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我将之视为自己的第二生日。
也就是四年前的那一个还在为网课烦恼的孩子,萌起了一种想要叙述的冲动,于是——《凌霜夏》诞生了。
不曾想,那时的第一章竟然演化成了如今的接近200章,从1000字转化为了40万字。
虽然这一年我已经很少再写了,大抵是自己太过喜欢疏懒,而上了高中学业又重,很难有固定的写字时间。
而若想变现,就得签约,就得成为一名职业半职业的网文作家,更新量是不能不重视的,故我并没有那样的强力。
故我将最初的《凌霜夏》增添了个“旧”字,仅作为自己的初稿或者最初版本(因为平台不允许删作品)。
而我则有一个更加完整的计划——修订调整章节,然后重新发布、更新。
我知道这需要很长、集中的时间去进行,况且一旦更新开始就不能够断更,这将对我的数据造成致命的打击。
所谓万事开头难,《凌霜夏》是我的处女作,在四年50万字(包括其他作品)的书写当中,我逐渐摸清楚了作品的构造和写长篇小说的困难。旧版的排版非常差劲,很多都有设定冲突,并且情节也非常的无厘头,人物描写多有冲突遗漏,故再往下写下去,只会是越写越错。
在四年的思考当中,我逐渐清晰了自己的思路,捋清了行文,明确了主题,所以重新修调就显得尤为重要。
清楚这个行业的艰难,但我还是不希望放弃写作。自四年前打开了潘多拉魔盒之后,我对于意义的追寻、对于命运的探求变得越来越激烈,以致成为四年生活的主旋律,不断陷入虚无主义的精神内耗之中,总是对理想抱有幻想,对现实抱有无实,最后使自己顿于行动,成为了一台只会思索的计算机。
但今年不一样了,我捋清了很多,在慢慢地人生阅历的增长中不断察觉到:我们的存在是一个现象,它不需要什么原因与结果,更不需要标榜它的历史与意义。我们过去所做的一切都已是事实,我们将来要去做的一切也注定会成为事实。所以死亡也是一个现象、一个事实,只是一个我们都要去接受的“未来的现实”。生命不存在意义,,法国的哲学家鲍德里亚说过:“任何依靠意义活着的人,终将因意义而死。”或者像我这样认为:人生的意义在于没有意义,在于自己去追寻独属于自己的意义。那么我的意义,就在于文字了。
但随着输出的时间增多,我越发觉得自己肚子里有东西但不能够表达出来,于是我便开始注重了输入,开始花更多精力于书籍上面,渴求追寻前人的心智与奥秘。然后呢,随着不断的输入和日益减少的输出,我又返回了只会思考而不会做事的迫近极端状态。
我才感叹老子所说的世间所有的对立双方是相互转换的,又对中国传统的“中庸”思想大彻大悟。但是仅仅维持一个平衡,是世界上最难的东西啊。
人的生死是一种平衡,国家的发展是一种平衡,自然的真理是一种平衡,宇宙与我们更没办法知晓的东西都拥有一种平衡之美。
所想说的,皆如此了。
但我仍需要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去处理写字和学习的平衡、理想与现实的平衡,我所应接着去做的,唯有继续前行。
感谢四年间对我做出很多帮助、默默支持我的大家,没有大家的反馈,我不会成为如今的这样一个心怀明确理想的孩子。谢谢大家!
那么,五周年见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