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史书记载,皇兴元年八月戊申日(农历八月二十九日,公元467年10月13日),拓跋宏生于京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市)紫宫。是献文帝拓跋弘的长子。
母亲李夫人,中山大族李惠之女。拓跋宏未生之时,献文帝的嫡母冯太后临朝,献文帝皆听命于母后;拓跋宏降生之后,冯太后才归政,并亲自抚养皇长子宏。
遂也有传闻,拓跋宏是冯太后娘家内侄女,冯太后中兄冯熙之次女,献文帝的夫人冯氏所出。
三年后,皇长子拓跋宏才满了三岁。按照祖制,册立皇后,或者说皇太子,刻不容缓。
“娘娘,请自行了断吧。”魏宫的女吏催促道,“赐下默药,允许你归家自裁,已经是太后娘娘的仁慈。”
在她面前的案上,摆着一大碗黑漆漆的药。
默药,通没药。传说中,默药具有再生的能量,并可净化污秽的身心,故古代在罪犯处决前会让犯人饮用添有没药的酒,以减轻其精神与肉体的痛苦。
中国酿酒的历史,很久远了。“酒”字,最早见于甲骨文。本义指用粮食、水果等含淀粉或糖的物质发酵制成的含乙醇的饮料,又可引申为动词,指饮酒。
饮毒。用毒药致死人命是谋害人或惩罚人的重要手段,而中国古代常用的毒杀方式是鸩毒,常用于赐死情况。
这种刑法常用与达官贵人或身份尊贵之人。鸩,传说中的一种鸟,羽毛有剧毒。鸩酒,也就是这里的默药,赐死。
身着魏宫贵人服侍的夫人冯氏只是沉默,目光越过触手可及、象征着死亡的默药,看向前来传达太后冯氏旨意的中宫女吏。
按照大魏朝的例制,一旦皇子被册立为皇太子,他的亲生母亲就要被赐死。
魏天子对此也无法表态。他知道,道武帝拓跋珪定下的这一条规矩是非常严肃、不可违背的。
道武帝就诛杀了自己的皇后,神元皇后窦氏。几任北魏皇帝面对这个问题,都是无奈之下按祖训办的。
轮到夫人冯氏的时候,子贵母死制度,成为北魏立储之际的惯例。
半晌,在居前的女吏再次出声催促她自裁的时候,静默良久的夫人冯氏开口了。
只听她缓缓道:“人之将死,才发现总还是眷念着生的。就不能容我,好好地想一想吗?”
“娘娘,不该是从进来起,就在想了吗。”女吏回道,“旨意已下。我们是需要按时辰回去复命的。”
顿了顿,又说,“还请娘娘珍重,不要逼我们,也请娘娘想一想,你即将封赏的兄弟。是你替他们求来的恩典。”
“我的兄弟们,还太小了。最年长的,也不过比我的宏儿大了三两岁光景,一团稚气。”夫人冯氏目光幽邃,声音却坚定起来,“所以,我得替他想一想,好好的想一想。”
夫人冯氏的儿子已经赐名宏,拓跋宏,作为魏天子的长子,即将被册立为皇太子。屋子里便又陷入了沉默。
长长的缄默。
而作为魏天子的夫人冯氏,生于长安,母族只是长安平民出身。
也就是,时年所说的寒门庶民,母族祖上也曾做过秦汉时期亭长一类的官职。
世祖太武帝拓跋焘平定辽海,冯熙父亲冯朗内迁,官做到秦、雍二州刺史、辽西郡公,因犯事被诛杀。
冯朗死后,其子冯熙由姚氏魏母携带逃到羌氐中抚育,学到一身好武艺。后来到长安从师,学习《孝经》、《论语》和阴阳兵法。
也是在那时,娶妻常氏。
冯太后入宫后,初为文成皇帝的贵人,后立为皇后,使人访知其兄冯熙所在,将其接至京都平城。
冯熙,冯朗之中子,初封冠军将军,赐爵肥如侯;后尚文成皇帝拓跋濬姐妹博陵公主,拜驸马都尉。出为定州刺史,进爵昌黎王。
冯熙使人自长安接姚氏魏母来京都,原配常氏侍奉婆母,携儿女同来平城,亦传为京城一时佳话。
冯熙奉魏母如生母,虽已迎娶文成皇帝的姊妹博陵公主,却在家中最好的位置修建小院,供养魏母。
因魏母信佛,礼佛,而修佛堂。原配常氏常年侍奉魏母,也居小院,又因冯熙奉母至孝,博陵公主也不愿总向魏母行家礼。
常氏遂与博陵公主,各自为重,一个屋檐下也甚少见面。而博陵公主也非首婚,在常氏来了家中之后,便也接来了前面的儿女。
冯熙的长女,便是博陵公主带来的。以昌黎王长女身份嫁南平王拓跋纂为王妃。
拓跋纂(?~520年),字绍兴,河南洛阳人,鲜卑族。后应魏孝文帝改革,更名元纂。北魏宗室大臣,景穆皇帝拓跋晃曾孙,中山王元英之子。
门荫入仕,起家司徒祭酒,出继南平康王元浑。宣光之变后,随从兄长相州刺史元熙举兵,反对权臣元叉专政。
正光元年(公元520年),事败被杀。灵太后重新掌权后,追赠安北将军、恒州都督,高唐县侯,谥号为景。
某种程度上,夫人冯氏也像了冯熙的原配常氏,她的生母。因为诞下天子长子,而不肯向她庶位扶正的姑母冯氏低头。
要知道在文成皇帝的时候,现在的太后冯氏,一开始甚至不如文成皇帝乳母出身的保太后常氏说话有分量。
保太后常氏,辽西郡人,前秦扶风太守常亥孙女,渤海太守常澄之女,北魏文成帝拓跋濬的乳母。
太延年间,常氏因事入宫,担任太武帝拓跋焘之孙拓跋濬的乳母。
北魏正平二年(公元452年),拓跋濬继位,因常氏有辛勤保护之功,尊她为保太后。
兴安二年(公元453年),又尊为皇太后。
和平元年(公元460年),常氏去世,谥号昭,葬于广宁的磨笄山(鸣鸡山)。
公允地说,她姑母冯氏能够成为皇后,与保太后举荐不无关系。
正是她以“子贵母死”的祖制,逼着文成皇帝赐死诞下皇长子弘的贵人李氏。
北魏太安二年(公元456年),年仅两岁的皇长子拓跋弘被立为皇太子,随后,贵人冯氏以手铸金人,终成皇后。
正想着,屋子里太安静了,居中上年纪的中宫女吏再一次开口打断道:“娘娘,我们必须按时辰回去复命,也请你抓紧时间。”
屋子里太安静了,能够清晰听到屋子外面刮过的风声。
停了一停,又道,“娘娘,你的母亲兄弟都在这里,等着和你诀别。名单是你呈上去的,他们可一直在等着你。”
“听上去,是让人遗憾的。”夫人冯氏道,“我的宏儿即将被册立为太子。而太后娘娘是打算,赐死她的内侄女,以便取代她作为储君母亲的地位吗?”
“娘娘。”中宫女吏出言提醒,“这是天子口谕,亦有纸笔记载。”
也是警告。
“我想了很久。”夫人冯氏看着案上那一碗黑漆漆的默药,有着接近死亡的苦杏仁气息。
“始终想不到活下来的生路。”她低下头。
怎么可能没有呢。
在她死后,能够被册封为皇后的人,只可能是她的妹妹,同样流着拓跋氏的血的北魏公主之次女。
是汉宫飞燕么。
《汉书.孝成赵皇后传》载:“汉成帝后赵飞燕,本赵临女,体轻善歌舞。帝微行,见而悦之,并其妹皆召入宫,为婕妤,宠冠后宫。许后废,立飞燕为后,封其妹为昭仪。”
后戏称赵飞燕为“汉宫飞燕”,作为得宠后妃之典。
而这,夫人冯氏清楚地知道,不可能是她姑母太后冯氏期待的。熟读史书的她,相比她的妹妹,大概更希望活下来的人是她。
她的妹妹,手铸金人,也必然能够成功。
夫人冯氏的声音低了下去,“作为已经赐名的皇长子的母亲,等得起的,终将成为名正言顺的元后。”
说着,她端起桌上的默药一饮而尽,缓缓吐出一口气来。
是真的苦。
道出最后诀别的话来。
“请转告太后娘娘,我终将是皇后,因天子之母而来的元皇后。还有,我希望由我的三妹泽来抚养我的儿子宏。”
推过去的诀别书,是一早写下的。她的宏儿三岁了。
这三年……然而夫人冯氏的念头还没有转完,便咳了起来。
中宫女吏低头,收起的时候,瞥见了几个字。
温润而……她微微出神,夫人冯氏名讳润。她想,是温润而泽,仁也。
《礼记·聘义》:“昔者君子比德于玉焉,温润而泽,仁也。”意思是比喻人的态度、言语温和柔顺。
确实是夫人冯氏,和她的妹妹,同为三夫人的冯氏。
也是魏宫最得魏天子看重的。中宫女吏与身后的人低声说着话,然后,一人走了出去。
不多久,夫人冯氏的亲生母亲常氏走了进来。
她显然被夫人冯氏的模样吓到了,口吐鲜血。
摇摇欲坠。下一刻,常氏上前抱住了夫人冯氏。
“润,润儿。”常氏搂着她的长女,语无伦次地大放悲声。
“这是,不是说,还要诀别,叩谢天恩……”
北魏皇兴三年六月辛未日(公元469年6月27日),年仅三岁的皇长子拓跋宏被册立为皇太子,赐下太师府邸。
【请注意:本文如无零星史料佐证的话,那就全文都是杜撰的。属于演绎推断文,请勿深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