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光铠是否源自于汉末三国时期,这个在后世还存在一定的争议。
但“明光”二字,却很明确出现于东汉早期铜镜上的铭文“见日之光,天下大明”。
再一个,则是曹植在《先帝赐臣铠表》中曾有过“先帝赐臣铠,黑光、明光各一领”的记载。
但是到了南北朝时期,确实已经从后世出土的墓葬中,明确了明光铠在当时就存在的事实。
至于再到后来的唐代,就开始进入明光铠的全盛时期了。
身份证-五六37四三陆七伍
但不管怎么说,明光铠代表了一个时代的铠甲工艺制造高峰,这一点是无可置疑的。
强大的防护力,也最大限度的保护了将士的生命和来自于战场上的伤害。
相比较于汉末时代,连胸前背后都没有板甲保护的鱼鳞甲而言,明光铠的出现,无疑就是那种完全超出了人们想象力之外的存在。
它最大的优点,也正是源自于这两块一体化的板甲上,防御力堪称逆天。
而明光铠虽然优点不少,但也同样具备很明显的缺点。
抛开其制造工艺繁琐,打造时间过长,板甲锻造难度较大、成本较高等这些问题不谈,它最大的短板,也在于限制了人动作上的灵活性。
重量上的限制倒不算什么,主要就在于其制式设计上,很难满足人类各个关节上的灵动。
所以,刘协引入了少部分锁子甲的观念,从而最大限度的解决了这一难题。
之所以能做到这一步,还是因为并州在煤炭以及各种矿藏上的逐步供应到位,才使得伏波岭那边,又一次实现了工业水准上的跨跃。
从而在冶炼、锻造、工艺技术等方面,做到了符合留下要求的工艺水平。
本小&说首发站点为:塔读小说app
当然了,迄今为止,也只不过仅仅打造出了十几套而已。
这次刘协过来,总共也就带了五套。
给张辽和张燕各自留出了一套,两套备用,最后那套,就是眼下摆在太史慈面前的这一套了……
这样的一番礼遇,又让太史慈如何不去感动莫名?
所以好不容易才从那套甲胄上挪开了目光,再看向刘协时,他竟然不知道第一时间该说些什么好了。
只能再次冲刘协施了一礼,“殿下如此厚待,慈实在不知道该如何报答……”
刘协却哈哈一笑,直接打断了他的话。
看似不太礼貌,实则尽显大气豪爽,“我不求你报答什么,正所谓红粉赠佳人,宝剑送义士,子义只要对得起这套甲胄,让它伴你抗击外辱、临阵斩敌,那就是最好的回报了。”
太史慈听到这话,心里更无其它疑虑。
当即后退一步,抱拳躬身,单膝跪地,“慈定当遵从主公所愿,披肝沥血,百死无悔。”
站点^:塔-读小说*,.欢迎下载<
刘协连忙伸手相扶,“在我这里没有那么多讲究,子义还是直接称呼我为先生吧。”
太史慈下意识的看了他一眼,然后才脆生道了声“唯”。
刘青已经泡好了清茶,送到了两个人的面前。
刘协很随意的打了请茶的手势,这才缓声道:“这次鲜卑进犯的事情,估计子义你也听说了吧,具体的细节,我们可以在路上慢慢的说。
“当务之急,还是在于能够尽快赶过去,张使君(张燕)已经提前领兵过去,以应对不测。
“但是说实话,此番鲜卑来势甚大,估计不下8万之众,子义可得先在心里有个准备。”
太史慈脸色一正,语带铿锵,“鲜卑人寇边犯境,向来烧杀掳掠,无恶不作,慈不才,自当追随先生左右,效犬马之劳,此去是为大义所在,又何惜此身?”
刘协就报以微笑。
然后话风一转,就忽然透出了几分轻松,“不过,鲜卑此番前来,也势必将会为此付出惨重代价。
“幽州方面会如何应对我不管,但是我们这次出兵,要的可绝对不仅仅是驱逐这么简单……
原文-来自于@-塔读^~小说app,更多.免费好书请>下载塔读<^小^说-app。*。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张使君这会儿估计已经过平城,抵达白登,只需我等一到,就可直入代郡。
“而我这次带来的一部人马,就暂时交由子义你一人统帅了,所以接下来,你或许只有路上这几天的时间,去熟悉和磨合自己的部曲。
“抵达代郡之后,可能面对的就是连番的鏖战,再不会给你更多了解的空间,子义对此可有信心?”
太史慈还未见过这部人马,但也知道能被刘协带过来的,那肯定就不是一般的军队,多半都是一些精锐。
人数虽然不多,但就这样毫不犹豫直接就交到了自己的手上,还是让他大吃一惊。
吃惊之余,那份知遇之恩,也就随之愈发厚重了。
只能暂时压抑住满腔豪情,一脸自信的表态,“先生放心,慈一定不负所望。”
……
第二天,大军继续北上。
太史慈那一身新颖的制式甲胄也终于亮相了,不出所料的,一出场就直接惊艳了一众人等。
扣扣五六37四三陆七伍
孙轻、王当他们看的口水都快流下来了,更不要说其它人了。
但其实感受最深的,还是太史慈本人。
昨晚看到这套甲胄的第一眼,虽然就被惊到了,但是真等他穿戴在了身上,才知道之前那一眼的惊艳,根本不足以形容其万一。qqxsnew
也正是这种最真实的感受,使得他内心更为震撼不已。
所以见到刘协的时候,眼神里那种五味杂陈,已经写满了匪夷所思和感激涕零。
刘协倒是仿佛很明白他的心情,还轻轻拍了下他的护臂,“别想那么多,不是都说‘将靠甲胄马靠鞍’吗,这是个再简单不过的道理嘛。
“所以,相信我也要相信你自己,它虽然确实造价不菲,当今无有再出其右者,但你太史子义绝对配得上它,想多了其实也无用,只要别辜负它就足够了。”
简单的四个字“造价不菲”,就这么被刘协轻描淡写的一语带过了。
但是,后面的那句“当今无有再出其右者”,却也把这套甲胄拔高了到了某种程度。
反正这世上,是不会有比它更好的存在了,这是何等的自信?
站点:塔^读小说,欢迎下载-^
但太史慈却深以为然。
他并非对甲胄一无所知,相反的,倒算是颇为熟知。
发展演变史什么的谈不上,但对于藤甲、木甲、皮甲、札甲、铁甲还是都有所了解的。
也知道西周时期开始,将帅就开始佩戴铠甲了,然后随着冶炼技术的发展,春秋战国时期已经开始装备军队。
不过早期的铠甲多为披挂居多,也就是那种穿起来很宽松的制式,事实上极其不方便。
进入汉代以来,随着铁制兵器完全取代了青铜武器,铁制铠甲也随之完成了进一步的变革。
不但在防护性能上更胜一筹,还在材质和设计、制造工艺上,都有了极大的提高。
比如大块甲片编缀的札甲,以及小块甲片编缀的鱼鳞甲等。
上到兜鏊,中间胸腹后背,包括肩颈,下到胯部大腿要害,基本上都能防护得到。
也为征战沙场的将士们,提供了极大的生命安全保障。
口口伍陆彡74彡陆7伍
可以说,战争在不断升级,而冶炼技术和制造工艺,其实也在不断地发展和进步,这是生产力在持续提高的情况下,产生的一种必然。
但是不管怎么变,目的却是始终如一,那就是防护或者说减少伤害。
就拿当前最好的鱼鳞甲以及西方的锁子甲来说,其实这两种都只能算是一种软甲。
不同的是前者防御性更好一些,毕竟是无数的铁片串连叠加在一起编缀起来的,挡一下箭矢、枪刺、利刃削抹什么的,还是完全没问题的。
但真要碰上重武器的钝打,比如锤、鞭、马槊、狼牙棒等,那估计也得玩完。
而明光铠就不一样了。
它最大的特点,就是前后那两块一体化的板甲,在防御钝器重击上,其性能就远远不是软甲所能比得了的了。
护颈、披膊、护臂、胫甲这些,虽然不同于明光铠,而是换成了锁子甲。
但是防护性能虽然下降了,却也极大的提高了武将的灵活性和持久耐力。
这样一套也不过三十斤左右的甲胄,普通将士都可以承受的了,就更不要那些精锐和悍将了……
扣扣
太史慈又如何看不到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