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多多书院 > 历史军事 > 我为太子师 > 第十一章 云昭训之死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开皇四年冬至的七天长假内,大隋都城——大兴城内,发生了三件事。

这三件事说大不大,说小不小。

说不大,是因为对整个大兴城,甚至就连皇宫大兴宫,都没有产生任何影响。

说不小,是因为对太子东宫的影响极大,几乎人人皆知。

第一件事,是冬至节当天发生的,文武百官朝贺过隋文帝之后,去觐见太子,却吃了个“闭门羹”。而且太子还传话,诸位官员以后再也不要这样做了,否则就是僭越之罪。

但此事并没有到此结束,文武百官散去之后,当天下午,太子便赶到皇宫仁寿殿,亲自到父皇和母后那请罪。

本来隋文帝下朝,回到仁寿宫,正听独孤皇后说大臣们如同朝贺自己一般,文武百官聚齐要觐见太子。

虽然东宫既没有奏乐,也没有接受白宫觐见的宏大场面,但独孤皇后对太子不喜,故意渲染百宫齐聚的热闹场面,甚至比大臣们朝贺皇帝的排场还要大。

隋文帝听到此处,顿时一股无名火起,正愁无发泄之处,忽报门外太子求见。隋文帝命传进来后,太子尚未行礼,隋文帝便厉声责问,吓得太子脸色大变,总还算机灵,连忙跪下,一边痛哭流涕,一边上言儿臣正是来此请罪,同时递上一分请罪书。

原来杨安和太子长谈后,早料到隋文帝和独孤皇后对今日百官觐见太子之事会生气,所以出谋划策,让太子主动请罪,以表自己对父皇和母后的恭敬孝顺。

而这份请罪书,正是杨安执笔。

这份请罪书的主题是请罪,其实从内容上来看,更应该是一份情况说明书。主要是说明冬至节这天文武百官来觐见太子的实际情况。

起因经过都是一带而过,重点是突出太子事先并不知情,如果事先知情,太子一定会阻止百官们这么做;而等太子知情时,百官们已经聚集在广场上了。

但尽管如此,太子也没有忘记自己做臣子的本分。不敢开门迎接文武百官,而是大门紧闭,并令人说明:“礼有等差,君臣不杂。本太子虽居上嗣,但义兼臣子,诸大臣聚众而来,恐有伤礼仪,本太子深以为愧,还请诸大臣散去。”

尽管这件事并非由太子而起,但太子还是深感有罪,应是平时疏于礼仪,以至有误导文武白官之嫌疑。

所以才给父皇请罪,请陛下降罪。

在这份请罪书的最后,为表太子也是臣子,君臣有别,还提了两点建议:

一、废黜重大节日,文武百官觐见太子、贺太子的礼仪;

二、东宫的官员不得再向太子称臣,只向皇帝称臣,对太子只能称下官。

看完请罪书后,隋文帝的脸上已是有阴转晴,最后龙颜大悦,将请罪书递给独孤伽罗笑着说:“皇后总担心太子率性任意,不尊礼仪,你且看看这份请罪书,太子实在是大有长进啊。”

独孤皇后本非大奸大恶之徒,只是因为太子疏妻近妾而不喜,但毕竟太子杨勇也是她和隋文帝的亲生儿子,对于太子有所长进,自然喜闻乐见。

虽然独孤皇后没有说什么,但太子察言观色,看出来母后并没有如以往一般脸现怒色。

最后,隋文帝不但没有降罪于太子,还对太子赞赏有加。

这件事之后,太子对杨安信任有加。

第二件事,则是两天之后的一个傍晚,太子可能是因为听了杨安的分析,心中不安,借酒浇愁,这天酒喝多了,连最宠爱的云昭训也无心顾及,早早回到自己的寝殿歇息。

杨安却没有喝醉。他找了一个此前有意结交的太监首领,此人名叫赵三,有武功在身。杨安让赵三带着几个信得过的太监,在云昭训的卧房外找了一个隐蔽的角落,守株待兔,将勾搭成奸的太子左庶子唐令则,和最得太子欢心的云昭训抓了个现行。

这一对狗男女,都是太子的心头好。

云昭训自不必说,不但长得艳冠群芳、天仙化人,兼且心思灵动,对太子温柔体贴,深得太子心。

左庶子唐令则,弹得一手好琵琶,经常又唱又弹的淫靡之音,很合太子的胃口。

东宫中没有人会想到这两人胆大包天,敢勾搭在一起。

但偏偏杨安是从后世穿越来的,从史料中得知两人的龌龊事,早就料到两人乘着太子酒醉,要行苟且之事。

其实也怪太子粗心,这云昭训心思灵动,难耐寂寞,而唐令则是个逃犯,有案在身。

唐令则生得唇红齿白,有音乐之长,可以称得上是才貌双全。问题是这人品德败坏,经常勾引良家少女、有夫之妻,破坏别人家庭。

云昭训则爱慕唐令则长得帅,有才。

真个是郎有情,妾有意,勾搭成奸还挺有诗意。

只可惜太子专心享乐,懵懂不知。压根没提防这一对狗男女,反而在眼皮子底下给他们制造了无数的机会。

可杨安穿越了过来,这对狗男女的好日子便也到头了。

唐令则因为是当朝命官,杨安并没有用酷刑伺候,只是将其五花大绑,捆成了一个粽子。

这并不是说杨安是一个菩萨心肠的人。太多的历史教训告诉他,做大事决不能心慈手软。

不但不能手软,还要以霹雳手段,显菩萨心肠。

他深知,如果将此事告知太子,太子定舍不得云昭训。

但为了太子的前途,也为了自己的宏图大业,这样的“红颜祸水”,决不能留。

于是,杨安让几个太监押着唐令则先去太子日常办公的内殿,自己则押着云昭训随后就到。

支开几人后,杨安却找根绳子,直接把这害人的“狐狸精”给勒死了。随后将现场布置得天衣无缝,看到的人都会认为云昭训无颜再见太子,所以上吊自杀。

至于太子那里,杨安已想好一套说辞。

而皇帝和皇后那里,杨安根本无需担心。

反正隋文帝和独孤皇后那里,本来就讨厌太子的这几个妃子,尤以云昭训为首。云昭训死了,对他们来说反而是个好消息。

等处理好一切后,杨安快步赶往太子的寝殿,告知太子,唐令则与云昭训勾搭成奸被抓现行。

而且可惜的是,云昭训因羞愧难当,乘着杨安一个不注意,上吊自杀了。

太子睡眼朦胧地听得迷迷糊糊,可忽然听说云昭训死了,登时酒醒了一大半。

杨安却只管把责任往唐令则的身上推,同时也不忘告诉太子,虽然唐令则勾搭云氏不对,但云氏也绝对不是什么好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