上他们的家人,不仅能将辽东开发好,还能北击匈奴,这不是一大乐事嘛!
“只是爱卿呐,咱最近遇见一件大麻烦事,”太上皇叹道。
“陛下请说,臣能做到,就一定做,决不让陛下失望,”贾政笑着回道。
只要不贪图他的女人,什么都好说。
“自从上次钦天监夜观天象后,整个天下的妖魔鬼怪忽然多了起来,缉妖司也力不从心,我听说爱卿手下有不少修士,能不能让他们加入缉妖司,为天下黎首降妖除魔?”太上皇悲天悯人的仰天长叹。
自古王朝末年,天下妖魔辈出,整个皇朝气运也岌岌可危,这点不仅太上皇知道,就连皇帝也知道。
为此,他们不惜减税免税,斩杀贪官(为贾政的卖官鬻爵空出位置),还振济灾民,如此,倒也缓了一口气。
只是不知道为什么,皇朝气运就是掉的厉害。
这点贾政心里清楚,他收下贾元春后,就有一个《截运》神通,不仅能杀人获得气运,就连皇朝气运,他也能截取。
“行,”贾政点头道:“他们能为天下苍生做点事,那是他们的荣幸,臣明日就让他们上任,确保天下安宁,百姓安康。”
贾政并不是一个冷血之人,他喜欢女人,那是他的爱好,但是,对于天下苍生,他觉得,若是有能力的话,还是得改变一二为好。
为天下修建水渠,是他的善举,今日将筑基修士贡献出来,也是他的善举,再说了,这些筑基修士对贾政忠心耿耿,在哪都一样。
“好,好,”太上皇双手大赞。
皇帝也一脸激动,他本想着贾政手中有四十多万军队,哪里知道,太上皇棋高一着,直接将贾政手里的筑基修士给挖了出来。
筑基修士,以一敌万,那四十万的军队算什么!
谈完封地跟修士的事后,贾政就回到贾府,直到进了贾府,贾政才知道贾琏休了王熙凤,而王熙凤也离开了贾府。
对此,贾政的第一反应是可以光明正大的将王熙凤迎进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