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多多书院 > 历史军事 > 大唐之楚王之治 > 第五十八章 裴矩辞官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十月十五,大朝会。

经过前次大朝会的变故后,一众文臣都老实了不少,在三省五部汇报的时候,没有再出什么妖蛾子。随后,仍是陆军部长李靖代表军方发言,他先介绍了一下近卫新军正在按照计划进行训练,然后说到农牧基建兵团中的基建师正在楚王府的统一规划下有序进行长安城外的官道、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任务,目前进展良好。这个消息让一众文臣武将都有些惊讶,因为近期长安城内的事宜不断,没有几个大臣出过京,还真不知道城外发生了什么。

最后,李靖介绍说,由圣上和楚王殿下亲自任命的农牧基建兵团第一军军长牛秀将军汇报第一军的工作。原来仅是正四品下的右武卫中郎将、魏城县男的牛秀,之前上朝时是难得有发言机会的,但这次不同,品级上说已经是正四品,新军衔为少将,其职位已是农牧基建兵团第一军的军长,麾下有八万余突厥俘虏,且驻扎在长安近郊,负责新式高产农作物的培育种植,乃是大唐农事以后需要依仗的重要力量,这时没人再敢忽略他。

当牛秀从国公、郡公的勋贵武将队列后走出来时,一众文臣都有些惊讶,这时的牛秀将军已经更换了一身笔挺的07式深绿军常服,肩扛一颗金色的将星,站在殿中显得鹤立鸡群!

牛秀“啪”的一个立正,向御阶上的圣上和楚王敬了个新式军礼,朗声道:“报告圣上,报告大元帅,农牧基建兵团第一军于十三日前组建完成,辖六个突厥师,总人数人。十月初四,第一军全员开赴蓝田县,开垦荒地,截止到昨日,共开垦旱田七万五千亩、水田一万七千亩,清挖灌溉水渠、池塘六十五万方,帮助贫困村民整修房屋两万余间,基本完成了楚王下达的生产建设任务……”

听到这些数据,殿内大部分大臣并没有明确的概念,只是动辄多少万亩、多少万方,听上去数目巨大,却让他们有些不明所以,但这其中不包括民部的尚书、安邑县公裴矩,虽然他已近八十仗朝,但对于这些有关农事的数据还是异常敏感。

闻言盘算了一下,裴矩就有些怀疑地道:“牛将军,你适才所说委实有些惊人,我不是怀疑将军妄语,只是想再确定一下,此数可真?”

对于这位年已八十、仍然上朝言政的老尚书,牛秀还是很尊敬的,闻言他先是躬身一礼,才回道:“裴公明鉴,进达所言句句属实,随时可待朝庭查核。”

“好!好!好!”裴矩听到这话,笑逐颜开,“蓝田县原本有田不过三十五万亩,这仅仅十几天就增加近二成有余,实是可喜可贺之事!牛将军,你适才说开垦了一万七千亩的水田,是否准备在明年种植水稻?”

“回裴公话,楚王殿下言,已备下良种,明年开春,将在这些水田播种高产水稻,一季可得良米八石以上。”牛秀恭敬的答道。

此话一出,殿内一静,随即就爆了开来,群臣震骇之下,已经忘了之前楚王立下的规矩,一时间,殿内如同菜场。这次,圣上和楚王却没有发怒,只是端起手中的茶杯,遥碰一下,品茗暗笑,他们早知道此数一出,必然是众人大哗,这时乐得看看热闹。

众臣喧哗一阵,自觉有些不对——楚王不会因此发飙吧?之前可是立有议政规则的啊!大部分人都闭上了嘴巴,偷眼去看御阶上的圣上和楚王,发现两人没有生气发怒的神情,不由在心中舒了口气。

这时,老臣裴矩先是猛的从锦凳上站了起来,但在大声喘息之下,又被身边的其他大臣赶忙扶坐了回去,待得他呼吸回复了后,仍是坚持着站了起来。

这时殿内已经恢复了安静,大家看到裴矩站起来,都闭上了嘴,就算有几位想出列发言的大臣也自觉得退后等待,对这位年近八十的老臣,大家都保持着最起码的尊重。

“敢问殿下,真有亩产八石的水稻良种?”裴矩神情严肃的转向御阶问道。

李智云端正了下身形,同样严肃的回答道:“不错,亩产至少八石!好教裴公知晓,本王已经备下足可以用于二十万亩水田的优良稻种,今冬整修好田地,明年开春即可播种。”其实这也是他收着说的,后世的水稻就算是低产田也在亩产600公斤以上,那些超级稻甚至都在亩产1000公斤以上,唐代的一石约为60公斤,八石不过是480公斤,唐代关中平原的土地本就肥沃,就算在这个时代不使用那些促高产的化肥农药,达到这个目标也不是难事。

听到李智云坚定的话语,众臣都是一震,作为民部尚书的裴矩神情很是激动,双膝一曲就要跪下,之前看他站起来就注意他动作的工部尚书、蔡国公杜如晦急忙扶住了他,口中道:“裴公,不用如此,殿下不喜这样,您就站着说好了。”群臣之中,杜如晦和房乔是和楚王接触最多的,也相对了解了些楚王的性格,知道他并不喜欢别人的跪拜,更别说如同裴矩这样年纪的老臣了。

裴矩听到这话,自然明白杜如晦的意思,想起之前对楚王的印象,也觉得自己要下跪的举动不合适,于是努力站直了身子,双手举起手中的芴板,躬身一礼道:“圣上,殿下,老臣今年已近八十,自感时日无多,本已经看破生死,但今日听闻殿下有此高产良种,如果不能亲见这水稻收获之时,老臣却是死难瞑目!因此,老臣今日请辞民部尚书之职,回家调养身体,以期能得见明年秋收之景,请圣上和殿下垂怜!”

听到这位八十老臣如此说,李世民和李智云对视一眼,都是有些感动,之前因为世民登基不久,还没有来得及大规模的对六部官员进行调整,不过像裴矩这样的超龄老臣虽然已经列入了更换计划之中,但在其未犯错的情况下,却是不好直接让其致仕;但在这个时间,因为李智云准备在来年耕种高产水稻,裴矩这位老臣竟然主动请辞,为的是能够保养身体,在明年秋收时看到丰收的景象,这就让他们非常感动了。

相比之下,那位李渊心腹、虽然明知新皇不喜仍恋栈不去的司空裴寂就有些让人讨厌了。

对于李智云来说,安邑县公裴矩(本名裴世矩,字弘大,河东闻喜人(今山西省运城市闻喜县)人,出身河东裴氏西眷房)这个人,他最早知道其名字是在小说中(《大唐双龙传》中的邪王),后来查询历史资料,才知道此人是隋唐时期着名的政治家、外交家、战略家、地理学家,曾在隋代着书《西域图记》三篇,长期经略西域,设计分裂突厥,驱逐吐谷浑,减轻了隋唐两代西部边境的压力,于中原王朝有大功!

在他来到这个大唐位面时,裴矩已经垂垂老矣,原来的历史上,其寿命也将于明年(贞观元年,627年)结束,如今其最后的愿望竟然是想见到高产水稻的丰收!

在这个时候,李智云决定了,此人可救,也应该救,他决定再留其几年,让裴矩这位老臣再发挥下余热,见证下他亲自拟定的三年强国计划,同时为他征服西域的计划提供建言。于是,他转头对李世民点头示意,表达了自己的意见。

李世民看懂了李智云的示意,他直接从御案后站起来,走下御阶,来到群臣面前,伸手扶起仍在躬身的裴矩,朗声道:“裴公是社稷老臣,我朝建立时已经年愈古稀,本当安享晚年,奈何之前国朝维艰,须臾不得离,因此一直兢兢业业,为国效命,如今已是年近仗朝,朕也实在不忍其再为国操劳!所以,借此大朝之机,准裴公之请,除民部尚书之职,恩养还家,以备咨询!拟旨,裴矩晋河东郡公,良田十顷,绢百匹,赐千金,荫其子裴宣机授右散骑常侍,入门下行走。”

相比起升一级爵位,赏田地绢帛,提拔裴矩之子入门下省才是真正的恩典,之前裴宣机不过是吏部一员外郞(从六品),此次直接提拔为散骑常侍(从四品,可直接入宫资政),连升数级,更不用说门下行走之职,已经可以参知政事了,不得不说提拔之恩。

听到这道宣旨,裴矩也是感到惊讶,自己儿子的能力他是知道了,年过五十仍是一事无成,这次竟然被圣上简拔至门下省,可谓是皇恩浩荡了!此时,他只能躬身谢恩,再多的要求是无论如何不能再提了!

这时,李智云也走下了御阶,来到裴矩身前,轻声道:“裴公,稍后我会到府拜会,还望不吝赐教。”

裴矩双眸一睁,眼光流动,声音也有些发颤地道:“老臣恭候殿下光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