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多多书院 > 历史军事 > 大唐之楚王之治 > 第五十五章 阻立太子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四人来到两仪殿的偏殿中,围坐在树根茶台前,李世民亲自动手泡茶,这对他其实是一种休闲的方式,这段时间来,已经是乐此不疲了。

等大家都端起茶杯品尝了一口后,李世民忍不住开口问道:“五郞,你是不是有什么想法,不然为何阻止二哥与学士们商议立储之事啊?”

李智云放下手中的茶杯,神情认真地道:“二哥,我不赞同你现在就行立储之事。”

闻此言,三人都是一呆,楚王竟然如此直接吗?最能体会李世民心思的房乔看了眼圣上,问道:“殿下不同意现在立储,是有什么特殊理由吗?”

李智云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反问道:“玄龄,你认为之前太上皇正位太极殿时,我大哥和二哥他俩为何相争?”

房乔一下子噎住了,这话怎么接?虽然他知道答案,但如何能说出来?

李世民的眼睛也瞪大了起来,五郞这么说这是什么意思?

这时,杜如晦也放下了手中的茶杯,看了一眼其他三人,果断开口道:“太子之位!”

“对,就是太子之位!”李智云赞同道,然后他转向李世民道:“二哥,自古以来,历代皇朝有立长、有立嫡,也有无长、嫡时的立庶,甚至是在无子时过继宗室,但结果呢?除了开国之君外,选出了几位明君?”

三人听到这话,都沉默了,仔细一想,楚王这话说的一点也没错,历朝开国之君基本上都是从无数人当中拚杀出来的,无一不是大能之辈,但一代代的继承人呢,却只有极少数能再现开国时的辉煌,大多继任者都是庸碌之辈,甚至是荒谬、背伦之徒,这在史书上不胜枚举!并且,每个皇朝的终结,大部分的原因就是当时的君主无能和暴虐所致;这些众多的无能之君也都是在立长立嫡制度下选出来的正统,在这种情况下,之前的制度还是对的吗?

看三人都不说话,李智云继续道:“再说我朝,大唐开国之初,父皇就立了大哥为太子,那当时二哥为何还要争呢?”

这话一说,房杜二人就根本不能接了,楚王可说,他们不能说。

李世民也是脸色一变,却弊了口气,没有出声。

“因为二哥在大唐立国之战中功勋更大!因为父亲在大唐立国前就答应了立二哥为储!”李智云道,“但更重要的是,二哥你比大哥更能成为一个好皇帝!”

李世民眼神一跳,眸中精光一闪,是啊!自己与大哥争位,固然是自恃功大,又有父皇允诺,但心中当然是自认为比大哥更能力做好皇室!此时五郞说出此话,又是为何呢?

李智云随即又问道:“既如此,那为何当初父皇还是把大哥立为太子呢?”

李智云看着三人都不出声,就直接道:“因为当时二哥虽然善战有谋,立功无数,为大唐汇山立下赫赫之功,但这只是打天下啊!随着形势稳定,大唐国稳,父皇考虑的就是治理国家了。在这种情况下,大哥一向重文事,更有众多世家的支持!你让父皇怎么办?在多方权衡之下,当时的父皇考虑到治天下要更多的依靠文臣,而世家们掌握着大量的人才和资源,朝庭要想迅速稳定国势,就必须等到世家的支持才行,这才选择了大哥为太子。我说得对吗?”

李智云这话让其他三人都是默然,事情的确是如此,当初国祚初立,外有强敌,内需修政,朝庭急需各界支持,特别是国内的那些世家大族们,他们掌握了大量的土地、人口、钱财,更重要的是人才,当时的情况是,如果没有世家的支持,朝堂上的官员都配不齐;而在那些世家的眼中,重文偏士的李建成比勇武果敢的李世民要好控制的多,自然都去支持前者。

在当时的情况下,就连登基为皇的李渊也要妥协退让,只能立李建成为太子,同时为了安抚李世民,这才加其尚书令、天策上将,允其开府建衙,置官领军,也由此造成了兄弟相争的局面,直至到最后的玄武门之变。现在看来,这一切,都是当时的形势所逼!

“世家啊!”李智云哂笑道,“这些世家何其强大,连我皇家立储也能直接干预,其祸之烈,可见一斑啊!”说完,他摇头自嘲,伸手拿过茶台上茶壶,给三人续上茶水。

房乔心中一动,不禁道:“殿下,你说这话的意思,是不是指现在的皇子们也面临着与当初同样的情况?”

李智云道:“情况恐怕比那里更复杂些。”

这下,三人互视一下,更加惊讶了。李世民道:“五郞,你如此说,是发现了什么吗?”

李智云看向他反问道:“二哥,按照你的意思,是不是要立高明为太子啊?”看到他点头,就道:“高明既是你的长子,也是嫡子,按理当立为太子,但他现在才八岁(虚岁),身体未成,思想未固,二哥你能保证他不受身边人的影响,在及冠之后长成你希望的样子?”

李世民皱起了眉头,心想:这谁能保证啊?

李智云又道:“我们假设一下,高明被立为太子后,将会发生什么呢?”

李世民看了眼房杜二人,房乔接口回答道:“按唐律,太子正位后,将移居东宫,朝庭会遴选名师、大儒为太子太师、太保、太傅(从一品),少师、少保、少傅(从二品),太子宾客四人(正三品),这些为东宫属官;另,东宫下设詹事府、左春坊、右春坊、司经局、典膳局、药藏局、内直局、典设局、宫门局、家令寺、食官署、典藏署、司藏署、率更寺、仆寺、厩牧署;兵事上设太子左右率府、亲府、勋府、翊府三府、左右司御率府、左右清道率府、左右监门率府、左右内率府。”

听他一口气说全了东宫配置,李智云不禁暗叹:不愧是初唐名相,一番言辞把东宫配属说的明明白白,难为他记得这么清楚!但口中却道:“如此配置,简直就是一个小朝庭了!既然是按律,那当初的建成太子府也是如此吧?不知当初的那些太子属官在朝堂上是凭公心处事,还是为太子谋事呢?”

三人再次愣住,这话怎么回答,东宫属官自然应该是为太子谋事,但这些属官都是由朝庭官员兼任的,有参政之责权,但真遇到事时,如何选择呢?似乎不用说了。但是,这样一来,事情就好象有些不对了。

“一个具有独立官僚体系的东宫,其属官们在朝堂上抱团成党,他们忠心的是太子,而不是国家和皇帝,这个制度本身就是不合理的。”李智云道。

有些事的存在是大家都习以为常的,但如果被人说透了,也就是那么回事,对于楚王这个论断,三人不用想也知道是对的,但是,这是历朝传下来的规矩啊?一时间李世民和两位重臣都有些不知如何判断了,于是,他们都齐齐把目光注视到楚王身上。

李智云继续道:“高明才八岁,成为太子之后,能够管束了这些东宫属官和卫率军队吗?如果他不能的话,这些力量会控制在谁的手里?按照现在朝堂中的官员比例,东宫属官中会有多少人是出身世家大族的?八岁的孩子,会受谁的影响更大呢?那些世家官员们会不会向他灌输一些我们不喜欢的东西呢?”这一连串的问题,灵魂拷问般砸到三人身上。

停了一会儿,杜如晦问道:“殿下的意思是,东宫不要配置这些属官和卫率?”

“不止如此!”李智云道,“皇子们都太小,皇兄又年轻鼎盛,何必着急立储?”

“可是,早立太子,有利于朝堂稳定!”杜如晦提出不同意见道。

李智云摇了摇头,道:“朝堂的稳定不在于是否已经立储,在于皇兄的健康,在于皇兄对军队的控制,在于天下百姓是否支持朝庭,而不是一个八岁的娃娃!”

李世民有些被说服了,但还是最后挣扎道:“高明是我的嫡长子,就算是现在年龄小些,但在立为太子后,我们不给他配那么多属官和军队、加强对其的教导,让其不受世家官员的影响,不就可以了吗?”说完这话,他有些脸红,这话他自己都不信。

“当年大哥的太子妃娶的是荥阳郑氏女,当时引为世家与皇族结合的盛事,听说当时可是天下震动呢!如今,二哥是不是打算给高明也娶个五姓女呢?”李智云改变话题道。

“这……”李世民噎住了,他还真有这个想法,但几次在朝堂中试探,都没有得到五姓大臣的回应,这让他非常恼火;这时听到五郞如此问,不由一惊,忽然发现,就连自己都在受世家的影响,何况是还只八岁的高明呢?

“嗯,二哥,如果高明被立为太子,说不定五姓七望里就会有哪家答应了的呢?”李智云调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