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纸上透露出的信息,让徐均颇为意外。
自古以来,便是士农工商,虽然实际上商人的地位并非最低,但在政治意义上,或者说在官方层面,商人便是最低等的。
而此刻,在报纸上并没有商制改革的全部内容。上面只是一个概述,写的是朝廷为什么要改革商制,以及其他的内容。
哪怕也明言,但徐均却已经看出了信号。
似乎当今有意促进商业发展。
虽然征收商税,会对商人造成一定影响,但是其他方面的好处,却是更加有利于商贾,使得徐均眼前一亮,变得有些激动。
他家就是经商兴起,受到影响不容小觑。
思索已定。
徐均马上拿着报纸,与同行几人说了一句,就拿着报纸匆忙而去了。
他准备令人将这报纸送回家中。
也就是他爹手里。
朝廷已经放出信号,相信以他父亲的眼光,更能看出朝廷的图谋。
而在徐均离去后。
有人诧异说道:
“清坤这是干什么去了?”
“我好像看见,他在那边买了什么东西,接着就匆忙离去了。”
有人回答道。
很快,前者便是来了兴趣,说道:
“竟有此事,咱们也过去看看吧!”
走到卖报纸的地方,看到造型迥异的报纸,几人也是有些意外。
问清楚了情况后,这个价格根本不需要犹豫,他们直接付钱买下。
随后,便站在一旁看起了报纸。
不同的人看报纸,看到的东西自然是不一样的。他们也在报纸上,发现了引人注目的点,便是各自分享了起来。
报纸的热闹,很快吸引了众人兴趣。
陆陆续续有人围了过来。
他们皆是看着报纸,并且价格不贵。
很快摆着的报纸便是销售一空。
幸好,报纸并未完全摆出来,依旧是有些存货的,侍者赶紧取出。
可是看到越积越多的众人,侍者脸色微变,知道情况有些不对。
面对这种情况,当然不能干看着,立刻有人前往孔颖达所在,禀报如今的情况。将报纸放在大唐书店销售,自是已经做好安排。
而随着看报纸的人越来越多。
同样有更多看热闹的人聚集到一起。
虽说对于真正的寻常百姓而言,五十文钱也不便宜。但能在长安城中的,又哪来这么多穷人,他们又怎会住在城中。
更别说如今的长安,经济发达,往来商贾众多。他们的购买力,那是相当强大,若是在往日,或许也不会在意这些。
但随着商制改革的消息传来,便是有大量商贾涌了过来。想要买上一份确定情况,以及不少读书人,乃至于朝廷官员。
这名字已经显而易见了。
名为大唐旬报,可不是谁都能叫的。
虽然大唐还没有商标制度,但有的名字就是忌讳,若敢肆意妄为,到时候肯定会死得很惨,大唐再开放,那也是有限制的。
当大唐旬报的名声传开了。
其他人并不会在意,这报纸里面到底写的是什么内容,他们只想第一时间买一份回去。
当然了。
等他们买回去后,便会发现,这报纸上面竟然是干货满满。
不少的事情,哪来朝中官吏也不能尽知。
此刻却刊印在报纸之上。
几乎是不到半天时间,大唐旬报的名声已经传遍了整个长安城。
甚至有人来往路过,都要问上一句。
“您看报纸了吗?”
在某处酒楼之中。
崔朗在此消费,虽然在逍遥轩中,他会觉得自己很穷。但在别处正常消费,崔朗完全可以肆无忌惮,他的背后乃是崔家。
每一年的经费,都不容小觑。
便在这时。
崔朗听得有人议论。
“王兄,你看报纸了吗?”
“大唐旬报?那自然是看过了,这上面的东西,倒是颇为详尽关键,多半是朝廷所为,若是没看过,那也太落伍了。”
“……”
崔朗无言以对,他还真不知道这大唐旬报为何物,可既然听见了,他心中亦是颇为好奇,似乎在这短短时间,长安城又出大事了。
略作沉吟,徐均走上前去,问道:
“敢问二位,不知道这大唐旬报为何物?”
正在议论的二人刚抬起头来,还想要嘲讽两句,却恰好认出了崔朗那张脸,一时间神色古怪,而后小心翼翼道:
“原来是崔公子,那大唐旬报,便是在大唐书店发售的报纸,其上有当今天下大事,包括趣闻乃至于朝廷的政事。”
至此,崔朗大概是明白了。
总之先去大唐书店看看。
付了酒钱,崔朗带着亲随离去。
当他们来到大唐书店的时候,二人都目瞪口呆了,因为眼前这一条街,竟然已经被人堵满了,实在是有些离谱。
“大唐书店是在前面?”
崔朗觉得有点匪夷所思,看向自己的亲随。
亲随倒是确定的说道:
“公子,大唐书店就在前面,但是这里人这么多,怕是想挤进去有点难。”
这还用说。
一眼就能看明白的事情。
念头一转,崔朗吩咐随从道:
“你想办法到前面看看,到底是什么个情况?”
亲随放眼望去,那真是人山人海。
但他还是毅然决然拱手称是。
随后从旁边挤了过去。
此刻的崔朗也不着急,便是在此安静等着。
如此过去不久。
亲随终于是回来了:
“公子,现在那报纸已经卖完了,恐怕要晚些才有。”
此刻,崔朗终于知道发生了什么。
难怪前面排了这么长的队。
恐怕都在等着这报纸吧!
确定之后,崔朗反而冷静下来,淡淡说道:
“那你先去排队吧,本公子去上面休息片刻,买到了之后上来找本公子。”
亲随只得答应。
只是这么长的队伍,又不知那报纸何时送来,又到底要多久时间。
关键是后面送来的报纸,也不知道够不够,若是刚好轮到自己就没了。
岂不是太难了?
可以说,今日长安众人。
因为一份大唐旬报,已经是万人空巷。
虽然其中不乏有从众看热闹的人,但也能说明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那就是大唐旬报的出现,已经引起长安城轰动,并且拥有极大影响力。
这样的情况,无疑是孔颖达没有预料到的。
在他的想法之中,虽然五十文钱不算太贵,却也不是谁都愿意花的。
也许有朝一日,大唐旬报能够火遍天下,但绝对不会是现在。因为时间太短了,可能大唐旬报的名字都还没有传出去。
然而现实就是如此戏剧。
虽然孔颖达没有想到,但事实就是如此,并且毋庸置疑的出现了。
侍者跑来报纸印刷之地。
终于是见到孔颖达,孔颖达知道报纸已经一售而空,而且后面还有许多人等着购买的时候,顿时瞪大了眼睛,觉得匪夷所思。
他看着侍者,有些难以置信道:
“你方才说的都是真的?”
侍者则是相当肯定,没有任何意外的说道:
“小人所言句句属实。”
看到侍者的模样,孔颖达知道他不是在开玩笑。虽然依旧觉得匪夷所思,但如果真是这样的话,无疑是件极大的好事。
实际上,此刻孔颖达也在令人印刷报纸。
虽然他不觉得报纸能够一下卖完,可是总得做些准备,多印一些也没事。
这可是大唐旬报,又不是一天一报。
想到这里。
孔颖达马上令人将印好的报纸取了出来,赶紧给大唐书店送去。
除此之外,孔颖达也派人过去看看情况。
过不多时。
孔颖达派去的人归来。
看着孔颖达说道:
“启禀大人,如今想买报纸的人,已经排满了街道,连人都走不动了。”
听到这消息,孔颖达着实不知说什么了。
惊喜真是来得太突然了。
不管怎么样,大唐旬报刚开局就获得如此成功,已经超出孔颖达想象。但无论是对他,还是李世民,这都是天大的好事。
本来是长期目标的,现在反而变成了短期目标。
但同时,孔颖达也意识到问题所在。
他叮嘱匠人加快速度,绝对不可拖延,自己则是入宫去见李世民了。
这样的好消息,当然要和李世民分享。
同时还有一个问题。
既然道路上人满为患,就不可熟视无睹,必须派人去维持秩序。
否则出现什么问题,绝不是他们想要看到的。
很快到了宫中。
虽然对大唐旬报颇为在意,但此刻李世民正在处理政务,倒也没有太过分心。
便在这时,有人进来禀报,竟是孔颖达入宫求见。
李世民没有多想,虽然他难免好奇,孔颖达此刻前来,难道是出什么事了?
他自然也知道,今日是大唐旬报开售的日子。
很快。
孔颖达进来了。
在李世民面前拱手行礼道:
“臣孔颖达,见过陛下。”
李世民摆了摆手,笑道:
“冲远,你我之间就不必如此了,你此行前来,莫非是出什么事了?”
孔颖达连忙说道:
“启禀陛下,如今大唐旬报,已经传遍了长安城,欲要购买此报者,已经人满为患的堵满了整条街道。”
李世民愣了下,有那么一瞬间,他甚至觉得孔颖达在开玩笑。就算他知道大唐旬报是好东西,但这样讲也太夸张了。
要知道,今天才大唐旬报开售第一天啊!
然而,李世民显然是低估了口耳相传的影响力,包括一些人的从众之意。
可看到孔颖达的神色,李世民又确定了。
他对孔颖达很了解,他不会在这种紧要之事上开玩笑。或者说,以孔颖达的性格,几乎就不怎么开玩笑。
李世民深吸一口气,让自己躁动的内心平静下来,接着说道:
“冲远,你方才说的都是真的?”
孔颖达点头道:
“臣所言自然是真的,臣此番前来,除了告诉陛下这个好消息,也是想让陛下派人去维持秩序,以免发生了什么意外。”
听得孔颖达之言,李世民点了点头道:
“好,朕这就安排。”
话不多说,李世民当着孔颖达的面召集禁军,然后将事情安排妥当。
同时李世民说道:
“冲远,如此盛况,不如你我君臣过去看看吧!”
既然李世民都这样说了,孔颖达岂有拒绝的道理,他同样想去看看,便是说道:
“臣恭敬不如从命。”
李世民闻言大笑,点头说道:
“等朕换身衣裳。”
换好便装之后。
孔颖达与李世民,已经来到了长安城的街头。
他们很快来到大唐书店所在的位置。
甚至还没有进去,他们已经看见了密密麻麻的人群,果然是将道路堵塞了。
而此刻,禁军也是赶来。
在禁军的威严下,有人迟疑离去,但更多人还是排好队,继续等待着。
他们方才已经看见了,有新的报纸送来。
起码证明他们的等待是有意义的。
李世民和孔颖达,二人知道报纸上的内容,自然也没有必要硬挤进去。
但是看到如此盛况,二人脸上笑容挡不住。
“真是令人始料不及,这大唐旬报短短时间,就吸引了这么多人。看来秦怀玉这小子的建议,果然是犀利无比。”
李世民有些感慨的说道,同时看向孔颖达:
“此事也少不了冲远你啊,如果不是你将这报纸制作精良,想必也无法起到如此效果吧,真是给了朕一个惊喜。”
孔颖达低声道:
“陛下谬赞了,臣只是做好了分内之事。”
听得此言,李世民却不由得说道:
“你这话确是说得简单,可要做好分内之事,又哪有这么容易?要是天下人都能做好自己分内之事,那朕也不必如此操心了。”
这话却是实在。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分内之事,但往往,很多人都无法做好自己的分内之事。
此刻,李世民也没有再说了。
他看着孔颖达说道:
“如今大唐旬报的盛况,朕算是见识到了,不过看来你这报纸印刷之地,还是要提高效率才行,要不朕给你多调些人过来?”
面对这样的建议,孔颖达岂有拒绝的道理?
原本孔颖达并不觉得缺人,但此刻却感觉压力山大,还是需要人手的。
这么多人想要购买大唐旬报,此前的匠人明显不够用。毕竟他们只是普通人,又不是四只手的妖怪,哪能做得了这么多?
这一切,真是令他们又惊又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