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多多书院 > 历史军事 > 我为太子师 > 第64章 南北统一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杨安使用“攻心战”,使得湘军的军心产生了动摇。

湘军是铁军,但毕竟是血肉之躯,早已疲惫不堪。再加上军心动摇,战斗力已大不如前。

反观隋军,在杨安的激励下,仍然斗志不减,甚至因为陈军割鼻领赏而更加激愤。

本来威风凛凛的吕仲肃,此刻布满污痕的脸上也写满了憔悴和绝望。

半夜时分,隋军再一次发起攻击,抢占浅滩的同时,向岸上陈朝的营栅发起攻击。

陈朝士兵无心死战,一个个落荒而逃。

既便如此,吕仲肃还是控制了大部分的士兵,成建制地撤离,带着这些士兵退守到荆门的延州。

隋朝的延州,实际位置在今湖北枝江附近长江段,是一座江心小岛。

在这样一个江心的小洲上,士兵们没法轻易投降,也难以逃走。吕仲肃退守廷州的用意,是打算破釜沉舟,与杨安的水军死磕到底。

敌军已经在修整的时候,杨安的手下正忙着毁掉吕仲肃在歧亭设下的三道铁链。

撤除三道铁链后,杨安再次带着水军乘船浩浩荡荡顺江而下,毫无阻挡地来到延州。

这时候江面已经宽广起来,杨安专门打造的能容纳百人的大船,终于可以派上用场。

此前打造大船的时候,杨安只是提出自己的思路和要求,具体的工作从设计到完工都由工匠宇文策负责。

这个时代,战船打造最具有攻击性的是船体拍杆。

按照杨安制造大船的要求,宇文策相应在每艘大船上前后左右设置了六台拍竿。这些拍杆,每根长四十五尺,高五十尺,上面悬挂有巨石,顶端系巨石,底端设辘轳;如果有敌船靠近则可利用杠杆原理将巨石举起,再狠狠的砸下来。

在战斗中,敌人的一般小船,基本上一砸就让它废掉。而且一击之后还能迅速收起再次出击。

杨安看到这种设计,深为震撼。虽然此时的工匠可能还不懂什么是杠杆原理,但凭借生活经验,早已将之熟练使用,并应用到了武器的制造上。

杨安问过宇文策,得知这拍杆技术并非隋军发明,陈朝水军早已投入使用,并多次凭借拍竿制敌取胜。

只可惜南朝陈叔宝上位后,财政衰退,导致大船数量大大减少。

当杨安带着五艘每一艘都足以容纳千人的大船赶到延州时,江面上根本就见不到陈朝的大船,仅有几十艘小船。

杨安下令全体士兵,向陈朝的水军发起攻击。

杨安带着赵七,坐在其中一艘大船的船头,看着数千名隋朝水军,驾驶着庞大的战船,凭着顺流战逆流的优势,横冲直撞,杀进南陈的水军之中。

南陈水军因为都是小船,慌忙避让,有几艘来不及避让的,被庞大的战船直接撞毁撞沉。

而逃过被撞命运的其它小船,则被大船上的士兵启动拍杆,把陈军战船打得粉碎。

杨安本来训练的护卫船,跟在大船后面,成了打捞船只,专门打捞那些沉船落水的南陈水军。

不过一会的功夫,南陈水军已有十几艘小船被击沉。余下的小船陷入隋朝水军的包围之中,纷纷投降。

很快外围的战斗宣告结束,杨安的水军俘虏陈朝水军两千余人。

但江心岛上的吕仲肃任然坚守不出,誓要带着士兵“背水一战”。

守在江心岛上的最后的残余军队,是吕仲肃手下的重装甲士兵。他们移动能力不强,但守在江心岛上,就如同堡垒一般,难以攻占。

杨安不得不一边发起强攻,一边再次使用心理战术,向重甲军喊话。

为了让喊话收到成效,他甚至在俘虏中找到陈朝水军将领,让这名将领告诉以前的战友,陈朝国君昏庸无能,天怒人怨,不得民心,必将灭亡。

并重复喊话,大隋军队仁义之师顺应天意,优待俘虏。

一番喊话之后,重甲军无心再战,甚至商议要拿住吕仲肃投降立功。吕仲肃总算反应机敏,见情况不妙,赶紧带着几个心腹秘密逃走。

重甲军投降后,杨安再次以最小的代价拿下延州。

杨安继续顺江而下,驻守江南岸安蜀城(今湖北宜都西北长江南岸)的陈信州刺史顾觉,闻知即将面临隋军的攻击,弃城逃走。

连刺史都闻风而逃,其它小地方的守军也逃跑的逃跑,投降的投降。

杨安率领的军队,一路再没有发生什么大的战斗,顺利与中游秦王杨俊的军队在武汉汇合。

屯守公安(今湖北公安西北)的陈慧纪见形势不利,烧掉粮草军备物资,率军3万、战船千余艘,顺流东撤,企图入援建康(今江苏南京市),却被杨安和秦王杨俊联手阻于汉口(今湖北汉水入长江之处)以西。

因为杨安和秦王杨俊成功阻止了陈慧纪的东下,牢牢牵制住了陈朝布置在长江中上游的十几万大军。给下游晋王杨广的军队攻打建康创造了最佳的机会。

开皇九年正月杨安正带领着水军血战歧亭的时候,晋王杨广所率四路军队中的两路,分别由贺若弼、韩擒虎带领,担任先头部队成功渡江。

而且这两支部队渡江,没有损失一兵一卒。为什么?

因为贺若弼和韩擒虎渡江的日子,一个是除夕,一个是正月初一。

而这两天,陈叔宝正在朝中大会群臣,举行盛大新年庆典。陈朝的士兵也都忙着过除夕,一个个喝得烂醉,没有喝醉的则忙于赌博玩骰子。

由此可见,陈朝军队的松懈恰恰是因为陈叔宝的昏庸无能,却又骄傲自大。

也正因为国君陈叔宝的不得人心,隋军才能势如破竹,仅仅用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便拿下建康。陈叔宝最后带着两名爱妃在井中被捉。

陈后主被捉的时候,杨广的主力部队甚至没有赶得上参加攻打建康的战斗。

陈朝的灭亡,意味着华夏南北分裂三百多年之后的再度统一,也是华夏国继秦汉之后第二次真正意义上的统一。

隋文帝成功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杨安从来没有想过,自己有一天会参与到这样伟大的事业之中,甚至在其中扮演了一个很重要的角色。

他并没有因为胜利而冲昏头脑,在回大兴城的路上,他总是感觉到一股隐隐的威胁。

很快他便意识到,这股威胁不是由他自身引发,而是因为对太子的担心。

虽然他私下里对赵七说,晋王杨广在平陈中发挥的作用并不大。

首先开展前的准备,攻打陈朝的军队是隋文帝征调来的,攻打战略也是隋文帝提前制定的;

其次战术执行中,真正负责调兵遣将,担任前线总指挥的事宰相高颖;

最后,打下南陈首都健康城的也不是杨广本人,而是他的手下贺若弼和韩擒虎,而这两人在此前早已是名震大隋的猛将。

也就是说,杨广只是担着三大军团总负责人的名声,实际上具体的执行几乎都是别人完成的。

平陈战争胜利,杨广轻而易举便摘得胜利果实,如此大的军功就如同捡来的。

难道隋文帝不知道这样做,容易让杨广生出贪心,因贪心而生出野心,最后不择手段与太子杨勇争夺储君之位吗?

不过杨安想想很快就明白了,因为杨安是从历史中的总结出来的教训,而隋文帝之前可以借鉴的历史不多。

所以,隋文帝并不知道,他这样做已经为将来的太子之争留下隐患。

其次是杨素,杨安知道隋文帝重新启用杨素后,将他安排在杨广麾下,可是自从开开战以来,根本就没有听到杨素打了几次胜仗,立下过什么战功。

杨安并不知道,虽然杨素有才,可在杨广手下却始终被宰相高颖压着,一直没有打仗的机会,所以也就一直没有军功可拿。

杨广的手下,反而是贺若弼、韩擒虎出尽风头。

作为打响第一仗的行军元帅,杨安同样也出尽风头。

接下来,隋文帝要对参加过这次战斗的所有将士论功行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