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多多书院 > 玄幻魔法 > 大周内卫 > 第1036章 朕见到了朕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皇太极不能再等了,等下去他将彻底的失败。

女真人开始撤退,这一次没有莽古尔泰刚才潇洒,很多人被困住了,最后惨死当场。

公孙剑的脸上总算露出笑容,非常苦涩的笑容。

他不敢后退,因为后退的命令一旦发出,大周朝的军队会像被狼群闯入的羊圈,几乎等于全军覆没。于是,公孙剑在坚持,哪怕战斗到最后一人,也好过步兵面对骑兵时的撤退。

皇太极在这场消耗战中落败,他没法硬撑下去。

公孙剑获胜了,却是一场惨胜,看着周围遍地死尸的修罗场,他直想哭。

皇太极一战退回几十里,安营扎寨后仍心有余悸。

从小到大,皇太极东征西讨,经历的战事数不胜数,却从未见过今日的惨烈。

他感觉不可思议,明军表现出一种杆不畏死。

经过查点,女真死亡两万余人,另有几千人受伤颇重,完好无损的几乎没有。这样一来,哪怕轻伤不下火线,女真还能战斗的人最多只有两万。

莽古尔泰来了,他肩膀中了一枪,好在有皮甲护身,没有伤的太重。济尔哈朗也来了,他倒是没负伤,不过从朝鲜一路狂奔回来,实在是太疲劳。

皇太极看着作战地图,眉头一直紧锁着。

两位贝勒心情同样不美丽,他们至今还有点懵,怎么会这样?大周朝的军队什么时候变得如此顽强?

皇太极知道答案,最基本的原因是明军变了,他们较之以前完全不同。营兵制变成了招募制,军卒类似于“雇佣军”的性质,从官位和收入方面鼓励,又增加政委做思想工作,配备更加先进,战斗力明显提升。

这样的明军推出来,未必战无不胜,却成为可以被打死、但不会被吓死的铁军。皇太极不得不承认这一点,仅仅一天的战斗让他死伤近半,明军可以补充兵源,他怎么办?

济尔哈朗觉得,应该一鼓作气,明日一早继续进兵,不把这些明国人打趴下,我们只能完蛋。

皇太极也想打,可是能够出动的仅剩两万人,不少人身上还带着伤。

莽古尔泰提出不同意见,他觉得现在应该向盛京撤退,既然已经成立大清国,保住国都才是关键。

皇太极同样赞同,他料定稳妥的袁可立不会冒险,于是将更多的守卫兵力安排在辽阳,这的确阻挡了好多日子。

可辽阳破了,没等到他带军返回,这极大的打击了皇太极。

如此一来,相当于明军在大凌河以东有了落脚点,只要粮草充足,他们会像钉子一样镶在这里,死活都不会让你拔走。

于是皇太极动用了所有机动力量,这几乎是大清国能够派出的所有人,发动一场规模空前的激战。

从战果而言,他似乎胜了,可是对整体战局而言,他没能拔除钉子,只能体会如鲠在喉的痛感。

皇太极在犹豫,到底应该再接再厉与明军激战,还是退守盛京徐图再进。

他还有别的选择吗?

公孙剑没有进城,他坚持在城外安下营寨,调动随军医者救治伤患。

在看望这帮伤员之后,公孙剑没有上马,他想在营中走走。

刘文炳跟在后面,他顺利完成任务,接到了降将刘爱塔,返回后直接投入战场,在厮杀中很是威风了一阵。

陈奇瑜也来了,既然皇帝在城外,那指挥部就在城外,蓟辽督师袁可立来了,陈奇瑜这个军师自然要跟

着。

两人跟着皇帝,没有多说话。

现在的公孙剑有些伤感,他带领的五万大军伤亡过半,尤其是冲锋在前的三千营,七千人的队伍最后只剩下两千多,而且大多带着伤。

从战损比而言,大周朝又一次落败。

公孙剑为此伤心,将领们劝他,大周军队已经好久没有今天这样的勇猛了,能够打成这样已经是与女真对战历史上前所未有的。

刘文炳问他,《大周日报》的记者在等着,今天的战役如何汇报?

还能如何汇报?公孙剑不愿意说谎,实话实说吧!

但是,公孙剑希望记者们多多挖掘,多报道将领们怎么想,军卒们说了什么,还有远在异乡的军兵都在思念家乡,但他们为了大周子民在前线勇猛作战。

败了就是败了,你说平手也可以,说惨胜也符合实际,反正公孙剑不打算改动伤亡数字。

刘文炳见皇帝态度坚决,只好如此了。

这场战役牵动着整个大周朝的神经,各府县都有人关注着战事进展,大周日报的消息会很快传遍全国。

皇帝选择了真实,并不渲染一场胜利,也不抹杀每一名战士的英勇,希望通过一个接一个真实的故事打动人心。而故事,是公孙剑要求记者去努力挖掘,越多越好,这玩意是构成一个民族精气神的关键要素。

公孙剑回头看到了陈奇瑜,问道:“军师,有何建议?”

陈奇瑜答道:“陛下的安排非常妥当。”

明军没有全部龟缩城中,只有伤势较重的才运送辽阳城,其余人都在城外的营寨,挖壕沟,竖栅栏,貌似要做长期对抗的准备。

陈奇瑜非常赞赏这一点,大周的京营刚刚展示了战场上杆不畏死的一面,然后皇帝再加一把火,索性将大军放在野外。你不是擅长野战吗?大周朝和你硬刚,有本事再战。

从战术而言,辽阳城与城外大营交相呼应,彼此可以互为依靠,有利于限制女真的军队行动。

陈奇瑜观察,现在的京营攻则不足、守则有余。

仗着壕沟和栅栏,还有神机营摆在外面的车辆,再加上大炮助威,明军真想守的话,女真毫无办法。

如果进攻昵,明军能战之士未必比女真多,而且步兵比例过高,骑兵几乎在今日战斗中损耗殆尽,想与女真铁骑较量毫无胜算。

这种情形大概就是僵持吧,守着不会输,进攻赢不了。

陈奇瑜被公孙剑询问,作为军师必须认真谋划一番。

“察哈尔的两万大军最多十日抵达,科尔沁的军队已经从北侧进攻,预计杀到沈阳最多五日。赶赴朝鲜的援军估计已经抵达,配合毛文龙和朝鲜国会迅速收复失地。陛下啊,我们只需要僵持,耗也能把女真人耗死。所以,现阶段不需要做什么,只需要等着形势慢慢变好”

公孙剑想想也是,虽然白天的战斗打得不漂亮,但收获还是有的。

因为皇太极带领全部有生力量,造成他们北面挡不住科尔沁,东面会迎来明军和朝鲜军的进攻。再加上察哈尔人在路上,陕西那边也有好消息传来,再有郑芝龙的海军很快在渤海沿岸登陆。

整个女真的统治区将烽烟四起,皇太极不能主动出击,便意味着他会慢慢灭亡。

陈奇瑜饶有兴致的看着皇帝,说道:“陛下莫要忘了,咱们还有一支骑兵在外面。”

呃……

公孙剑想起了祖大寿和吴襄,还有那支没有发挥作用的关宁铁骑。

祖大寿杀到了沈阳城外,几番试探过后,他感觉拿下城池希望很大。

女真果真把防守的重点放在了辽阳,而不是他们作为国都的“盛京”。这是皇太极的狡猾,也是袁可立过于迂腐的沉稳。

祖大寿喊吴襄过来商量,我等是攻城昵,还是稍作等待?

为什么要等待,吴襄露出神秘莫测的笑容,说道:“辽阳大战已经告一段落,谁都没有赢,谁都没有

输。”

皇太极的家底子损耗严重,明军的京营损失过半,双方都是一副打残了的样子。

祖大寿觉得,“获胜的是我们,输掉的是他们。”

吴襄问:“你觉得陛下会屈服吗?”

“只有无比的依赖我等,才会做出妥协。”

可怎么让皇帝依赖我们了昵?大周正在收复朝鲜和东江镇的失地,察哈尔军和科尔沁人在奔来的路上,海上的郑芝龙没几天会抵达,再加上还在陕西的京营半数人马,皇帝需要我等出力吗?

“女真虽损失惨重,却仍有一支规模不小的骑兵队伍。东边的毛文龙部和朝鲜军并无太多战力,加上登莱和山东的军队,一样难以抵抗女真骑兵。南面沿海的郑芝龙部在海上强大,但是登岸后并不擅长骑射,同样不是女真的对手。”

吴襄点头,说道:“现在要看科尔沁和察哈尔的态度,前者是大周的盟友,但是结盟不久,未必真的卖力。察哈尔收复了青海全境,是不是会萌发不臣之心?”

祖大寿明白他的意思,如果能与科尔沁、察哈尔取得联系,并勾起他们那么一丢丢想法,大周未必能胜女真。

而大周朝与女真僵持下去,谁都不能奈何谁,这才是祖大寿与吴襄期望的状态,典型养匪自重的心态。现在的问题是,攻不攻沈阳城?

祖大寿觉得,攻是一定要攻的,但不一定攻破。

必须给皇太极留一口气,让女真人能够顶得住。

皇帝肯定知道我们的小算盘,但他是一国之君,必须顾全大局,做什么都得讲究政治手腕。所以说,决定我们生死的不是有罪与否,而是对大周帝国是否有用。

有人骑马送来信件,说是皇帝的密旨。

祖大寿打开看了,然后递给吴襄,怎么看?

密旨上说,祖大寿与吴襄抗旨不尊,理应严惩。不过,朝廷正是用人之际,现在攻克沈阳,或可将功抵罪、既往不咎。另外,不得误伤平民,女真酋首的家眷要小心保护,等待皇帝亲临处置。

两人看后面面相觑,说好的政治手腕昵?说好的高情商昵?

皇帝怎么这么直白,祖大寿和吴襄是有罪的,用不着遮遮掩掩。他俩没有听从蓟辽总督的指挥,导致埋伏的队伍打了败仗,同时严重影响辽阳大战的结果。

不过昵,皇帝没说抓回来砍头,给你们一个将功赎罪的机会,打下沈阳城,也就是女真人口中的国都盛足。

两人知道,这是他们最后的机会,皇帝不是委曲求全的那种,你们要么听话,用自己的努力偿还犯下的罪孽。要么,你就彻底的倒向女真,成为大周的敌人。

祖大寿和吴襄并不自信,如果他俩投降了,手下的将士们愿意跟随。

毕竟,他们的家眷都在大周朝,包括吴襄的儿子吴三桂。

这道难题摆出来,两人傻了眼,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