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多多书院 > 玄幻魔法 > 百骨刀之九州旗 > 第六百七十五章 北岳山一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直到天色已经暗了下来,四个人,这才返回而出。之后又陪着爷爷奶奶吃了一顿晚饭,呆到了半夜,这才告辞返回,因为第二天,一早上所有人就都要离开了,也就没有时间告辞了!

第二天一早,所有人都没有睡懒觉,天刚刚亮的时候,两辆悍马,飞驰而出,化为了两道尘烟,转眼就消失不见了!

按着原计划,是准备直接飞去北岳山的,但是,身在北岳山的弟子汇报,这两天张开在北岳山,正在给书院办手续,如果直接去了,难免要与之碰面,古岳为了不麻烦,加上,他通过九州旗的感应得知,下一把九洲旗,也就北方,与北岳山的方向,大体相同,所以,短暂的商议之下,干脆也就不麻烦了,一行七人,两台车,一路寻找感应九州旗,一路溜溜达达的去北岳山,反正,也是漫无目的的寻找,众人也并没有任何的意见!欣然同意了!

而,转眼就过去了三天,这三天,几个人,一直挑选着山路行走,穿越群山,但是,却终究是没有发现九州旗的踪迹。而明天下午,也就要到达北岳山,但是,也有一个好消息,那就是,忙完了这边的张开,已经离开,快马加鞭的又赶往东沂山了!

五岳之中古北岳恒山,从春秋战国到明代中期一直在河北境内,即今天hEb省bd市的大茂山。明末清初时才被定为山西浑源天峰岭(玄武山)。古籍记载一般为曲阳恒山(后行政区域变更,位于阜平县、唐县、涞源三县交界处),曲阳恒山改称大茂山,又称神尖山,阜平人、涞源人称之为神仙山。

自中华文明有信史以来,春秋战国至明代,北岳恒山一直在曲阳(后来行政区划有所变更),直到如今曲阳县还保留有北岳庙,历朝也都在此祭祀北岳。我国名山五岳之中的北岳是明末清初时才被定为山西浑源天峰岭的,而古北岳恒山则从春秋战国到明代中期一直在河北境内,也就是hEb省bd市的阜平县大茂山。从秦代到清初1700多年的历史中,历朝皇帝祭祀的恒山都在hEb省的大茂山,这些都有史书记载。自秦代至明代,北岳恒山一直在曲阳(后来行政区划有所变更),直到如今曲阳县还保留有北岳庙,历朝也都在此祭祀北岳。直到明朝后期才把北岳恒山“易地安置”到山西浑源,清代才开始在山西的恒山祭祀北岳。

古恒山位置,北魏郦道元所作《水经注》载“又东南过中山上曲阳县北,恒水从西来注。之滱水自倒马关南流与大岭水合,水出山西南大岭下,东北流出峡,峡右山侧,有祗洹精庐,飞陆陵山,丹盘虹梁,长津泛澜,萦带其下。东北流注于滱”。通过滱水和恒水可以确定古恒山位置。

北宋沈括所作《梦溪笔谈》载“北岳恒山,今谓之大茂山者是也。半属契丹,以大茂山分脊为界。岳祠旧在山下,石晋之后,稍迁近里”。

《中国历史地图集》载明,自春秋时期起到明朝早期,北岳恒山一直在河北曲阳和涞源之间,也曾称常山、大茂山;明朝后期和清朝,恒山才标注在山西浑源。

《辞海》、《辞源》、《中国大百科全书》等指出,北岳恒山在曲阳西北,也名常山,自虞舜帝以下历代王朝皆祀北岳于曲阳,明代始以山西浑源的玄岳为北岳恒山,清顺治十七年(公元1660年)移祀北岳于浑源。

古恒山佐证,定州奏,大风雹,北岳庙殿宇树木悉摧败之。因山立庙,即今天曲阳北岳庙。

恒水从西来注(《水经注》),是以山名来命名河流名,即今天横河。

代郡,秦置。莽曰厌狄。有五原关、常山关。(《汉书地理志》),是以山命名关隘,即今天倒马关古代也称作鸿上关,是明朝长城内三关之一,在恒山北麓。

太后欲王吕氏,乃先立所名孝惠子强为淮阳王,不疑为恒山王;其中以地名册封王位。年六十二卒,后以德裕贵,追赠中书左丞,封恒山郡公,谥正毅(《元史列传》),以地名封公爵。

常山由来,为避汉文帝刘恒讳,把恒山改名常山。

赵王遂立二十六年,孝景时晁错以过削赵常山郡,诸侯怨,吴、楚反,遂与合谋起兵。(《汉书列传》)己亥,恒山郡太守颜杲卿败何千年,执之,克赵、钜鹿、广平、清河、河间、景城、乐安、博平、博陵、上谷、文安、信都、魏、邺十四郡(《新唐书本纪》)。皆是以山名而定郡县名。即现在hEb省会SJZ市及周边正定、元氏等地,正定即是常山郡治所。现在正定县的一些地名和企业名中还可以经常见到“恒山”。

曲阳县因地处古北岳恒山弯曲的阳面而得名。

《五岳真形图》其中北岳真形图有载北岳恒山,在定州曲阳县,是长桑公真人得道之处,天涯、崆峒二山为副。岳神姓晨讳咢,封号“安天元圣帝”。北岳者,主世界江河淮济,兼四足负荷之类,管此事也。五岳真形图石碑在泰山和嵩山均有相同记载,据传日本根据泰山真形图和泰山等高线对比,得出中国古代发达的地理勘测技术,那么若是研究北岳真形图恐怕要在河北而不是山西浑源了。

《孙子兵法》中载故善用兵者,譬如率然。率然者,常山之蛇也。击其首则尾至,击其尾则首至,击其中则首尾俱至。敢问:“兵可使如率然乎?“曰:“可“。所谓灵山出灵物,常山蛇阵中国古代着名军阵。

北岳“改祀”,明弘治十五年(1502年)兵部尚书马文升,议祀北岳于曲阳改为浑源,理由是:一是曲阳在京都之南;二是曲阳北岳庙距北岳恒山140里;三是宋失云州,始祭恒山于曲阳。这第三个理由纯属编造,时任礼部尚书的倪岳予以反驳,奏议没有生效。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户科陈公奏罢曲阳庙祀改祀浑源获准,但仍祭于曲阳。清顺治十七年(1660年),帝允刑部给事中粘本盛之请,始改祀浑源,改祀之争历时150余年。

造成北岳改祀于Sx省浑源县天峰岭直接原因:一、河北在元代、明代初期战乱频繁,人口大量减少,同时建于大茂山上的原有庙宇损毁严重,明朝从洪洞县向河北大移民可作旁证。而进入恒山交通阻塞,只能到曲阳祭祀,不能亲临登山之乐。同时山西在元末明初战争中损失相对较少,人口及历史文化保留较多,于是朝中逐渐产生了改祀派,想把保定的恒山正位改祀于浑源的天峰岭。直到清初顺治年间满清入关不久并不了解实际情况,朝中改祀派占了上风,终于改祀北岳恒山于山西浑源。二、浑源人注重名山文化的宣传、挖掘、培养,特别是在天峰岭脚下修了悬空寺(北魏后期公元490年始修),天峰岭上建了不少的庙宇、神殿,这也增加了改祀于此的分量。

不过,对于“改祀”一事,明清两代都有不少人反对。如明末清初着名学者顾炎武在对曲阳、浑源考察后,作《北岳辨》就认为北岳在京都之南的理由不能成立,“都邑无常,而五岳有定”,历代的制度是“改都不改岳”。至于“宋失云州始祭曲阳”一说,更是错误,还用大量史实碑文驳斥马文升之说。如果单从自然景观来讲,论山的雄、奇、险、秀,保定的古恒山皆在浑源的天峰岭之上;要论人文景观和交通便利,古恒山就逊色了。清帝之所以“改祀”,据推测可能与崇尚佛教,注重人文景观和交通便利有较大关系。

第五洞天,东晋《道迹经》云:“五岳及名山皆有洞室。”所列十大山洞名与十大洞天一一对应。《洞天福地岳渎名山记》为五代道士杜光庭编录。一卷。杜在自序中称:“太史公云:大荒之内,名山五千,其间五岳作镇,十山为佐。又《龟山玉经》云:十天之内,有洞天三十六,别有日月星辰灵仙宫阙,主御罪福,典录死生有高真所居,仙王所理。又有海外五岳,三岛十洲,三十六靖庐,七十二福地,二十四化,四镇诸山。今总一卷,用传好事之士。其有宫城处所,得道姓名,洞府主张,仙曹品秩,事条繁广,不可备书,聊记所管郡县及仙坛宫观大数而已。”末署“天复辛酉八月四日癸未华顶羽人杜光庭于成都玉局编录”。

其中第五洞天为北岳常山洞,周回三千里,名曰惣玄洞天,在恒州常山曲阳县,真人郑子真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