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多多书院 > 历史军事 > 宋吹 > 第六百七十一章 喜欢篡改历史的太宗们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六百七十一章 喜欢篡改历史的太宗们

历史上喜欢篡改史书的皇帝,很巧合的是,都是被冠以太宗。

唐太宗李世民就是一个非常喜欢我的历史我做主,我不满意就修改的一位皇帝。

贞观年间,李世民多次顶着臣子的劝阻提出要看本朝史,看完后对玄武门之变的记载表示不满意。

史官遂为其文过饰非,顺便把早年李渊和李建成的功劳写到他头上。

宋太宗赵光义前面已经说过了,那是修改的一个面目全非,就连宋人自己都已经搞不清了。

明太宗朱棣那就更不得了了。

在明太宗朱棣之前虽不排除史官会有春秋笔法对事情进行隐晦掩盖的做法,也曾有过皇权干涉修史的事情,但想要大规模篡改历史、编写故事,还真不容易办到,直到朱棣继位,史学彻底被纳入皇权之下,编写历史也就成了明清的惯例。

朱棣要求官方大规模地销毁、篡改、隐藏、编写洪武和建文朝的历史。

近代章炳麟就痛心疾首地说:“史之失官,莫如书明建文事。”明清史专家孟森也说:“建文一朝之政治,其真实记载,已为永乐时毁灭无疑。”足见朱棣改史规模之大。

明太宗朱棣在篡改史书这方面,很明显是宋太宗赵光义的粉丝,第一个篡改的便是《明太祖实录》、《太宗实录》。

于是,在1402年10月,朱棣下令重修《太祖实录》,由解缙主笔。1403年,朱棣版《太祖实录》出版,核心内容就是抹黑建文,标榜朱棣造反的合法性。

但是1410年发生了解缙之狱,解缙被捕,朱棣因此怀疑解缙修的《太祖实录》也潜藏着反动思想,所以进行了再修,至1418年朱棣再版的《太祖实录》正式出版,这就是今天所见的《太祖实录》。

因为《太祖实录》经过三次编写,所以后代史学家对此都颇有微词,明代的张岱说“(《太祖实录)》)事皆篡改,罪在重修”,《明通鉴》的作者夏燮说朱棣篡史“借以文其篡逆之名也”。

编写故事在史学书写中是大忌,但朱棣及其后代还真就编写了一本故事书《奉天靖难记》。

此书编写于永乐朝,完全站在朱棣的角度上记录了靖难之役。该《记》和《太宗实录》的一至九卷(被称为《奉天靖难事迹》)内容极其相似,所以史学家推测《太宗实录》的一至九卷就是按照《奉天靖难记》写的。

二书记载着朱元璋晚年曾三次想要立朱棣为太子的情节,还说朱元璋是“骤死”,字里行间透露着朱允炆杀祖父篡位的意思。

二书严重丑化了旧太子朱标和建文帝,说朱元璋对朱标、朱允炆父子一直都不满意,“(朱标)多失道,太祖尝督过之,(朱标)退辄有怨言”,建文当皇帝后更是“失德”。而朱棣当燕王时不仅仁孝,还文武双全,深得太祖信任。

二书将朱允炆和方孝孺描写成了昏君馋臣的嘴脸。通过对比,不仅标榜了靖难是类似于周公代政之义举,而且燕王登基也是正统合法。所以明史专家王崇武评价二书“丑诋失实”。

还有一个有趣的事,明太宗朱棣的庙号后来又改成了明成祖。

在古代,祖和宗有着非常明确的分别,尤其是给皇帝上庙号的时候,祖和宗的性质完全不同。

一般开国皇帝,都被称之为祖。比如说唐高祖李渊、宋太祖赵匡胤、元太祖孛儿只斤铁木真、明太祖朱元璋、清太祖努尔哈赤。

这些开国皇帝称之为祖,那是因为他们开创了基业,是王朝的第一个实质性的皇帝,称为祖一点也不为过。

除此以外,如果你想要庙号上加上一个祖,那困难程度可就大了去了。比如说唐太宗李世民,他对唐朝的贡献实在是太大了,可他依旧只是个宗,不是个祖。

在明武宗朱厚照的时候,朱棣还一直都是明太宗。

嘉靖皇帝朱厚熜继位后,因为不是明孝宗朱佑樘的亲儿子,只是他的侄儿,他是明武宗朱厚照的堂弟。朱厚照没有儿子,朱佑樘又只有朱厚照这么一个儿子,所以才轮到了朱厚熜继位。

朱厚熜自己是有亲爹的,也就是兴献王,所以他打算把兴献王追封为皇帝,将他放在太庙当中。

兴献王追封为兴献帝以后,问题也就随之而来了。

太庙实在是太拥挤了,从朱元璋这一代开始算起来,朱元璋、朱允炆、朱棣、朱高炽、朱瞻基、朱祁镇、朱见深、朱佑樘、朱厚照,已经有9位皇帝在太庙里了,香火不够分啊!

太庙正殿只有9个席位,要想把兴献帝放入太庙正殿,就必须要从上面几个皇帝里踢走一个才行。

朱厚熜的态度十分的决绝,必须要把他爹弄进太庙,无奈之下,大臣们只好把朱高炽给请了出去。

明仁宗朱高炽在位时间只有8个多月,大家是按照在位时间排序,这才把朱高炽给踢出去的,都是朱厚熜的祖宗,谁也不欺负谁。

因为这件事情,朱厚熜有了一个想法。

一个王朝的太庙正殿,就那么几个位置,所以当新皇帝上台以后,老皇帝进了太庙,那么就必须要在原来的祖宗里选择一个踢出来。这样就能够保证跟当朝皇帝比较亲近的几个皇帝祖先,能够轮番在太庙正殿享受供奉。

中国普通人家,讲究五服,其实出了五服就算不上真正的亲戚了。而且拜祭祖先的时候,一般五代以上也不会刻意祭拜了,这是一样的道理。

不过老祖宗是每一家人都要祭拜的,原本明朝只有明太祖朱元璋这么一位老祖宗,如果明太宗朱棣也成为了老祖宗,那么就算后世大明朝的皇帝换了千万个,朱元璋和朱棣始终都不会被赶出太庙正殿了。

朱厚熜对朱棣是十分尊重的,如果没有朱棣,后面这些大明朝的皇帝,都不可能登基称帝。

于是朱厚熜大手一挥,明太宗就改成了明成祖。

至于说后面的大清,就不用多说了,一代又一代的皇帝篡改历史的脚步就没有停止过,清太祖努尔哈赤的实录有过五种不同的版本,皇太极的实录也有三种。

清史专家孟森曾说:“改《实录》一事,遂为清世日用饮食之恒事,此为亘古所未闻者。”

这话可能夸张了些。但清代的本朝史的确不是照实记录,而是不断更新的动态文本。

这些太宗们大肆篡改史书,其实就是为了不断地给自己洗白,给自己的继承大统披上一层合法的外衣。

唐太宗李世民有玄武门之变;明太宗朱棣有奉天靖难;这些可都是实锤,抹杀不了的实锤。

宋太宗赵光义的斧声烛影是历史上的一个悬案,但是就宋太宗赵光义的这些做法与那几个实锤的太宗一比较的话,基本上也就能得出了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