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此时朱元璋胸口就好像堵着一块石头一般,剧烈起伏。

他深吸一口气,继续看了下去。

【“国策藩据”建文元年,燕王朱棣起兵靖难,大破耿炳文十三万大军!】

【“国策藩据”建文二年,燕王朱棣再破李景隆五十万大军,直指京师应天府而来!】

【“国策藩据”建文四年,京城沦陷,皇宫大火,朱允炆失踪!】

【“国策藩据”建文四年,燕王朱棣改年号永乐,并将朱允炆留下的一切政策抹除,并把建文年号改为洪武卅二年!】

……

【叮!大明第一次模拟结束!】

【宿主反贪国策,治标不治本,无法达到祛除根本病灶!】

【宿主立长国策,在太子朱标逝世后,便已朝着不可控制的方向发展!】

【宿主藩据国策,导致藩王拥兵自重,窃取国之大位!】

朱元璋看到光幕上的评价后,差点气的掀桌子。

三大国策竟然被说都是毛病!

这如何能忍?

分明是那李景隆愚蠢,以五十万兵力竟然敌不过四子燕王?

并且!

四子朱棣这小子后来竟然还敢造反?!

朱元璋满处怒火无处发泄,只能用力锤了两下案牍。

同时他也清楚,造反这事还真不能全怪罪于四子朱棣身上。

那皇孙朱允炆确实做的有点过分了。

不过也由此可见,藩据国策确实有着诸多问题。

现在自己还在,当然能够镇压。

但一旦到了后世君王手中,这些手握重兵的藩王就会是最大的威胁。

朱元璋冷静下来后,开始不断思索。

“立长……”

忽然他想到太子朱标去世一事。

“毛骧!”

朱元璋连忙把锦衣卫指挥使毛骧叫了上来,而后郑重嘱咐让其网罗天下名医。

看着毛骧领命离去的背影,他喃喃道:“标儿啊,你可一定不要像模拟中这般早死啊!”

这时,系统提示音再次响起:

【叮!经检测,宿主国策“藩据”在后世永乐年间变化为国策“家天下”!】

【由于宿主分封诸王,不仅使燕王朱棣登基为帝,更使他因得位不正从而依仗祖训行事,导致一众皇室宗亲年俸大幅提高!】

【到达明末时期,大明皇室宗亲已达二十余万众,加之府上护卫家丁,数量早已超过百万,致使国库空虚,不堪重负,加速大明王朝灭亡!】

看到这,朱元璋再次倒吸一口凉气。

之前他自己定下的三种国策,可能说起来还有些借口。

但这老四弄的“家天下”却正是他心中所想。

甚至就算老四朱棣不弄,他也想弄出来,“藩据”就是雏形。

只因在朱元璋心中,整个天下都是姓朱的。

他身为大明开国皇帝,自然有义务也有责任让后世子孙都过上好日子。

至少不能像他一样,早年间连饭都吃不起。

但谁知竟会是这种结果!

朱元璋的想法十分淳朴简单。

却没想造就的后果却如此严重。

“二十余万皇亲国戚,上百万家丁护卫……”

朱元璋瞪着眼睛,吃惊不已。

这么多人口,连国库都养不起了。

可以说全大明的百姓都在供养着百万皇室宗亲!

这样的大明岂能不灭亡?

“帝王小慈坏大国啊!”

朱元璋皱紧了眉头,苦苦思索对策。

【叮!宿主第一次开启模拟,将获得前往明末游历机会一次!】

【明末幻境正在开启……】

随着系统提示音响起,朱元璋发现自身所处环境忽然变化了起来。

光晕旋转间,他最终现身在一处王府中。

下一秒。

他脑海中便浮现系统提示字样:

【明末!洛阳福王府!】

朱元璋查看起四周环境。

奢靡至极的亭台楼阁,曲觞流水。

白玉镶嵌的内堂中,还端坐着一位将近三百斤的胖子,宛若一座肉山。

此人正是福王!

在其身侧,洛阳布政使还有都指挥使正苦苦哀求,希望能拨一些军饷。

然而福王对于他们的哀求不管不顾,直接拒绝了。

看到这一幕的朱元璋脸色越来越难看。

他没想到自己的子孙后代竟然变成了如此模样!

不等他做出反应,身边的景色再次变换起来。

这次的朱元璋身在高空,俯视着整个洛阳城。

一观察,给他的第一感觉便是。

民生萧条,百业凋敝!

就这还是古都洛阳的景象,若是其他地区只怕更是苦不堪言。

同时,朱元璋还发现在洛阳城外最为肥沃的三十万亩良田竟全被皇室宗亲霸占!

至于农户百姓……

他只看到了大批的流民、荒民!

甚至在各个道路的路口之处,还设有重重关卡。

这些都是用来收税、收费的!

可以说,现在的大明,从黎明百姓到商贾富庶都逃不过皇室宗亲的剥削收刮。

看到这一切的朱元璋只觉怒气直充头顶!

很快,环境再变。

接着。

朱元璋便见到了百姓揭竿而起,已经有了席卷天下之势。

同时北元已经渐渐快要被取代,替代它的势力正是以努尔哈赤为首的后金。

最后,他到达了京师北平。

大明此刻竟已迁都了!

而现在坐在龙椅上的皇帝,正是崇祯。

朱元璋驻足观看好一会,发现自己这后代皇帝虽然十分勤政,但能力还稍显不足。

痛心疾首之下,他忍不住来到崇祯面前,大声道:“小子!要想挽救这累赘大明,当果决魄力,以皇室宗亲开刀……”

但无论他如何说,正伏案苦思的崇祯也听不见半点声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