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多多书院 > 玄幻魔法 > 影视穿越的奇妙人生 > 第一百零二章 担忧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等苏辋两人从国舅府上出来的时候天色已黑,同顾廷烨夫妻告别后,两人才乘坐马车返回苏府。

回去的路上,两人都有些神情凝重地聊着今日在国舅爷家中发生的事情。

“夫君,我和余姐姐见了生卧病在床的张大嫂嫂,同她好好聊了聊。张大嫂嫂知书达理、明辨是非,我与她说开后,误会也就解除了。她后来与我说其实她本不愿意与小邹氏有什么冲突,想着只要她小邹氏安分守己,大家各守本分,这日子过下去也就好了。只是见小邹氏的时候,她因为我来当说客,以为我站在张嫂嫂那边颇有些恼怒,对我也是爱答不理,也不愿听我的劝解。”盛明兰说了一个喜忧参半的消息。

苏辋叹了口气有些无奈的说道:“老沈那边,我与仲怀兄劝了好久,他倒是没有甩脸色,也好好听我们说了,但具体是否听进去了就不得而知了。”

沈从兴毕竟是从禹州那个小地方出来,从小没有读过什么书,以前也只是一个军中的武夫,没什么见识,也缺乏政治敏感性,这才做出这种宠妾灭妻的事情出来。

他和顾廷烨两人虽然给他讲了一堆的大道理,但也不确定他能否真的听进去。毕竟沈从兴优秀的一点是一根筋,同时缺点也是一根筋,就怕他钻牛角尖,死命认准了一个理由不愿意改过来。

说实话,苏辋自然是希望沈从兴可以清醒过来,不要再继续执迷不悟下去。他可不希望自己的夫人将来等到张氏要生孩子,小邹氏因为得宠故意去捣乱的时候,最后还需要盛明兰去帮他收拾烂摊子。

到时候难道要她一手抱着娃娃,一手拿着利刃站在张氏的产房前,那样苏自己可是会非常心疼的。

苏辋想到那幅画面倒是有一种很怪异的感觉,那场景似乎不比原剧中她挺着大肚子守在门前更为的奇妙。

“终究还是看沈将军自己如何决定,我们都没法替他做决定,这毕竟是他的家事,咱们能做的不多,只希望他能听进去劝吧。”苏辋幽幽的说道。

沈从兴的事情是实在不是他们可以做得了决定,简单聊过之后两人又都陷入了沉默中。

很快两人就回了苏府,这个时候父兄三人都还没有睡觉,坐在前厅之中等待两人回来,他们也对沈家的事情有一些好奇。这件事情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往小了说这只是沈国舅妻妾不和的小事,但要是往大了说,这很可能成为一件动摇国本的大事情。

当今官家本来就不是嫡系继位,是无奈之下的选择。作为一个旁系血脉,官家在朝堂上没有任何根基,要不是当年先皇的一力支持,又岂能坐上如今的位置。

所以官家非常需要旧勋贵们的支持,但现在出了这档子事情,一旦处理不好国舅爷妻妾的问题,恐怕反而会引起老勋贵和新进勋贵之间的矛盾,激化新旧勋贵之间的裂痕,这会严重的打击官家的威望。

苏辋回去后看到自己的父亲兄长俱在,就猜到他们想知道什么,于是向盛明兰使了个眼色。

盛明兰冰雪聪明,立刻明白了自家夫君的意思,乖巧的行了一礼后就准备悄然退下去返回致远斋。

考虑到盛明兰此时还是一个孕妇,回来的也有些晚了,所以苏洵也就没有留她,而是小心的叮嘱让她注意好好休息后就让她赶紧回致远斋了。

等到盛明兰离开,屋子内就剩下他们父兄四人,坐在主位上的苏洵才对着刚坐下的苏辋问道:“沈国舅家中情况如何了?”

同时坐在旁边的苏轼和苏辙两人也是一脸好奇的盯着苏辋,期待着他的回答,颇有那种后世好兄弟之间一起探讨八卦的感觉。

看来不管是古时候还是现代,人们对八卦一个样,都是充满了十足的兴趣,没有人可以免疫探讨八卦消息时候带来的乐趣。

苏轼刚从凤翔回来没多久,对整个汴梁的局势还不太了解,沈国舅家那复杂的情况自然更不甚明了,众人中也只有他最为的疑惑。

苏辋沉默了片刻,才简单的把他和盛明兰去沈国舅府发生的事情讲了一遍,同时也向他的兄长苏轼讲述了一下沈家那有些奇怪复杂的关系,以及里面涉及到的问题,也算是帮他厘清了一下朝中的一些情况。

听完之后苏洵摸着自己那长长的胡须说道:“这个沈国舅啊,脑子有点不太灵光,做事分不清轻重,他明知道官家让他娶英国公女儿的意思,却还要宠妾灭妻,真真是把官家的脸都丢尽了。”

苏辙也补充道:“是啊,这几日我上值的时候,身边的那些同僚聊的最多的就是沈国舅家的事情。这件事在私下里都是议论纷纷。我听说很多勋贵都关注着这件事的进展,他们随时可能会进皇城告御状,到时候官家恐怕也不好偏袒沈国舅爷。”

“哎,幸亏国公大人已被官家派去河东地方招募士卒,一年半载都回不来,如果英国公还在汴梁的话,那事情恐怕更不堪设想。现在至少还有挽救的办法,只要他沈国舅能不再宠妾灭妻,一切自然就能恢复平静。”

苏辋说完后,抬头看向坐在主位上那身形比前段时间更加消瘦的苏洵,眼里充满担忧,与沈国舅家的事情相比,他更担心自己父亲的身体情况。

随着《太常因革礼》越接近完成,苏询的身体状况却越来越差。苏洵早已经把自己的所有精力都放在这本书的完成上,照现在的样子恐怕还是会像历史上一样当书完成的时候,就是他精气神垮掉的时候。

苏辋也曾劝过父亲,让他不要把所有精力都放在这本书上面,甚至干脆直接把这份工作推出去,只不过被苏洵果断的拒绝了。

作为一个文人,能够完成一本可以流传于世的着作,对他来说这是毕生的追求。这本书可以说汇聚了他无数的心血,岂有马上完成就放手之理,苏洵的一意孤行,让苏辋也不知道该如何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