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异光圣墩建庙
莆田宁海有一大土墩,宋元佑丙寅年,墩上常于夜间发光,乡人不知其故。有个渔夫疑为异宝,走去一看,发现是水漂的一根枯木发光,就把它抬回家中。但是,次日枯木却自己跑到原处。渔夫再次抬回家中,次日枯木又再自回原处。当天晚上,墩傍所有的人都同发一梦,梦见妈祖告诉他们:“我是湄洲神女,枯槎是我所凭附,宜在墩上为我盖庙,我会为你们赐福。“众乡村父老感到奇异,向制翰李公报告,李公说:“此神所栖了,我听说湄洲有神姑事迹已久,今灵光昭昭,必为我乡一方之福,神灵之庇,就在这里了。“遂发动乡村群众,募捐集资,兴建庙宇,号“圣墩庙“。
降龙王水族谢恩
东海历来水怪众多,时常兴风作浪,破船沉舟,过往渔民商旅,深受其害。默娘自十六岁起就经常飞巡于海上,游于礁屿之间,降妖伏魔,靖清海域。一日,她与当地官员巡行海上,命驻舟中流,只见四海龙王率领水族骈集,毕恭毕敬,向默娘请罪问安,她命免其罪,但以后要庇护渔商百姓,不得兴风作浪。四海龙王率水族齐齐谢恩,然后退潮。至今每年天后诞辰,犹见水族集结,前来庆祝,渔民见之不敢下网捕捞。
祭上苍旱情骤解
默娘二十一岁那年,莆田地区大旱,河流干涸,田地龟裂,连饮水也有困难,农民困苦万分,当时的默娘,已是无人不晓的能呼风唤雨的神女,全县父老都说,非神女不能解此灾害。莆田县令无计可施,为解全县旱灾,决定求救于默娘。他不惜纾尊降贵,冒着烈火骄阳,赶数十里路,穿洋过海到湄洲岛,亲自登门,诚恳谦恭,请默娘为全县百姓祈雨。默娘欣然应允,设坛祈雨,遂告诉县令壬子日申时将普降喜雨。可到了壬子日未时,却依然万里晴空,烈日如火。大家正疑她是否法力无效,都捏着一把冷汗。果然申时一到,突然雷声隆隆,电光闪闪。紧接着,暴雨如倾,旱情骤解,万民欢呼,皆颂默娘“通灵神女“。
济粮荒米船同至
宋理宗宝佑元年(1253年),兴化、泉州地区大旱,农田颗粒不收,米价腾贵。百姓老幼,饥困难支,成群结队到妈祖庙里祈祷。妈祖于夜里向乡人托梦:“不要忧虑了,米船即将到来。“而在另一边,当时在广州的米商正在装米下船,准备运往浙江、上海。妈祖托梦广州商人:“兴泉饥荒,速速前去,可获倍利。“广州众多商人都同发一个梦,故一齐发运米船前往兴泉。由于大家一窝蜂运粮同至兴泉,米价不贵反平。米商略有微言,说妈祖不灵,但想到这是为了解救二郡饥荒,当是功德!百姓既解饥荒,无不感激妈祖再生之德,纷纷焚香拜谢。天子闻之,诏封“灵惠助顺嘉应英烈协正妃“。
纪丰功长乐铭碑
郑和无疑为我国开辟海上丝绸之路,为人类征服海洋作出了巨大贡献!郑和成功的因素后世学者专家,众说纷纭,不一而足。但郑和的说法与他们却十分不同,说他常常在大海的如山巨浪中死里逃生,或在与敌国与海盗的战斗中反败为胜,几乎都是在生死关头,天妃显灵。因此,他不敢窃功私据,每次归航都奏报朝廷,或诏封天妃,或修祠盖庙。南京龙江天妃宫及福建长乐天妃宫,都是郑和奏请朝廷后兴建的。他在长乐天妃宫中,立碑铭记七下西洋时的天妃神佑之功,他总结其成功原因是“诚荷朝廷之威福所致,尤赖天妃之神护佑之德。“因此,郑和所立之碑,是妈祖护国神功的历史丰碑。
麾天将尽灭周贼
宋宁宗嘉定改元戊辰年(1205年),时值久旱,农作不收,地赤民困。草寇周六四作乱犯境,啸聚山林,四出劫掠,扰乱州郡,庐舍寥落,百姓苦不堪言。全邑之人哀求于妈祖庙,妈祖托梦指示:“六四恶贯满盈,为釜中游鱼,当即歼之。“四天之后,周寇入境,喊声动地,鸡飞犬跑,百姓逃匿。忽然望见空中有枪剑旗帜之形,贼寇惊恐不已,争相逃命。官军乘势穷追猛打,终于擒获周寇,余凶尽俘,合境平安。官军奏闻皇上:妈祖率领天将神助歼敌。皇上敕旨加封“灵惠助顺显卫英烈妃“。
唤妈祖粮军逃劫
明朝至顺元年,朝廷的漕运粮船,又发生了一件妈祖护航脱险的故事。那年春天,漕运官船满载粮食,放洋出海。刚出海时,一路自是春光荡漾,水碧天晴,顺风扬帆。粮官凭栏酣酒,何等畅快!可天气说变就变,突然阴风怒号,浊浪排空,刚才春风得意,今却生死未卜,战栗哀号,叫天不应,叫地不灵。全体官兵,唯有狂呼“妈祖救我!“其声震天!哀求之际,忽然祥云瑞霭,只见空中朱衣拥盖,灯光熠熠,继而风平浪息,漕船复趋妥稳,众官兵无不朝天而谢!奏闻朝廷,皇帝下旨,赐额“灵慈“。
化螺女阻登鳌山
郑和第七次下西洋是在宣德六年至九年(1430-1433年)。郑和出发之前,先修刘家港之天妃宫,刻石立碑,行前按官例在妈祖庙中祭祀,祈求妈祖庇佑出使平安,顺达顺归。祭祀之后,即行启程,太监杨洪同行。船只三十,涉阿丹、暹罗、爪哇、满剌加、苏门答腊、木骨都束、东卜剌哇及竹步八国。船行多日,一路平安。一天,突见大洋之中,有一大山横亘于前。众人见有一岛,自是雀跃,以为可以登岛一游,以解多日颠簸之劳。正欲登岛之际,见有女子提筐采螺,众迫视之。杨洪恐众人放肆,大声喝止。忽然女子不见,大屿已没,方知前所欲登之屿,乃巨鳌浮现,欲诱众人上钩。其女子乃天妃现身,救此数十人之生命也。
烧三恶庙廊神火
宋理宗开庆元年(1259年),海贼陈长五兄弟三人,为恶多端,杀人放火、奸淫掳掠于兴化、泉州及漳州三郡,官兵无可奈何,百姓苦不堪言。八月,贼众三舟在湄洲岛登陆入庙,祈祷于妈祖神前而不应,因怒而解衣裸体,卧于庙前栏下。妈祖放神火烧之,三贼惧惊,退遁舟中。第二天早晨,三只贼船全部出港。忽而天日晦暝,风雨骤至,雷声大作,诲浪滔天。等到雨歇天晴,海贼三舟已被吹至沙滩之上,搁浅不动。宪使王镕会兵击之,追至福清,悉数捕获。郡守徐公上疏妈祖神助之功勋,并奏请朝廷,皇上封诰“灵惠显济嘉应善庆妃“!
护允迪高丽通使
宋宣和癸卯年(1123年),给事中路允迪出使高丽。船队入渤海湾时,突然大风骤起,舟若秋叶,八船覆七。路允迪匍匐船上,求神救庇,忽见一女神现于桅顶,急叩头求庇。只见女神玉手一挥,即时风平浪静。路允迪涕泪交加,千叩万谢!唯余一船,顺达高丽,完成使命!路允迪归来时,问为何神?莆田籍保义郎李振及福建水手告知是妈祖,并诉说妈祖无数显灵之事。路允迪说:“世间只有生我者恩大无极,我等漂泊大海,身濒于死,虽父母爱之至情,也莫能助,而神姑却能救之,此实再生之赐也。“路允迪归程又得妈祖一路保佑,立即奏明皇上,皇帝即下诏赐“顺济庙“匾额,立庙祀于江口。
护使航朝廷祭祀
清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朝廷册封琉球国,派出使者海宝和徐葆光等人,出使琉球。他们依例于行前到天后宫祈祷,以保航程平安,然后启程。一路上,清朝使者船队,不断得到妈祖神示,避过风险,顺利到达琉球国,册封琉球国王。完成使命之后,在回程途中,遇到风险,又得妈祖救护,转危为安。使者回朝复命,如实奏报妈祖护佑之功,朝廷下令举行春秋祭祀大典!
改王府天后赐泉
施琅收复台湾后,驻军于明代宁靖王朱术桂官邸,邸中仅井一口只供百人饮用,施琅再祷于神,泉水立即极汪,足资万人饮用。施琅表奏康熙,将官邸改为妈祖庙,并由“天妃“晋封为“天后“。康熙准奏,封“护国庇民妙灵昭应仁慈天后“,赠《辉煌海滋》匾,立“平台纪功碑“。庙中刻有石狮、八骏马,龙墙虎壁,庙宇具王式格构,名“台南大天后宫“,并派礼部尚书到庙祭祀。又康熙六十年,台匪作乱,提督兰于六月会师于七昆身,时值炎热酷暑,万军苦渴,因祷于神,适时潮退,军士在海边沙滩上扒开尺许,即有淡水可餐。咸滩出清泉,堪为奇迹,乃神女显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