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多多书院 > 历史军事 > 史事讲将1三国明 > 第二十六章 汉文帝——刘恒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二十六章 汉文帝——刘恒

刘恒,西汉开国皇帝刘邦第四子,母为薄姬,汉朝第五个皇帝。陈豨叛乱被镇压,刘恒被封为代王,后跟母亲在封地居住。刘邦逝世后,政权一度被吕太后控制,刘邦的其他儿子纷纷被杀,刘恒因为僻居远方,且谦恭谨慎,时人看其没有竞争皇位的可能,侥幸活了下来。吕太后死后,元老勋臣们平定“诸吕之乱”,把刘恒推上皇位。即位后,刘恒执行“与民休息”的政策,重视农业,劝课农桑,减轻田租、赋役和刑狱,废除肉刑,取消过关用传制度,弛山泽之禁,采纳贾谊、晁错等人“众建诸侯而少其力”的建议,削弱诸侯王势力巩固中央集权。

刘恒疏于军备,致使匈奴兵临长安,火烧回中宫;又恢复夷三族令,将新垣平灭族,成为了政治论议中的坏典型;同时迷信鬼神,宠溺宦官,纵容宦官乱政;又因宠爱邓通一改节俭作风,甚至放弃盐铁官营与铸币权,助涨了地方豪强势力、加剧了土地兼并与贫富差距,导致诸侯国经济实力大增,为后来的七国之乱埋下了隐患。

刘恒,汉高祖刘邦第四子,母亲薄姬,在秦末原为魏王魏豹妾。楚汉之争初期,魏豹附汉而叛汉,乃为汉将韩信、曹参败俘,后被汉将周苛所杀。因此,薄姬成了俘虏,送入织室织布,后刘邦见她有些姿色,就纳入后宫,岁余不得宠幸。

刘邦坐在河南宫内成皋台上,管夫人和赵子儿两位美人相伴,她们在一起谈笑当年与薄姬的约定,汉高祖听到后,问她们笑什么,两人将实情全部告诉了汉高祖。刘邦内心感到伤感,怜悯薄姬,当天就把薄姬召来并与她同房,薄姬说:“昨夜我梦见有苍龙盘踞在我肚子上。”汉高祖说:“这是显贵的吉兆,我为你促成这件好事。”这一次同房,薄姬就有了身孕,在河南成皋生下儿子刘恒,自薄姬生下儿子刘恒以后,就很少有机会再见到刘邦。

刘邦在亲征平定代地诸侯陈豨的叛乱后,册立八岁的刘恒为代王,都于晋阳,其后刘恒在他就藩代地的十五年间,与民休息,发展生产,恭俭作则,代地由是大安。另一方面,汉初复杂的政治环境和母亲的悉心教导,养成了谨慎沉静的性格。

吕后去世后,忠于刘邦的丞相陈平和太尉周勃、皇孙朱虚侯刘章兄弟携手诛灭了吕氏势力,商议由谁来继承皇位。考虑到当时吕后立的小皇帝刘弘,不是汉惠帝的后代,不符合皇位继承的法统,评估了诸王和外戚势力后,相中了宽厚仁慈、名声较好的代王刘恒,派出使者去接刘恒到长安继承皇位。

刘恒见到使者,开始并不是很高兴,反而引起了疑心,属臣们也意见不同:代国郎中令张武等认为有诈,提议以有病不能前往为由推辞,以观察情况的变化;而中尉宋昌力排众议,认为刘氏江山稳固,不必有所顾虑。刘恒决定用占卜来决定吉凶,结果达到一个“大横”的占卜结果,这个结果表明:大横所裂的纹路很是正当,卜卦人马上即位做天王,将家族的伟业光大发扬,就像夏启延续夏禹那样。卦师向他解释天王即是做天子,比一般的王要高一级。

于是,刘恒初步决定入京即位,为了以防万一,刘恒在向长安进发的过程中,步步为营,深怕中计,丧命黄泉。一是派舅舅薄昭,先到长安探听虚实;二是到离长安城五十里的时候,派属下宋昌先进城探路,宋昌到达渭桥,丞相以下的官员都来迎接,宋昌到高陵回报刘恒,刘恒行进到达渭桥,群臣以臣礼拜见刘恒,刘恒亦谦逊回拜。太尉周勃进言说:“要求赐片刻时间秘密禀陈。”宋昌说:“要是太尉所陈的是公事,就请当着众臣的面奏;要是所陈的是私事,王者是无私的。”太尉周勃就跪着送上天子玉玺。刘恒辞谢说:“请到京都代邸再议。”最后,刘恒终于在陈平等众大臣的拥戴下,进入代邸商量,期间刘恒西向两次辞让、南向三次辞让,在五让天下后,终于同意即皇帝位。随后刘恒让刘兴居清理宫掖,确保万无一失,才住进了未央宫,选择良辰吉日,继承了皇位,是为汉文帝。

汉文帝入京,仅带宋昌、张武等六人,即位后,下定决心要尽快整合皇权体制,以恢复和加强国家政权的运转能力。因为得到皇位不易,文帝即位后首先任命自己的心腹宋昌、张武为卫将军和郎中令,负责守卫皇宫、京城,从根本上保证自己的人身安全。然后,对于拥立他做皇帝的功臣们一一赏赐、封官晋爵,对于被吕后贬斥的刘姓王公恢复了爵位和封地,同时,对于跟随父亲刘邦开国的功臣们分别赏赐、分封,这些措施使的文帝的帝位得到巩固。

除了用拉拢的手段巩固权势外,打击重臣也是文帝的一项重要措施。这方面主要是对大功臣周勃的处理,周勃因为拥立文帝有功,每次退朝后,出来时总是很骄横的样子,似乎不把新帝放在眼里。而文帝对他更加有礼,经常目送他离去。有大臣劝说文帝,不该对周勃这样重礼,有失君主的身份。

从此,汉文帝的神色变得越发严肃,而周勃则越来越敬畏,周勃的属下及时提醒他:小心功高盖主,引火烧身。周勃如醍醐灌顶,猛然醒悟,辞去了右丞相的职务,汉文帝很快也答应了。

一年后,因为陈平谢世,文帝任命周勃做丞相,但仅十个月后,文帝又以列侯归封国为借口免除了他的相职。当时,很多的列侯都住在长安,这给京城的粮食供应增加了很多负担,所以,文帝就下诏命列侯到自己的封国去生活,即使朝廷恩准留在京城,也要将自己的儿子派到封国去。但很多人找各种各样的借口留在京城,这使文帝很生气,便让丞相周勃带头做表率,免了丞相职务。

再后来,派有举报周勃身披盔甲,怀有谋反之心,文帝马上把他抓捕,周勃赶忙通过帝舅薄昭向文帝说明自己惧祸才束甲,决无谋反之心的实情。汉文帝在重新调查后,没有发现周勃谋反的事实,便释放了他。

军权是最大的权,汉文帝深谙此道,所以在进入未央宫的当天夜里,就命令宋昌为卫将军,镇抚南、北二军;命张武为郎中令,巡察保卫宫中。相关部门分别诛杀后少帝及其三个弟弟于他们自己的府第里,新帝回到前殿连夜颁布诏令,大赦天下。文帝知道自己在汉廷并无雄厚的政治基础,有的宗室认为他是“摘桃派”,仅仅是依靠一批老臣的拥戴而登上皇位的,他所面临的是不断壮大和日益骄横的诸侯王势力,所以他首要的任务是采取恩威并施的两手策略来巩固皇权。

汉文帝即位之后,首先封赐诛诸吕有功之臣,封周勃为右丞相,陈平为左丞相,灌婴为太尉,组成新的中央,随新帝入朝的官员,有的官至列卿。除了保留旧有的诸侯王之外,汉文帝又立了一批新的诸侯王:立原赵幽王刘友之子刘遂为赵王;徙封原琅邪王刘泽为燕王;立刘遂之弟刘强为河间王;朱虚侯刘章为城阳王;东牟侯刘兴居为济北王;立皇子刘武为代王,又徙封为淮阳王,后徙封为梁王;刘参为太原王,后徙代王;刘揖为梁王。即文帝即位三个月后,根据群臣的建议,文帝立长子刘启为太子。这样,自汉高祖以来,预立太子就成为汉家的定制。

由于汉初大力推行无为而治,休养生息,对诸侯王势力的恶性发展起了催化作用,诸侯坐大,开始形成“尾大不掉“之势,汉文帝的即位,使得刘氏宗室内部在皇位继承问题上产生了尖锐的矛盾。皇位继承中的利益分配不均,济北王刘兴居率先发动叛乱,开启同姓王国武装反抗汉廷之先例,汉文帝派兵镇压,叛军土崩瓦解,刘兴居被俘自杀。三年后,皇弟淮南王刘长又举起了叛旗,但尚未行动,即被朝廷发觉,文帝派人传讯刘长入京,罢去他的王位,将他发配蜀郡,途中,刘长绝食而死。

两起叛乱虽被平息了,但汉初诸侯王势力的恶性发展,实际上已成为对抗中央朝廷的分裂势力,朝廷中一些有识之士,认为到了非从根本上解决不可的时候了。贾谊就是其中突出的代表,贾谊上《陈政事疏》,提出两点:第一,亲疏不是主要问题,即同姓诸侯王不比异姓王可靠;第二,是强者先反叛,弱者后反叛,在这样的封国条件下,最后都是要威胁中央集权政权的。贾谊提出解决的办法就是“众建诸侯王而少其力”,即分割诸侯王国的势力,从而达到中央集权的目的。

文帝十分欣赏贾谊的《治安策》,然而当时他正用心于稳定政局,恢复和发展社会经济,形势不允许他用激烈的方式实施《治安策》上的政治构想。齐文王刘则死,无子嗣位,文帝趁机将最大的齐国分为六国,又封刘长的三子刘安、刘勃、刘赐等为王,将淮南国一分为三。贾谊关于众建诸侯的建议,至此才得以实施,但皇权和王权的矛盾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分权和集权的问题依然存在,由于文帝对同姓诸侯王基本上采取姑息政策,所以导致了景帝时期的吴楚七国之乱。

文帝以秦亡为鉴,深知百姓生活之乐苦对政权安定的意义,其性又节俭,故在位时奉行黄老“无为而治”的政策。曾因惜十家之财而罢建露台;因怜吏卒输送之劳而令列侯归于封国,不须留于长安奉朝请;借缇萦救父之事而下诏废肉刑,通过赦免而减死一等时,采用宫刑作为替代刑;又诏罢天下田租。通过这一系列政策,汉朝的社会经济得到了长足发展,文教大兴,国力日益强盛。

汉文帝以作风俭朴、爱惜民力着称,代表性的例子就是他想修一个露台,但想到要花费百金,就说:“百金中民十家之产,吾奉先帝宫室,常恐羞之,何以台为!”于是作罢。此外,他常穿绨衣,并命自己宠爱的慎夫人所穿衣服不得拖到地上,帏帐不得绣花纹,给天下人做榜样。自己的陵墓霸陵都用瓦器,不用金银铜锡作为装饰。

后来,汉武帝曾问东方朔教化的办法,东方朔提到文帝身为天子,统治四海,却身穿黑色的粗衣,脚着生皮制成的鞋,用皮带系剑,以莞蒲为席,不治兵器,絮衣无饰,收集上书所用布囊,连缀成官中帷幕,以道德、仁义作为准则,因此全国节俭蔚然成风,教化大兴。刘向向汉成帝指出此说荒诞无稽,因为未央前殿一直都很豪华,无须以书囊作帷幕。

文帝在未央宫逝世,享年四十七岁,群臣上庙号为太宗,谥号孝文皇帝,葬于霸陵。

刘恒,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在位24年,重德治,兴礼仪,励精图治、宽仁节俭、爱民重农,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与汉景帝时期合称“文景之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