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多多书院 > 历史军事 > 我为太子师 > 第83章 长孙晟与裴矩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杨安没有想到,妻子对丈夫的举报,会成为整件案子的转折点。

而夫妻反目成仇的原因,对于崔县尉来说,很难接受。

在他看来,赵氏毕竟是和他几十年的老夫老妻,就算他娶了四五房小妾,但赵氏始终是正妻,始终是家中地位最重要的那个。

他完全无法想象,他的前途会葬送在赵氏的手中。

有了赵氏的举报,接下来的事情就好办多了。

作为崔县尉的同伙,史传金和丁三胜,一开始还不肯承认,一口咬定是赵氏诬告他们。

可是很快,杨安派人在史传金的家中搜出一本账本。

其中详细记录了某年某月某日,他们卖出赃物若干件,收入多少银两。

同时账本中还注明:收入银两史传金得若干,丁三胜得若干,以及送给崔县尉多少银两。

账本中记得清清楚楚,若收入一百两银子,则崔县尉一人独得六十两,史传金和丁三胜各得二十两。

当账本被赵七送到杨安手上时,史传金和丁三胜脸上变色,齐齐跪下,求杨安饶恕。

为了推脱责任,两人同时调转枪口,指向崔县尉,说他才是主使人,他们是被逼无奈被迫加入,妄想逃脱罪行。

反倒是县尉崔怀远,不做任何争辩,只面如死灰,不发一言。

恐怕他自己也想不到,因为贪财好色,最后竹篮打水一场空,以前的所有的逍遥,都化为泡影。

而根据账本中的记录,杨安顺带着发现了另一起诬告盗贼案的线索。

两件案子的手法几乎同出一辙,只不过这起案件受害的对象,素有恶名,本就品行不端,杨安推测其家产极有可能来路不正,所以被诬告也不敢喊冤。

除此两件案子之外,杨安并不能找出另外三件案子被诬告的线索,最后只能放弃。

杨安甚至怀疑,钱县令也曾参与诬告盗贼案之中,却苦于崔县尉一人担下所有责任。

两件诬告案被平反之后,崔县尉等三人被关进了大牢。

张五的母亲,出于对儿子的了解和信任,受尽别人的白眼和指责,却始终不放弃为子伸冤,终于换来清白。

那一刻,那位淳朴的母亲,以最古老的仪式,泣不成声地对杨安表达自己的谢意。

杨安却承受不起。

他此刻想到更多的是,尽管大隋有“开皇之治”,但在有些方面却过于用力。

就比如说现在的治盗不成,反被小人所利用,造成很多人被冤枉受害。

将崔县尉关进大牢的同时,杨安也命人将崔公子放了出来。

因为崔公子毕竟没有实质性的犯罪,顶多也只是仗势欺人。

而其父被关进大牢后,崔公子已经失去了仗势欺人的基础。

听赵七说,崔公子刚被放出来时还挺猖狂,以为是他父亲动用手中权力的结果。

可等他进入县衙,看到端坐在上的是杨安,顿时傻眼了。

赵氏早已被杨安派人送回家中,毕竟在盗贼诬告案上,她立了大功。

只不知,等崔公子与其母相见,得知家中所发生的变故后,他会作何感想?

那些他娶来的小妾,会不会因为他现在既无权也无势,纷纷舍他而去?

杨安已经无暇顾及到这些,为了诬告盗贼案,他已经耽误了两天时间。

将善后之事交给钱县令之后,杨安打算一回京城,立即将这两件盗贼案写成奏章,再次向隋文帝上谏。

杨安进入县城的时候,悄无生息,走的时候,却大张旗鼓。

因为得知杨安的真实身份后,珠儿家几个长舌的姑母舅妈,早已将此事宣传得街坊邻居,人尽皆知。

再加上因为审理两件诬告案,百姓们对“杨青天”慕名而来,以一睹“杨青天”的真容为荣。

所以走的这天,杨安不得不让赵七和东宫侍卫前面开道,自己坐在高头大马之上,让母亲、珠儿、春桃以及几个服侍的下人坐在马车之上,在前呼后拥之下上路。

此前的老住宅,以及珠儿家的住宅,杨安已经抓紧时间进行了处理。

至于珠儿的亲戚,杨安一个都没带,这让一众亲戚,尤其是珠儿的姑妈、舅妈很是失望。

回到京城后,杨安按照皇帝的旨意,就近选了一个吉日,在少师府举办了婚礼。

婚礼这天,虽然隋文帝与独孤皇后没有到场,却专门派人向杨安表示了祝贺。

而太子和太子妃则送上了一分厚礼,一只足有半尺高的隋圆形玻璃瓶。

这玻璃瓶的造型极为罕见,从上往下看,瓶口和腹部都是椭圆形的,而且瓶壁很薄,杨安甚至担心一不小心就会碰碎。

但事实证明,这玻璃瓶的硬度超乎他的想象,他递给珠儿的时候不小心掉在地上,居然没碎。

珠儿对这件宝物表现出了很大的兴趣,追问之下,才得知是用吹制法制成,对这只玻璃瓶爱不释手。

因为杨安此时身居高位,朝中官员多数都送来贺礼,有杨安此前打过交道,有一定了解的官员,但也有一些早有耳闻,只是面熟的官员。

其中,便有两名杨安久闻大名却交往不多的两人。

这两人,一个叫长孙晟,另一个叫裴矩。

杨安最早知道长孙晟,便是因为“一箭双雕”的典故。

说起来还是在北周末年,突厥首领沙钵略可汗请求与北周通婚和亲。北周宣帝宇文赟以赵王宇文招之女封为千金公主嫁给他为妻。

娉娶时,北周与沙钵略可汗各自炫耀本国实力,都精选骁勇之士作为使者。

朝廷派长孙晟作为副使,护送千金公主到沙钵略可汗的牙旗之下。

北周曾先后派数十名使者前往突厥,但沙钵略可汗都不重视,却唯独对长孙晟特别喜爱,经常与他一起游猎,以至将长孙晟留住突厥达一年之久。

长孙晟为何受到沙钵略可汗如此重视?正是因为他武艺高强,尤其擅长弹丸和射箭。

有一次,长孙晟跟随沙钵略可汗出游,遇到两只雕飞着争肉吃,沙钵略可汗给长孙晟两支箭,说:

“请射取它们。”

长孙晟于是弯弓射去,正遇双雕一上一下争夺食物,这一箭恰巧洞穿双雕,引起众人的欢呼。

“一箭双雕”的成语,便是由此而来。

让杨安对长孙晟感兴趣的,不止是他的武艺高强,更因为长孙晟是个有心人。

长孙晟在突厥被留的一年多时间里,并没有一味的吃住玩乐,而是乘游猎之机,考察突厥山川形势、部众强弱。

等长孙晟被从突厥回来时,他早已把突厥的情况了解得一清二楚。

可以说,此时的长孙晟,就是一个突厥专家。

而另一名叫裴矩的官员,则同样不可轻视。

裴矩本来只是一名文官,但是难得的是,他的身上有一股文人缺少的侠气。

杨安最早了解到裴矩,便是和太子平叛江南之时。

灭了陈朝以后,岭南作为江南的一个较为偏僻且相对独立的地区,需要派人接管。隋文帝派的接管官员,正是裴矩。

可是裴矩刚接到圣旨,还没有动身,江南便掀起了造反大潮,到岭南的道路也被叛军占领。

隋文帝得到消息或,让人告诉裴矩,可以等事态稳定之后再上路。

可是裴矩却主动表态说,江南叛乱,正是国家用人之际,断无退缩之理!

随后,裴矩便义无反顾地赶赴岭南。

等裴矩到了江南之后才发现,不仅江南造反,连岭南也都反了。

叛军甚至把岭南地区的中心,广州城围得铁桶一般。

裴矩一介书生,而且手里只有三千老弱残兵,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

如果是一般人,要么原地等待救援,要么直接原路返回。

但裴矩却做出了第三个选择,他更愿意相信,狭路相逢勇者胜!

面对叛军,裴矩毫不畏惧,带着三千士兵就冲了上去。

在裴矩身先士卒的带领下,三千士兵人人士气高涨,奋勇向前!

叛军们一看,还以为遇上了正规军大部队,居然稍作抵抗便纷纷后退。

就这样,裴矩一鼓作气攻入了广州城。

入城后,裴矩马上命令手下士兵,到处宣扬皇威,对那些不服从管教的顽固分子,则毫不手软,严加处置。

就这样,裴矩圆满完成了安抚岭南的任务。

也就是说,虽然太子和杨安平叛江南有功,实际上这里面也有着裴矩的一份功劳。

从这时候起,杨安便记住了裴矩这个人。

虽然这两人此时的名声并不大,但显然都是难得的人才。

而且以杨安对历史的了解,知道此两人必将在此后的开疆拓土中发挥巨大的作用。

所以杨安早有结交之意。乘着举办婚礼之机,杨安特别对两人表示了最够的尊重和重视。

在办完婚礼之后,杨安照例给送来贺礼的官员回礼。

但对于长孙晟和裴矩,杨安则区别对待,分别给两人回了不同于其他人的厚礼。

转眼间,隋文帝给杨安放的一个月的婚假,已经过去了一大半。

而剩下来的时间,杨安打算和珠儿哪儿也不去,就呆在少师府,享受难得的空闲时光。

可是离婚假结束还有五天的时候,杨安接到圣旨,隋文帝让他当天下午到仁寿殿觐见。

杨安心中惴惴不安,知道如果不是重要事情,隋文帝不会急着见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