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多多书院 > 历史军事 > 国色芬芳 > 铁头娃 四十四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属于国民政府战斗序列,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中国人民解放军前身之一。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谈判达成协议,于10月将在江南八省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叶挺任军长,项英任副军长。

1941年1月,皖南事变爆发,新四军军部及所属皖南部队大部被俘、失散或牺牲,军长叶挺谈判时被扣,副军长项英遇害。国民政府宣布“将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番号即予撤销”。

中国共产党对此针锋相对,宣布重建军部,任命陈毅为新四军代理军长,张云逸为副军长,刘少奇为政治委员。重建后的新四军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深入华中敌后,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

在8年抗日战争中,新四军抗击和牵制了16万日军,23万伪军,作战2.2万余次,其中对日伪军作战1.9万余次,歼日伪军31万余人;反顽自卫作战3千余次。新四军作战伤亡8.9万余人。新四军从最初的1万余人,发展到拥有主力21.5万余人。

历史沿革

诞生

1937年10月新四军军长叶挺12日,是新四军成立的日子。其实,10月12日只是后来议定的纪念日。新四军的诞生,有一个复杂的相当长的谈判、斗争过程。

八一三事变后,在全国人民强烈要求团结抗日的巨大压力之下,国民党终于同意将南方8省14个地区的红军游击队编成一个军开赴抗日前线。为减少矛盾,共产党提议由已经不是共产党员的北伐名将叶挺出来担此重任。叶挺希望这支新编的部队能够继承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的优良传统,提议命名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1937年9月28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任命叶挺为新四军军长。新四军臂章

1937年新四军副军长项英10月以后,叶挺、项英、陈毅等同国民党当局就新四军的建制、编制、干部、装备、经费等进行了多次协商。关于建制,国民党当局不同意新四军隶属八路军,最后议定新四军受第三战区指挥,在长江以北的新四军第四支队则受第五战区指挥。关于干部,国民党一再要派人担任新四军各支队直到团营的军职,理所当然被共产党拒绝,最后的协议是在军和支队,可以由国民党军事当局派驻联络副官。关于装备和经费,国民党竟要新四军自行解决,后来商定由第三战区拨给,但标准略低于国民党军。

叶挺于1937年11月3日到延安,向中共中央报告新四军的筹建工作。在欢迎大会上,毛泽东代表中共中央欢迎叶挺担任新四军军长,叶挺表示“一定遵照党所指示的道路走”。11月7日,项英也到了延安,和叶挺商谈。按照中共中央关于军部暂驻武汉的意见,叶挺、项英先后到达武汉,在汉口大和街26号(今胜利街末段)筹建新四军军部。

经中共中央提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核定,新四军的其他领导人是:副军长项英,参谋长张云逸,副参谋长周子昆,政治部主任袁国平,副主任邓子恢。1937年12月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成立中共中央东南分局(后改东南局)和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新四军分会,两个党的机构都由项英任书记。因此,项英实际上是新四军政治委员。军分会副书记是陈毅。东南局副书记是曾山,后增饶漱石。

新四军军部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在武汉只有12天,于1938年1月6日移驻南昌三眼井(今友竹路7号)。到南昌以后,军部各部门陆续建立起来。当时国民革命军的统一编制是军部设8个处,新四军有所不同的是将政工处扩大为政治部,以继承红军政治工作的传统。

各部门的主要负责人是:参谋处处长赖传珠,秘书处处长李一氓,副官处处长黄序周,军需处处长叶辅平,军医处处长沈其震,军法处处长李一氓兼,兵站处处长张元寿,情报处处长封裔应,政治部秘书长黄诚,组织部部长李子芳,宣传教育部部长朱镜我,民众运动工作部部长邓子恢兼,敌军工作部部长林植夫,战地服务团团长朱克靖。

由于编入新四军的各地红军游击队正在开赴皖南和皖西集结,也为了使指挥机关尽量靠近抗日前线,新四军军部于1938年4月4日离开南昌,5日抵达皖南歙县岩寺镇,7日又到太平县(今黄山市黄山区)麻村,26日进驻南陵县土塘村,8月2日移驻径县云岭村。军部在云岭近三年,直到1941年1月4日晚北移。

初期四个支队

1938年4月间,编安徽云岭新四军入新四军的南方8省14个地区的红军游击队经过长途跋涉,分别到皖南和皖西集结。全军共人,但是只有6500余支枪,许多战士还以大刀梭标为武器。此时,新四军辖4个支队10个团和1个特务营。

第一支队司令员陈毅,副司令员傅秋涛,参谋长胡发坚,政治部主任刘炎。辖第一团、第二团。第一团由湘鄂赣边红军游击队组成,团长傅秋涛兼,副团长江渭清。第二团由赣粤边、湘赣边、皖浙赣边红军游击队和湘南游击区的湘粤赣游击支队组成,团长张正坤,副团长刘培善。

第二支队司令员张鼎丞,副司令员粟裕,参谋长罗忠毅,政治部主任王集成。辖第三团、第四团。第三团由闽西、闽赣边红军游击队组成,团长黄火星,副团长邱金声。第四团由闽粤边、闽西、浙南红军游击队组成,团长卢胜,副团长叶道志。

第三支队司令员张云逸(兼),副司令员谭震林,参谋长赵凌波,政治部主任胡荣。辖第五团、第六团。第五团由闽北游击队组成,团长饶守坤,副团长曾昭铭,第六团由闽东游击队组成,团长叶飞,副团长吴焜。

左起:陈毅项英袁国平李一氓朱克靖粟裕叶挺

第四支队司令员高敬亭,参谋长林维先,政治部主任萧望东(后戴季英)。辖第七团、第八团、第九团和手枪团。第七团由鄂豫皖边的红军第二十八军一部组成,团长杨克志,政治委员曹玉福。第八团由鄂豫边红军游击队组成,团长周骏鸣,政治委员林恺。第九团由红军第二十八军八十二师特务营和鄂东北独立团组成,团长顾士多,政治委员高志荣。手枪团由红军第二十八军手枪团和部分便衣队组成,团长詹化雨,政治委员汪少川。

特务营由湘南、闽中红军游击队组成。营长彭子龙

1939年2月,中共*******周恩来到皖南视察,与新四军领导人商定了“向南巩固,向东作战,向北发展”的战略方针。根据这一方针,5月成立江北指挥部,统一领导第4支队和7月新编的第5支队,江北游击纵队。第4支队开辟了以安徽省定远县藕塘为中心的津浦路西抗日根据地。第5支队开辟了以安徽省来安县半塔为中心的津浦路东抗日根据地。江北游击纵队在安徽高官江北岸开展游击战争,保持和皖南的联系。第1支队派出第6团向苏南东部发展,与当地的抗日武装合编为江南人民抗日义勇军(简称江抗),直抵上海郊区。1939年9月,江左起:陈毅粟裕傅秋涛周恩来朱克靖叶挺抗西撤到长江中的扬中县与挺进纵队合编,并向苏北发展。10月,第2支队第4团一部北渡长江,在扬州以西改编为苏皖支队,打通了与第5支队的联系。11月,第1、第2支队领导机关合并组成江南指挥部,统一领导在苏南和向苏北发展的部队。这一时期,新四军还增加了两支部队。1938年9月30日,在河南省确山县竹沟镇组建的新四军游击支队东征,开辟了豫皖苏边区抗日根据地,1940年2月正式改称为新四军第6支队,辖3个团和4个总队。1939年1月,在竹沟组成的新四军豫鄂独立游击大队向武汉外围挺进,先后与豫南、鄂中、鄂东的抗日武装合编为新四军豫鄂独立游击支队、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开辟了豫鄂边区的抗日根据地,辖5个团队和3个游击总队。

1940年春,中共中央、中央军委作出八路军应派部队与新四军合力发展华中的部署。八路军第2纵队主力和苏鲁豫支队、陇海南进支队先后越陇海路南下,与新四军第6支队合编为八路军第4、第5纵队。第4纵队执行向西防御任务。第5纵队执行向东发展任务。7月,新四军江南指挥部率主力北渡长江,改称苏北指挥部;10月在取得黄桥决战的胜利后,与南下支援的八路军第5纵队会师。11月17日,在江苏海安成立华中新四军八路军总指挥部(23日迁江苏盐城),叶挺任总指挥,陈毅任副总指挥并代理总指挥,中共中央中原局书记胡服(刘少奇)任政治委员,统一指挥陇海路以南、长江以北的新四军和八路军部队。留在苏南的新四军第2支队领导机关,组建了新的江南指挥部。

新四军在战斗中不断发展壮大,到1939年底已有人,1940年底扩大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