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冬至的沉默,就像个锯嘴葫芦,其他小丫鬟也一早见怪不怪。
家庙那地方就是这样。那里面的小丫头都不够活泼,或者说,木讷得很。
唯一的家生子春至就是这样的。
水阁里的小丫鬟们私底下也曾品鉴过,府上的大丫鬟,二等丫鬟,得出结论:
个人有个人的缘法。人生在世,纵然是别人眼里不可雕的朽木,也总有个去处。
喝完了茶,落座的小丫鬟们又在说着府上的二小姐。
不说府上,京都平城里,如今就没有比太师府上的二小姐,魏天子新晋册封的昭仪冯氏更吸引人的话题。
“二小姐原是要去洛州做官了,大魏第一女官,官至五品。不说我们府上,算上辽西燕地的本家,甚至整个京都平城里,这都是头一遭。”说到这里,甚至有人提及,来府上说亲的人家。
她们相信,魏天子却是在大阅那天,和辽西王提了一提。
提亲啊。她们说,“大概也是听到了风声。一家有好女,百家都来求——”
就算是这里的天子,也要守着这个礼:
你情我愿,才能名正言顺。一个小丫鬟说,“正因为他是天子,才更加不能随心所欲。是四小姐所请,魏天子也和辽西王说好了。”
顿了顿,又说,“大阅的时候,冯太师也在。”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小丫鬟冬至也听明白了,他们是这么走的。
就像是民间娶亲。
但她们话锋一转,说到那一天大阅,魏天子真的遇到了二小姐。
“有人在皇城见到二小姐了。不过,没有过去——”
门房那位置吧……已经是盏灯时分。
二小姐进去了。她说,“不是魏天子,谁能让守着魏宫宫廷的宦官,通融一二——已经过了进宫的时辰。”
“是呀。”回想自家府上守着门房的人。
虽然在府里也算不上人物,但面对回家晚归的她们,总没个好声气。水阁里的丫鬟几乎都是家生子,自家便住在太师府外临街的后门位置。
或者挨得近。这时候的人都这么相信,不只死后,生前更是如此。
好几个小丫鬟不住点头,“他们只拿时辰说是的。就不说外面的,自家府里的都是——”
“怎么不早点啊?”一个小丫鬟接话道,没个好声气。
这还是自家府里的。
肯给府外的,行个方便,那就是撞——撞上府里的主子发了话呗。
不过,这么凑巧,不是说二小姐一早走了。容不得质疑,已经有好几个小丫鬟嚷嚷了出来。
“说是魏天子一眼就认出了我们二小姐。这些年,就是在等着我们二小姐。就像三年前的芙蓉水阁。”
她接着说,“思为双飞燕,衔泥巢君屋。”
三年前,魏宫宫廷大选之前么。水阁里的小丫鬟们都知道,二小姐和四小姐的燕子风筝断了线,追到水阁来,与魏天子不期而遇。
凑巧撞上了。
送进魏宫之前,魏天子就见过二小姐了……“说是,就是在这秋水池边。”有小丫鬟捂着嘴,吃吃地笑。
说是,还送给了二小姐一个定情信物。
“三年前,府上的二小姐原就是要进宫的。”她们在水阁里言之凿凿,“可是她病了,不得不远离。现在回来了,又和魏天子不期而遇。这就是前生注定的姻缘。”
又说,“佛经里劝人向善的故事都是这么说的。今生缘,前生定。二小姐可是生来就与佛结缘。”
府上的小丫鬟们都相信了,魏天子其实是在等二小姐。她们说。
“原本二小姐是要去洛阳做五品守粮官的,北魏朝廷第一位五品女官。”
停了一会儿,又说,“只是上头不曾回复。”
“是因为二小姐要去魏宫宫廷里做昭仪娘娘。”有人接话道,“这必然也是魏天子钦点。”
“就像府上的五少爷。”
“不一样的。说是魏天子亲自辞旨了。侍臣笔录,不改一字,昭仪娘娘可是发了明旨的。”
“我是说的钦点,五少爷也是钦点,都是魏天子钦点。”
小丫鬟冬至听她们起了争执。
原来那一日大阅结束,太师府的二小姐回来了,五少爷却没有走。
说是沙场点将。
“沙场点将呵。说是宫里太皇太后闻讯都笑骂,说他们几个自小就淘气,又能拿主意。”
是这样的一出“贺天子”。那一日的北郊营地,镇守四方的诸侯王也来了,还有他们自家府上的府兵,去年才册封的北魏诸王也就是魏天子的弟弟们也都在。
朝廷的人马也齐备。
说是热闹得很。
“天子,是要从身边自小陪着读书打猎的人里,选出侍卫官来的。”
也就是话本子、戏本子里说的御前带刀侍卫……“很威风的。都是和太师府一样出身的少爷,弓马娴熟。”她们叽叽喳喳的,说的都是小丫鬟冬至不甚明了的事情。
“府上已经有四个少爷,侍从天子左右,现在又去了一个五少爷。魏天子身边,资历最长的是府上大少爷,他待在宫禁已近十年。所以,现在是他领着那些侍卫,幸得尚主。”
“乐安公主不是也领了魏天子的差使,朝贺太皇太后寿辰。府上传出风声,太皇太后寿辰,府上要进一出戏贺千秋。”
“怪不得府上,突然来了好几家戏班子——今儿就在水边搭的戏台上。府上女眷都在楼上品鉴。”
她们在秋水边的石栏杆前,张望着。
离得远了些。
平日里有时还能听到咿咿呀呀的唱腔,她们有时也跟着哼唱两句,那是戏楼和临近屋舍围成的院子里。门却是开在外院了。
戏班子就住在院子里,还在临水的地方搭了个戏台子。内院却是进不去的,他们也来不了这里,只能瞧见戏台子。
“说是一早下了帖子,专程请来的。魏天子吩咐下来,府上的门客就在琢磨着了。还有从辽西燕地那边过来的戏班子。”
可内院没有人知道。
二小姐身边的丫鬟都不知道。她们在水阁里议论纷纷。
显然,这件事情如今传得沸沸扬扬的,府上内院知道的却没有几个。
御前带刀侍卫了。
又说是,沙场点将。听上去,还是有些不同吧。
“二小姐身边的青梅说,她们收到的通知就是一结束就走,押送粮草的几乎都走了。”就不说二小姐身边的丫鬟,连和她们打听消息的丫鬟都有些没想明白。
但随即她又高兴起来,向她们透露,“不过二小姐得到了表彰,军中所有押送粮草的,就夸了辽西冯氏。”
确切的说,北郊营地那日上午的表彰会,每一个位置都有优秀者获得了兵部的肯定。而押送粮草的压轴位置,就是表彰的辽西冯氏的娘子军。
代表娘子军登台的冯妤,和其他受到表彰的优秀者一样,得到了兵部来人的接见。
作为唯一的女将,是引人瞩目吧。
说到这里,大概就不难知道,有些风声是怎么来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