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4、扩建城市势在必行
宴会结束之后,一众名士对朱信可谓是感激涕零。
朱信对于每一位,都能很准确地说出这些人的生平,以及说到这些人的心坎上。
这一来,众人对朱信诚意满满的招徕,那可真是无不以忠心耿耿满怀涕零给予回报。
至少,这场宴会结束之后,这些人的心,以及这些人的前程,甚至这些人的未来,都十分紧密地和朱信、和团山军、团山州深深地捆绑在了一起。
随后,冯梦龙、冯梦桂、冯梦熊、陈贞慧、顾杲、吴应箕、叶绍袁都得到了妥当的任用安排。
这些人当中,无疑是叶绍袁最为年长,而且也曾经拥有丰富的为官经验。
和陈贞慧这些愣头小子比起来,叶绍袁则显得更为成熟稳重。
叶绍袁是天启五年进士,而且还曾经官至工部主事,因反对魏忠贤阉党擅权祸国,以母老为由告归,隐居汾湖,与妻沈宜修及诸子女歌咏唱酬为乐,坚不出仕。
可在梁黍的劝说之下,加上袁崇焕的力荐,朱信于是替叶绍袁谋了一个正六品团山州通判一职,执掌粮运、家田、水利、工程和诉讼等事项。
毕竟叶绍袁曾经也算是正六品工部主事,如今经过推荐,获得朝廷重新启用,复为正六品官,也算是重新恢复了原有的官身。
而身为辽东都司都指挥佥事下属经历司经历的王则,虽然连升好几级,可那也是足足熬了二十多年,通过辛苦积攒而来的功劳,这才得以获得正六品经历司经历一职。
王则现在虽为辽东都司都指挥佥事经历司经历,掌理往来文移之事,也同时兼任了州同知的事宜,负责分掌地方盐、粮、捕盗、江防、海疆、河工、以及清理军籍、抚绥民夷等事务,并且还得帮助名义上为一州之主的朱信掌一州之政令,总领各属墩堡,宣布国家政令、治理百姓、审决讼案、稽察奸宄、考核属吏、征收赋税等等大小事宜。
吴应箕也比其余名士年龄稍长,幼小聪明好学,师从舅父,善今古文,才气过人,意气横厉一世,可似乎却并不适应科举考试。
至他前来团山州之时,已是四应南都试不第,无奈之下,经人提点,说辽东更容易获得功名,也更容易建功立业,加上新任团山总兵,以辽东都司都指挥佥事兼理团山新州,投于重金广开幕府,吴应箕这才千里迢迢从南直隶贵池县兴孝乡,北上赶往团山州投奔朱信而来,准备一边糊口,一边准备下一次的考试。
“如果我告诉他,按照正史记载,吴应箕直到崇祯十五年,已经49岁时,才以乡试副榜贡入京······恐怕吴应箕会被这该死的科举考试给活活气死吧。”朱信望着手中写着吴应箕任命的册籍无奈笑道。
有一些人,明明很有才气,也非常具有才华,可偏偏就无法在应试教育的道路上,却取得应该属于他的荣耀和地位。
古往今来,无论是科举,亦或是后世的各种考试,吴应箕的遭遇,恐怕都不在少数。
朱信心中更是叹气笑道:“穿越之前,我其实明明很有才华,学习也很好,可因为偏偏无法过得了英语考试这关,这让我的人生从此不知道走了多少弯路。唉,这位吴应箕老兄,我实在是很同情你,要不然你就像冯梦龙一样,写写小说也好。”
“吴应箕,一等钱谷师爷,负责钱谷事宜,月俸五十两。”
“陈贞慧,二等奏章师爷,负责奏章等文书事宜,月俸四十两。”
“冯梦龙,一等刑名师爷,负责刑名事宜,月俸五十两。”
“冯梦桂、冯梦熊,幕府书吏,负责文书、六房等事宜,月俸四十两。”
“顾杲,负责州学学堂,月俸四十两,等将来再推荐担任训导什么的,也算是名正言顺。”
朱信笑笑,合上了册籍。
人才的事情,算是正式忙完了。
可接下来,关于城市建设的问题,这才让朱信最为头疼。3
现在团山堡,和一众几十座墩堡,被直接划成了一个州级辖区。
这样一来,原来的首堡所在团山堡,就开始显得非常拥挤了。
一个新的城市建设项目,也开始要提上日程了。
其实明代的每一座地方城市,不管是府、州还是县,都会包含一些比较重要的建筑类型,首先就是公署或者衙门,也就是官员办公或者住宿的场所。
明代的公署大致可以分成三中类型:分别是县司公署、郡邑公署以及武署。
所谓县司公署一般是由中央或者省级的领导机构派驻地方的办公的地方;郡邑公署就是府州县地方长官的办公场所;武署是军事长官的办公场所。
一般来讲,地位最高的公署位于城市的核心部位,规模有大小之别,但基本上的空间模式是比较相似的,一般都会设有正门以及二道门仪门,北边还会设戒石庭,最核心的空间是一般是大堂,大堂的后面是二堂,分别是最核心的办公和举行仪式的场所,在整个宫府的北半部一般会设有官邸区,而两侧的院落里设有相关的一些附属设施。
相比较,朱信现在所用的辽东都司都指挥佥事衙署,还得和作为下属机构的辽东都司都指挥佥事经历司、团山州推官衙署、辽东团山镇总兵衙署等等好几个公署、郡邑公署以及武署合署办公,过去这座官署,也不过是小小的百户公廨。
如今那么多个公署、郡邑公署以及武署合署办公,加上还附带着朱信、慕容云巧和吴小小私人使用的内宅,每天上百号人在此办公,自然就显得十分逼仄。
按照城市的建设来说,明代地方城市另外一种非常重要的建筑类型就是坛壝。
所谓坛,指的是用于祭祀的一种露天的台基状建筑物,而壝,指的是祭坛四周的墙,合在一起就是一种祭祀场所。
明朝因为非常重视礼制秩序,所以也很讲究祭祀。特别的把一些坛壝包括一些祠庙都被列为官方所承认的正祀,也使得这些行为带有很浓厚的官方色彩。
一般来说,地方的府州县甚至包括卫城都会设有三大坛:社稷坛、风雨雷电山川坛、厉坛。
再加上还要设立儒学附属建筑,比如祭祀孔子的文庙以及跟它同时设置的官方的学宫机构,也即即将成立的团山州州学。
如此种种,以及原有的各种衙署、兵舍、城防等等建筑,外加越来越多百姓迁居前来而不断增加修建起来的各种大小民宅,原来小小的团山堡,已经实在是显得非常狭小逼仄了。
“扩建城市,势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