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多多书院 > 历史军事 > 史事讲将1三国明 > 第三十章 后七之首——李攀龙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三十章 后七之首——李攀龙

李攀龙,字于鳞,号沧溟,济南府历城人,明代着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二十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长于七言近体,但后人也批评他的诗歌为“瞎唐诗”。

李攀龙,其父李宝去世后因李攀龙赠中宪大夫、顺德知府。攀龙九岁而孤,家无余赀,赖母张氏纺织度日,十八岁入县学为诸生,廪于郡庠。与尚在髫年的殷士儋、许邦才约为知交。攀龙自幼性情疏放,不耐当时书塾中讲授的经训内容和八股文,人目为狂生。

攀龙取山东乡试第二名,赐同进士出身。此后,历顺天乡试同考官、刑部广东司主事、刑部员外郎、刑部山西司郎中,官凡三迁,辗转郎署,官职闲散。此间,攀龙与王世贞、谢榛、宗臣、吴国伦、梁有誉、徐中行等诗酒唱和,旨趣一致,遂结为诗社。其论诗主张,与“前七子”相倡和,形成一个新的文学流派,史称“后七子”。他们的文学主张的基本内容,即文主秦汉,诗规盛唐,继“前七子”的文学复古运动,为彻底改变“台阁体”统治文坛的局面而斗争。李攀龙集中的拟古乐府,是其文学主张的具体实践。

李攀龙出守顺德,为顺德知府,三年任期中,政绩卓着,做了一些既有利于巩固明王朝统治而又给百姓带来一定利益的事。如请蠲民税,减轻百姓负担;政刑宽简,民无冤情;增设驿站,减轻人民劳役负担等。其间诗文创作,也取得一定成就,无论赠答抒怀,还是描山摹水,或是关心时政之作,都各具特色。《登黄榆、马陵诸山是太行绝顶处四首》《春兴》等,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

李攀龙被提升为陕西按察司提学副使,到任不久,难以忍受陕西巡抚殷学挟势倨傲的作风,以母老归养为由,上疏乞归,旨未下即拂衣辞官。在职虽不满一年,李攀龙足迹却遍及区内,在视察府州县学的同时,也游览了各地的名山胜迹。《杪秋登太华山绝顶四首》,是这一时期的最佳诗作。

由陕归来,李攀龙在家乡筑白雪楼,隐居高卧,杜门谢客,不与权贵往来,一些达官显贵以其接见为荣,学人士子更以其品评来衡定自己的身价。因此“闻望茂着,自时厥后,操海内文柄垂二十年”。这一时期是李攀龙诗文创作的重要时期,所写诗文,殆占《沧溟集》之太半,因而其诗文最初结集曾名为《白雪楼集》。此间,诗歌以吟咏故乡湖光山色之作成就最高,《与转运诸公登华不注绝顶》《青萝馆二首》《抄秋同右史南山眺望》《酬张转运龙洞之作》以及《挽王中丞八首》等,是其代表性作品。

李攀龙起复,出任浙江按察司副使,诏拜河南按察使。在浙江,诗人曾写诗赞美以“戚家军”为主体的抗倭将士,表现了深厚的爱国之情。在河南任职仅四个月,老母病故,诗人扶柩归里,本来病弱,加上持丧哀痛过甚,攀龙遂卧病不起,暴疾而卒,终年五十八岁,葬历城城郊“牛山之原”,后移药山之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