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几日魏国公的回信加急传到,还送来大批银两用于修缮王府。
有了这笔钱,朱桂与徐鹰绪立即命人开始修缮王府。
因为资金充足,王府建造速度大大加快。
应天府城外,徐妙清一身婚服坐在颠簸的马车里,心中愤愤不平。
原本王妃应与藩王在京城举办婚礼后一同前往封地就藩,自己却只能在全城百姓的嘲笑声中灰溜溜出城。
想起姐姐徐妙云在京城与燕王的盛大婚礼,徐妙清气不打一处来,摊上朱桂这么一个混世魔王真是丢脸。
没过几日徐妙清的马车到了。
朱桂身着婚服领着徐鹰绪等人早早站在城口迎接,城中百姓也挤着看热闹。
马车到王府门口停下,朱桂敲了敲车窗,伸手想扶王妃下车。
谁知徐妙清微微掀开帘子,冷哼一声,无视朱桂的手,自顾自跳下车。
朱桂摸了摸鼻子,有些尴尬。
却也不紧不慢的紧跟着徐妙清进了王府。
倒是一旁的徐鹰绪脸色有些僵硬。
好在徐妙清接下来没有使什么幺蛾子,搭着侍女,象征性与朱桂拜了堂便起身回屋。
朱桂则是举杯与云州各地官员畅饮。
宴席散去朱桂已头脑昏涨,他屏退左右前往正房。
刚一走近屋子,他便听见屋内阵阵说话声。
徐妙清声音婉转清亮如林间小溪一般透彻,但吐出的话却让朱桂瞬间清醒。
“小姐,王爷怎么还没来啊?”徐妙清的贴身侍女阿珠为其正冠。
“京城第一纨绔,除了会喝酒还会干嘛。”徐妙清翻个白眼。
“还是我姐姐命好,嫁了英勇能干的燕王,哪像本小姐订个婚都受尽嘲讽,这都是拜那个草包所赐!”徐妙清满是幽怨的道。
“哈哈哈,的确拜本王所赐。”朱桂大笑着推门而入。
一进屋看见端坐于塌上,盖头早已经不知所踪的徐妙清,眸中不由闪过一抹惊艳。
燕王王妃的美貌人尽皆知,没想到其妹妹姿色更胜一筹。
乌云秀发,杏脸桃腮,眉如春山浅淡,眼若秋波宛转。
隆胸纤腰,盛臀修腿,胜似海棠醉日,此刻烛火闪烁更显得徐妙清清丽脱俗美的让人不敢直视。
“王爷!”侍女阿珠小脸苍白,急忙行了一礼。
朱桂挥了挥手,阿珠如释重负的走出门外。
她小姐不满王爷,多少还能抱怨几句,可是她一介贱籍,乱嚼舌根是会被杀头的。
见丫鬟已经关好了房门,朱桂看向眼前面容娇好的少女,淡淡说道:“王妃要是实在心仪四哥,本王可以求皇上取消这门婚事。”
背后说人坏话被人撞见,徐妙清脸色有些尴尬,但性格强势的她又怎么会轻易认错。
别过脑袋,冷哼一声,“不愧是代王,偷听墙角此等小人之事信手拈来。”
这草包说话实属难听的紧,都拜过堂了还取消婚事,世人会如何看待她?
“王妃的破锣嗓子整个王府都能听见,本王不想听见也难。”朱桂勾起嘴角道。
难怪历史上徐妙清长着一副倾国面容却依旧被代王不待见,这脾气性子谁受得了。
徐妙清被朱桂一句破锣嗓子气得说不出话来,只能转过身,冷着一张脸冷哼一声。
朱桂摇头一笑,这女人跟吃了火药桶一样,惹不起总躲得起。
虽说成婚第一晚必须宿在王妃处,但看徐妙清那样儿今晚怕是上不了床,朱桂索性就在地上睡一晚。
这般想着,朱桂朝徐妙清走去。
察觉男子朝自己靠近,徐秒清娇躯紧绷,美眸缓缓闭上。
她虽然对少年无感,但此时自己和他已经是夫妻,洞房花烛夜他要做那种事,自己也没有理由拒绝。
可是她等了半晌,也没听见什么动静.
回头一看,竟然发现朱桂已经打好地铺,沉沉睡去。
她忍不住瞪大了眼,心里有些莫名的失落。
凭什么自己还没说话你就主动睡在地上,本小姐天香国色,居然看都不多看一眼!
今夜可是洞房花烛夜!本小姐就这么不堪吗!
越想越气,徐妙清鼓着腮帮子,在心里骂了朱桂几百遍。
第二天一早,朱桂醒来就看到床上睡相难看的少女,嘴角不由微微抽搐。
简单的洗漱过后,他便跑到仓库。
来到云州的这一段时间他可没闲着,利用系统搞出来一大批精盐。
当既他一声令下,精盐开始流入市场。
古代交通不便运输条件受限,因此大明的各个时期、不同区域食盐的价格是不一样的。
食盐最贵的时候一斤大约600文,最低时也达到150文。
毋庸置疑,无论哪个地区食盐的价格都是及其高昂的。
朱桂这次首批推出的是精盐和普通盐巴。
普通盐巴依旧以市场价200文一斤出售,主要面向的是普通民众。
而精盐的价格大约是3000文一斤,面向的是权贵地主。
一流入市场,精盐就吸引了大家注意。
普通民众虽然买不起,但达官贵人们争相购买。
不仅仅是因为精盐的味道好,而是它成为了身份尊贵的象征。
一时间,精盐很快在云州地区广泛流传。
一连半月,除了新婚夜,朱桂就再也没有在徐妙清的房间里留宿过。
这一日,徐妙清拈起袋中精盐细细研磨。
她自诩从小娇生惯养,却也从未见过如此洁白无暇的盐粒。
“这竟然是那个草包制的。”徐妙清美眸有些异样,喃喃低语。
“是啊,王爷所制的精盐造福一方百姓,大家都在感谢王爷的好政策呢!”侍女阿珠提起朱桂连连称赞。
代王已就藩的消息传遍封地,与此同时朱桂麾下的食盐贩子在卖盐时将今年种植地瓜土豆玉米这三种作物的消息也传遍开来。
土豆在明朝末期才由欧洲人传入中国,因数量少且没有较好的培育方法,直到乾隆时期才被广泛种植。
地瓜和玉米则是在万历、天启年间就传入国内,其产量大、易储藏、能顶饥的特点受到百姓推崇。
不过系统中兑换的地瓜土豆玉米数量有限,拿来食用根本不够,作为种子普及种植最好。
等到发生灾害之时,云州第一批作物已经成熟,足以应对灾害甚至还能接纳周边地区的流民。
到那时,消息一定会传进朝廷,必将引起朱元璋的重视,农民出身的朱元璋一定会大肆推广。
想到此处朱桂心潮澎湃,只觉开枪造炮之事前景一片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