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文公,鲁国第十九任国君,鲁僖公之子,名兴,在位时间十八年。
鲁文公元年,即公元前六二六年,周襄王派遣内史叔服来参加鲁僖公的葬礼,鲁国大夫公孙敖(庆父之子)听闻叔服能够看相,便请他给自己的两个儿子孟孙谷和孟孙难看相。
叔服看了之后对公孙敖说,谷能够侍奉您,但是恐怕不能给你下葬,但他的后代在鲁国一定能够昌盛。
四月,鲁国安葬鲁僖公。
周襄王派遣毛国国君卫来给鲁文公进行册封,于是鲁文公派遣叔孙得臣(叔牙的孙子)到成周去感谢周襄王。
六月,晋国国君晋襄公攻打卫国,占领了戚地,这是因为卫国当初不顺服晋国,不朝见晋文公。
秋季,公孙敖到晋国出使,这是因为晋襄公要给戚地划分边界。
冬季,楚国大夫商臣弑楚成王,他的儿子楚穆王继位。
公孙敖到鲁国聘问,这是因为鲁文公继位,需要向诸侯通禀。
鲁文公二年,即公元前六二五年,春季,制作鲁僖公的神主牌位放入祖庙,这是不符合礼制的。因为实在是太迟了。
国君去世,等到安葬十几天,就应该制作神主牌位放入祖庙单独祭祀,之后便同历代先君一起祭祀。
晋国由于鲁文公没有到晋国去朝见,便讨伐鲁国,于是鲁文公便到晋国去朝见了。
四月,鲁文公与晋国大夫阳处父结盟,这是晋国羞辱鲁文公才这样做的。
六月,公孙敖与宋成公、陈共公、郑文公和晋国司空士縠,这是因为晋国攻打卫国的缘故。
冬季,鲁国将在太庙祭祀,鲁国大夫夏父弗忌担任宗伯,掌管宗庙祭祀,将鲁僖公的祭祀次序排在了鲁闵公之前,这是不符合礼法的。
因为按照宗庙祭祀的制度,先君应该是排在前面的,也就是说鲁闵公应该排在鲁僖公的前面。
可夏父弗忌十分推崇鲁僖公,认为鲁僖公是有明德之君,应该排在鲁闵公的前面。
主事的人就对夏父弗忌说,宗庙祭祀是要遵从昭穆之制的,用来排列国君世系的先后,明确后人的亲疏关系。祭祀,是彰显孝道的。乐师与史官要记录国君世系的先后,宗伯和太祝要记载昭穆的次序,这样还害怕会出现失礼的情况,您现在却要把您以为明德的鲁僖公排在前面,却把先君闵公排在后面。从玄王(商朝的祖先,帝喾的儿子)到主癸(成汤的父亲)都比不上成汤明德,从后稷(周朝的祖先,帝喾的嫡长子)到王季(周文王姬昌之父)都比不上周文王、周武王的明德,可商人和周人在祭祀的时候,会把他们放在前面吗?宋国祭祀帝乙,郑国祭祀周厉王,他们都不是明德之君,可依旧得到祭祀,这也是对先祖的尊崇。鲁国人不像商人和周人那样做,却要改变祭祀的次序,这怎么可以呢?
可夏父弗忌却没有听从,表示他是宗伯,僖公是有明德,不如他的就排在后面,哪里有什么固定的次序。
展禽(柳下惠)听闻之后,便说夏父弗忌要遭受灾祸了,宗庙主事的话是对的。鲁僖公没有明德,他这样做就是违礼了,违礼却还要教育别人这也是不对的。更换祭祀的次序,让没有明德的人排到前面,这是对逝者的不敬。
逝者问他,夏父弗忌会遭遇什么灾祸?刑罚?暴毙?还是得瘟疫而死?
展禽说,如果他的身体好的话,或许能侥幸寿终而死,但就算是死了,也还是会有灾祸。
相传,夏父弗忌死后,下葬的时候棺椁突然起火,烟尘冲天。
当时鲁国执政的是臧文仲,他奉行周礼,维护鲁国公室,在鲁国内外的数次动荡之中都为鲁国的利益尽心尽力,是一位值得称道的先贤。
但先圣孔丘评价他,却认为他放纵夏父弗忌改动昭穆之制,是不对的,是越礼。
公子遂到齐国去纳币,这是为了鲁文公迎娶夫人姜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