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多多书院 > 历史军事 > 始皇帝 > 第328章 齐国乞丐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329章 齐国乞丐(12)

张良说着,告辞而去。

离开了新郑,向着齐国而去。

韩王送别之前,给了张良一千金当成路费。

当君王选择躺平,选择破罐子破摔的时刻,会是一位很是和善的君王。

张良离开新郑,坐上船只,踏上前往东方的道路。

船只顺流而下,沿着黄河东下。

此刻,黄河水还是不黄,黄土高原上游还是植被茂密,开耕的土地数量有限,对于大自然的破坏有限。

如此种种情况之下,黄河还保持着清澈。

因为黄土泥沙比较下,河床也没有被抬高。

船只行走在河道上,速度很快。

船只前进着,到了东郡。

船只停靠在这里,采买着一些东西。

张良也是顺势下了船,观察着这里的一切。

东郡,曾经为魏国的土地,却是在秦王政五年,被秦国攻占。

自从,东郡成为秦国的一个郡以后,合纵再也无法合纵,不只是利益不和,更主要是东郡的存在,彻底瓦解了六国的联盟。

行走在东郡,张良感觉到这里的繁华,热闹。

还有安稳。

为了稳定东郡的秩序,秦人在这里大量的启用着本地人,对于本地习俗照旧,很多的规矩也是照旧。就连律法也不是秦人的律法,而是相对宽松的一些法令,没有繁杂的条款。

若不是有着秦人驻军,这里几乎与昔日的魏国类似。

过了东郡,就是到了齐国。

下了船只,行走在齐国,张良看到的是齐国的繁荣。

行走在大街上进进出出的人群,还有各种小商小贩,很多底层的平民黔首皆是穿着丝绸衣裳,华美的鞋子,似乎生活富裕的样子。

就连路边乞讨的乞丐,也是穿着华美的衣裳,衣裳一点也不破旧。

在秦国很多大夫,县令等,才能穿上的好衣裳,可在齐国却是随处可见。

似乎齐国没有穷人,大家都是有钱人。

似乎齐国是人间天堂。

“记得,在洛阳学宫的教科书当中,说齐国的繁荣是虚假的繁荣,很多民众看似穿着华美的衣裳,可他们却是负债不断,他们都是被称为“房奴”,“车奴”,“衣裳奴”。他们是真的奴隶,在负债之下,没有一丝自由可言!”

“这些奴隶生活上,比秦国的农民,还凄惨,还悲剧!”

张良忽然想到秦国的历史教科书。

在历史教科书上,一方面讲述着秦国的历史,讲述着历代的秦国君王,一方面又是讲述和评价着七国的政治。

在描述当中,从来不掩饰秦国的政策,更是直接称商鞅变法以来,秦国的律法皆是苛政,秦国民众皆是生活在水深火热当中。

接着,又是描述其他六国,在描述当中其他六国也是苛政,而且苛政比大秦还严重,对民众的剥削压榨还狠辣。

对比各国民众的凄惨,水深火热,秦国人民获得了幸福感。

秦王政最后得出一个结论,秦国人民固然遭遇苛政,固然过得苦逼,可秦国人民也是最为幸福的,因为其他国家的民众更为凄惨。

在教科书当中,还举了很多的例子。

秦朝的一个官吏,年收入仅仅是一千钱。可一个农民收入为三千钱。

试问一下谁的收入更高。

表面答案是,农民收入更高。

可事实上,官吏包吃包住,还包小孩子教育,一千钱属于结余出来,可以随意花的;可农民年收入三千钱,可需要缴纳口赋,算赋,还有各种杂役,徭役,还有诸多的杂税等等,每年能结余一二百钱就是运气。

若是运气差一点,甚至是向外面借外债。

接着,又是举一个例子,在秦国的一个农民,家中有五口人,有着五十亩地,每年各种花销之外,每年收入三千钱,除掉各种花销,还能结余二百钱;可齐国作坊的一个工人,每年能收入五千钱,可刨除各种花销,还要负债看两千钱。

试问一下,那国民众更为幸福。

秦国的民众,至少是民。可齐国的民众,却是叫工奴,是奴隶。

“我还不信了!”

张良说道,心中颇有不甘,走到一个乞丐前。

在秦国,是没有乞丐的。

只要有人当乞丐,立刻将其抓为官奴,从事官方作业,或是修城墙(城旦),或是砍柴(鬼新),或是从事其他的事情。

在可齐国在街道上,却是多有乞丐,这些乞丐并不残疾。反而是身躯健壮;乞丐身上的衣裳也不破旧,反而死整整齐齐,只是拿着一根竹竿,放在一个破碗,在墙角懒洋洋的躺着晒太阳。

在破碗当中,放着一些钱币。

张良上前,踹了他一脚。

乞丐顿时苏醒过来,在太阳底下睡觉正是舒服,可现在被打扰了,很是生气的样子。

“你这是干什么?”

乞丐张口就要骂人,可在骂人的瞬间,却是看到一位贵人,穿着华贵的衣裳,气势不凡,顿时将想要骂人的话语,硬生生的憋回去。

反而是跪倒在地上,说道:“拜见贵人!”

同样是穿着华贵的衣裳,有的是真的富贵,有的是假的富贵。外人可能看不出来,可他却是能看出来。

张良丢下一些钱币,丢在地上说道:“这些钱给你了。我要问话!”

乞丐握着钱袋,大致的估算了一下分量,大约有一百多钱,相当于他三个月的收入,立刻笑起来说道:“贵人,你有事情就问下小人,小人知道的会回答,不知道的小人也想办法给出回答。”

张良问道:“我周游列国,看到各国的民众皆是衣衫褴褛,衣服多数破旧。可唯独到了齐国,看到齐国的民众皆是穿着精美的衣裳,难道说齐国上下皆是富裕,齐国民众皆是有钱人!”

乞丐笑道:“假的,自然是假的。齐国也有衣衫褴褛之辈,可多数是地干活的农民。下地干活,自然是穿着破衣裳,旧的衣裳。至于城里人,多数是衣裳华贵,不是齐国民众皆是有钱,而是城门口卡着,衣裳破旧者,不得进入城池,免得影响市容市貌。

为了临淄城的市容市貌,很多民众只能是咬牙花钱买下华美的衣裳,或是直接花钱租下华美的衣裳,穿在身上。”

“这样穿着华美的衣裳,就能进入临淄城,可以去扛麻袋,扛着面粉,或是到了店铺当中打着短工,或是扁担挑着货物,贩卖着小商品。”

“很多穷人都是驴粪球,只是外面光溜。伱看看那个人,也只是外面套着绸缎衣服,可里面穿着破麻布衣裳。你看看那个店铺,就是用来出租衣裳,三个钱币,可以出租一天时间。”

张良听着,颇为失望,可还是问答:“你并未残疾,身强体壮,为何要乞讨!”

乞丐却是反问道:“我不乞讨,又是能干什么?”

张良说道:“你可以种地?”

乞丐说道:“对不起,耕地皆是官老爷的,我没有地可种。”

张良说道:“你可以当佃农?”

乞丐说道:“我不当佃农,当佃农一年四季累死累死,也结余不下多少钱。那些官老爷不会饿死你,也不会让你有多余的钱财。佃农有了多余的钱财,就是不听话了。

你看我躺在这里,晒着太阳,乞讨一些钱财,上交给老大的一部分,自己还能结余一部分,多好的生活呀!”

张良说道:“你为何不去山林打猎?”

乞丐看着这位公子,好似看着白痴一般,可还是说道:“山林,属于官老爷的!民众不能在山林当中打猎,不能钓鱼,不能洗衣裳,不能砍木柴,因为这些是官老爷们的。想要打猎砍柴,都要向官老爷交税。”

“那里的赋税沉重,我还是不去了!”

张良听着,感觉有些荒唐。

韩国的山林,是归于君王和权贵,可除掉少数的大章,还有靠近宗庙的地方,禁止砍柴。多数的地方,是可以随意砍柴的,也是不收税的,穷人有多少钱财,又是能榨出多少油。

只能将这一切,归于韩国的国情与齐国的国情不一样。

张良问道:“你有妻子吗?”

乞丐说道:“我有一妻一妾,家中生活尚且可以。贵人可以看不起乞丐,可在我齐国不是谁都有资格当乞丐,要有关系和人脉,要上面有人,还要孝敬老大。当乞丐,也是香饽饽!”

张良说道:“难道你就不想着改行吗,不想着干其他吗?”

乞丐说道:“乞丐很有前途,我爷爷是乞丐,我爹是乞丐,我也是乞丐。我打算儿子继续当乞丐。我不干乞丐,我能干什么。种地一年累死累死,一年到头还要缴纳各种赋税,很多还欠着外债。你看看临淄城种地的农民,那个不是一屁股外债。”

“很多老农民,其实盼望着灾年。在丰收年景的时刻,粮食增产不增收,反而亏本至极;可在灾年的时刻,粮食减产了,可却是能卖出高价格,反而收入在增加。”

“至于当小商贩,卖着水果,稻米等,也要向路边的大哥叫保护费。上交保护费未必安全,可不交保护费绝对不安全。这些保护费,一部分给这些大哥,一部分给朝廷。既不会让小商贩饿死,不会竭泽而渔;可也不会让小商贩多余的钱财。”

“至于当兵,在我齐国当兵是吃香的行业,各种俸禄众多,没有关系,没有背景,没有人脉,还真的没有资格当兵。我倒是想要当兵,可没有关系,也无法当兵。”

“至于到了作坊当中当工人,这是高收入,可我也没有那门路!”

不断的扳着手指头计算着,计算过来,还是当乞丐有前途。

张良说道:“何至于此?”

乞丐说道:“贵人有贵人的命,穷人有穷人的命!”

张良行礼之后,离去。

……

不久之后,张良加入稷下学宫。

在这里,学着百家的典籍,与百家学子在争论着。

在这里,又是感受到与洛阳学宫不一样的气氛。

在稷下学宫,多有学子在辩论着,指责着官场,指责着君王,说着天下的大事,说着齐国的大事,一副天下兴亡,我有责任的样子。

在这里,经常谈论国家大事,就连学子骂着齐王建,齐王建也是假装耳聋,不会给予理会,也不会给予严惩。

在这里,有着自由而宽松的学习氛围。

道家、墨家、儒家、法家、阴阳家、兵家、轻重家等,各种思想在不断交汇,不断碰撞着,无数的思想火花,无数的的智慧在碰撞。在这里各种妖魔鬼怪都是存在,各种好的思想众多,坏的思想众多。

就说儒家,就是分着七个派系,彼此谁也不服气,争斗的厉害。

行走在稷下学宫,时常看到辩论的学生,似乎很是热闹的样子。

在这里有着大量的仆役,打扫着卫生,采买食物,制造美食等等,学生们的任务只是学习而已。

可这一切,在洛阳学宫却是看不到的,洛阳学宫的校训是,“深入民众,低头干活,知行合一,求索真理”。

洛阳学宫,很少看到辩论的场景,很少谈论国家大事,更是很少说着朝廷大事。

至于为何?

张良也是问过一个学生,学生的回答是,少说多做。

学生继续道,说的再多也是无用的,骂贪官,贪官不会被骂死,骂社会不公,不公在继续,说再多也不如做一件事情,孟子不如墨子。就是孟子只是在说,只是在抨击社会的不公,在指责着国家政策,可他从来不去做,从来不去改变什么。

说的太多,做的太少。

可墨子却是说的很少,做的很多。

在洛阳学宫当中,很多学生不是低头在看书,在背诵课文,就是在打扫卫生,或是杀鸡杀猪,或是到了茅坑当中掏粪,或是在后院种地,或是在养猪养鸡;还有的学生,拿着望远镜,在观察着星空。

或是在拿着显微镜,在观察一些东西。

或是用着玻璃制作的器皿,进行着一些实验,还要对一些实验进行记录,对比。

还要研究,朝廷交给的一些任务。

比如,什么样的情况,庄稼生长好,如何锻造出色的钢铁,如何划分矿石的原料,如何制造化肥等等。

在洛阳学宫当中,很多学生皆是忙碌着,忙着各种事情,可唯独不会高谈阔论。

洛阳学宫的学子,也没有必要讽刺社会,没有必要抨击朝廷,没有必要大骂贪官,没有必要骂着社会的不公,因为不需要。

很多的学子毕业后,皆是会成为秦吏,成为底层的亭长。

单独的一个亭长,微不足道,可成千上万的亭长一起努力,却是能改变着社会,改变着朝廷,拉着很多贪官下马,让这个世界大变样子。

就怕,某些学子开口骂着贪官,可毕业后自己成为贪官;骂着社会不公,可进入社会却是加剧着社会不公。

若是真的如此,那一切皆是搞笑了。

洛阳学宫当中,很多博士认为,学生就应该读书为主,至于打扫卫生,耕地,庖厨等,皆是应该交给下人去干。

秦王政却是反对,如墨家那样极端是错误的,可参加劳动却有利于防止腐败。

读书学习,这是第一次教育;进行劳动,这是第二次教育。

将军与士兵一起吃穿,同甘苦共患难,不一定是顶级名将,可再坏也是坏不到那里去;某个官员经常深入底层,经常帮助农民干活,帮助底层的民众解决苦难,可能不一定能力顶级,可再坏也是坏不到那里去。

对比着两个学宫,稷下学宫依旧可以诞生人才,还能诞生很多顶级人才。

可这些人才,多数是对国无用的人才。

齐国重视稷下学宫,可从稷下学宫走出,进入齐国为官的却是很少,成为齐国顶级高官的更是一个都没有。

可洛阳学宫,专门为培养官员而诞生,很多起点都是很低,只是亭长,却是有无限的可能,未来可能成为大秦的九卿,甚至是三公。

……

洛阳城,在一个房间当中。

王绾正在讲课课,一边在讲述,一边再见惊叹太子才思敏锐。

等到课程结束,扶苏问道:“老师,我有一个疑问?”

王绾说道:“疑问是什么?”

扶苏问道:“为了灭赵一战,大秦无数的底层小民,出动了百万之多,推着独轮车,不断把粮食运输到了前线,导致粮食不匮乏,秦军可以从容灭亡赵国。这些底层民众有功于大秦!”

“可灭了赵国之后,赵国直接豁免五年赋税,可秦国只是豁免三年的赋税,到底谁是亡国奴,谁是胜利者。”

“这对大秦民众,何其不公!””

“我只是疑惑,大秦为何要如此对待秦国底层民众!”

王绾说道:“英明的君王,皆是对亲近之人苛刻,而对疏远之人宽容。经历战争,赵地百废待兴。大王自然要给予减免税收,获得赵地民众的认可;至于老秦人,是大王的亲近之人,会适当的苛刻一点。”

扶苏点头了,不久后又是相同的问题,这次问的是卫缭。

卫缭说道:“割韭菜前,要让韭菜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