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多多书院 > 历史军事 > 北魏武侯 > 第335章 上呈奏疏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马鸿堂回了县衙,不消片刻洋洋洒洒上千字的一封奏疏便已写完,诵读了几遍,没发现有什么问题,便按照正常的渠道上奏朝中。

因为所奏之事与突厥有关,杨恪早已下令广开言路,有关突厥事情的奏疏将直送皇帝案头。

送走马鸿堂后,沈兮瑶揣上褚清莹的书信,直接去了褚相的府邸。

半年没怎么见这位宰相,褚如朋已经显现出了一丝老态。

“怎么?拐走我的孙女,现在才想起来上门赔罪?”

刚一见面,褚如朋便调侃道。

“褚相这说的是哪里话?我带清莹走的时候,您可是同意了的。”

对于褚如朋玩笑似的指责,沈兮瑶自然不会背锅。

“再说了,天下那么大,瑰丽的景色不计其数。总得去见识见识。老是待在洛京这地方可不好。”

“嗯,说的挺有道理。那我的孙女现在怎么样了?”

“清莹她挺好的。我将她放在了军营之中,严密保护。还调了太子的侍卫和沈府的一名家将随身保护,在安全上不成问题。

而且清莹的成长十分迅速,现在已经能独当一面,替我分担了不少事情。若非如此,我现在根本不可能回来。”

说着,沈兮瑶拿出褚清莹的家书,双手奉上。

“临回京之前,清莹托我将这封信带回来。”

褚如朋忙接过来,直接展开书信查看。

其实,这并不是褚清莹写的第一封家书。从刚离开洛京,她就开始给家里写信。尤其是在水师大营的时候,更是三几日就一封家书,向家里炫耀着各种见闻。

褚如朋大致地看了两遍就将信收起。等一会儿没人的时候再细细品读。随后便问道:“兮瑶这番前来,不止是来送一封信吧。”

沈兮瑶微微一笑。

“褚相慧眼如炬。确实另有事商议。”

褚如朋哼了一声。

“我就知道,你是无事不登三宝殿。说吧,有什么事需要老夫出力?”

沈兮瑶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突厥几部的事情发生以后,我朝该如何应对,百官虽然各抒己见,但是陛下并不满意。”

“此事老夫也清楚。急调你回来的旨意还是当着老夫的面发出的。怎么,你对此事已经有了对策?”

褚如朋的表情有些愕然。

“确实有一点儿拙见。不过此事不便由我提出,因此我安排他人上书言事。”

“详情能跟老夫说说吗?”

沈兮瑶点了一下脑袋。

“我建议陛下给每一位可汗都颁一道圣旨,对其册封。承认其可汗尊号,认可他们的地位。”

“这……这是何意?”

褚如朋有些不解地问道。

沈兮瑶并未解释,继续道:“然后暗中对三方都进行援助。正好我的研究院有新的产品造出来,相应的兵部将有一批军械要淘汰,与其花钱处置这些,还不如卖给突厥,顺便还能换取对方的牛羊马匹。”

褚如朋一下就明白了。呵呵笑道:“如此,有了我们的支持,三方为了争得正统,打得会更加激烈,大魏趁机坐收渔利。

不过老夫以为,郎仡、德古、罗德三人既能称汗,想来也不是简单人物,若察觉出不妥,定会暂息刀兵。三人怎么说也是兄弟,未尝没有坐下来议和的可能。”

“那就不要让他们停下来,从北线边军中选出一队熟悉草原情况之人也不是什么难事。至于议和么……您也会所了这三人也不是简单人物,尝过了可汗的权势,谁又舍得放下呢?”

褚如朋接过话头道:“派一支人马进入草原挑拨离间倒是不错的办法。等他们打到精疲力尽了,我朝甚至都不用出兵,北方边事甚是可传檄而定。”

随后,褚如朋点了点头。

“怪不得你会让他人上书,此事确实不应该由你来做。”

“这样的事情,陛下定然不会在大殿之上商议,若是陛下找您问策,还请褚相不要说是我的主意。”

褚如朋沉吟了片刻,点头道:“好,老夫就帮你遮掩一次。不过,你要快点儿让我的清莹回来。”

马鸿堂的奏疏,很快便递到杨恪的案头。看了看奏疏的标题,杨恪一副兴趣缺缺的样子。

自从下令让百官就突厥一事献言以来,相关内容的奏折便上来了无数。可绝大多数人都支持坐山观虎斗。只有一小撮人支持朝廷继续援助罗德部,以期将其扶植成为草原之主。

可是当杨恪打开奏折看了两眼之后,就一下来了精神。这是不同于前两种意见的谏言竟颇为新颖。

又翻看了一下这封奏疏的作者。杨恪问道:“常迶,你可知这马鸿堂是什么人?”

常迶略微想了想,道:“此人便是于半年前敬献曲辕犁之人。”

杨恪恍然大悟。

“原来是他。没想到此人竟还有此等见识,能想到如此的妙计。”

常迶提醒道:“呃……陛下,此人乃是伊川县令。”

杨恪点点头。

“我知道啊。奏折上不是写着呢吗?”

见杨恪还是没有反应过来,常迶又提示道:“沈常侍现在的爵位也是伊川县子。”

这下杨恪明白了。

“你的意思是说这封奏疏其实是沈兮瑶的意思,马鸿堂只是她退出来的一个门面而已?”

“恐怕就是如此,陛下不信可以问一问。”

杨恪点了点头,又重新看了一边奏疏。

“嗯,这样的奏疏确实不适合兮瑶来上。没想到兮瑶小小年纪,还挺知进退的。去把褚相和季恽找来。”

半个时辰后,褚如朋和季恽联袂而至。杨恪没不废话,将马鸿堂的奏疏递给二人。

“两位爱卿,你们先看看这封奏疏。”

褚如朋先接过来看了看,眉毛微微一挑。

只看了几行,褚如朋便知这就是几日前沈兮瑶过府所说之事。

褚如朋装作毫不知情的样子,看完后递给了季恽。

等季恽看完以后,犹豫开口道:“这个办法倒是让人眼前一亮,不过似乎有失我泱泱大国的气度,就算是算计外族之人,恐怕也不太妥当吧。”

“季侍郎此言差矣。”

褚如朋直接说道。

“两国之间各种算计,无所不用其极。况且此计若成,我大魏不费吹灰之力便解北方威胁,难道非要士卒们拼上性命才行。”

“褚相,在下并非此意。”

季恽连忙解释。

“我也不希望我朝士卒浴血苦战。可这事若是传出去毕竟有损大魏名声。最好是想个别的办法,既要把事情做了,又不让别人抓到一点儿毛病。”

褚如朋考虑了片刻。

“你说的也有道理。陛下,我等赞成此计,不过如何施展,尚需仔细斟酌。”

杨恪道:“两位爱卿所言,朕都听到了。那你们二人以为这件事该如何解决?”

褚如朋张了张嘴又咽了回去。既然答应了沈兮瑶不把他牵扯进来,那就从头到尾别让她碰了。

季恽想了想,道:“此事不能由朝廷派人去做,那样是明摆着告诉别人,事情跟大魏有直接个关系。最好是从民间找寻可靠之人来办此事。”

褚如朋捋了捋胡须,道:“如此方为妥当。”

杨恪这才道:“那册封三位可汗的事情就由朝廷来做。季爱卿,到时候要礼部出人,组成使团去草原上宣旨。”

“微臣明白。”

“那暗中之事又该如何安排?”

褚如朋沉吟着道:“降真可汗那里我们本就派了不少人,暗中给他们传道旨意,让他们想办法劝说罗德用牛羊马匹换取我们的支持。至于其他两位可汗那里么,就得想想办法了。”

“嗯,不错。如此安排甚为合适。”

杨恪肯定道,然后又想了想。

“竹安郡主眼下就在长安,德古那里既然能向金城派出使者,那竹安或许也有机会接触到德古的人。”

褚如朋道:“如此,便只剩了郎仡一家了。怎么都好解决。”

杨恪点头。

“季爱卿,你先去准备人选。”

杨恪明显是在赶人,季恽连忙告退。

只剩下褚如朋后,杨恪才问道:“这上书之人乃是个七品县令。我观此人有些本事,褚相可有何建议?”

褚如朋眼珠转了转便明白了杨恪的意思。

“陛下对其嘉奖就是了,官职嘛倒不急于提拔,再怎么说他也没做满一任县令,贸然提拔恐怕会惹人非议。”

杨恪便也明白了褚如朋的意思。

两人不愧是相处多年的一对君臣,太了解彼此了。

杨恪向褚如朋询问意见,其实是询问这件事褚如朋有没有插手其中。若是有的话朝廷可以提拔马鸿堂。

褚如朋的回答是,可以嘉奖,暂不提拔。那就是说这件事跟他没有关系。然后又隐晦地点了一下,若是提拔马鸿堂势必会把他从县令之职上调离,那沈兮瑶的一些安排就得再找个人来提供方便了。

杨恪道:“褚相所言确实有理,那就下旨嘉奖吧。”

等褚如朋走后,杨恪问道:“这郎仡部到底应该派谁去呢?”

旁边的常迶道:“陛下,奴婢以为这件事还要着落在内侍处的身上。”

杨恪噢了一声。

“你有合适的人选?”

常迶解释道:“陛下,自从去年朝廷与罗德部有了密切的接触以后,为了对其有所了解,内侍处就派人混在期间。更何况突厥王庭之中一直就有我们的人。现在郎仡便占据着王庭,安排人和郎仡接触一番,也不是什么难事。”

杨恪点了点头,又吩咐道:“去把沈兮瑶找来。”

很快,沈兮瑶便来到御书房。

行礼过后,杨恪道:“兮瑶,朝廷准备派人与郎仡部联络,暗中援助郎仡打败另外两位可汗,一统草原诸部。你可有什么合适的人选?”

听到这话,沈兮瑶便知马鸿堂的奏疏皇帝已经看过了。至于人选的问题,沈兮瑶首先想到的是芸秀。

因为秋收,她现在待在小村子里已经无所事事了。与其那样,还不如让她走一趟。

可随即沈兮瑶就推翻了这种想法。

芸秀再怎么样也是女子,她去了可能引起其他的事情,那样的话还不如另派他人呢。

再想一想,身边似乎根本没有合适的人选。

沈兮瑶道:“回禀陛下,微臣没有什么合适之人能担此重任。”

杨恪微微有些失望。

“真的就没有人吗?你可以指点其一二。”

沈兮瑶又想了想。

现在熟悉的人里头,也只有云安郡主和孔蓁两人还应该在洛京,只不过与其让这两人去,还不如让芸秀去呢。

如果说芸秀凭借个人的勇武,一旦发生意外还有逃回来的可能,那云安和孔蓁两个弱女子就是纯纯的肉包子打狗了。

“真的没有了。”

杨恪无奈地叹了口气。

“好吧,常迶就按你说的去办吧。”

沈兮瑶看了看一直以来颇为和善的大公公,目光中透露着询问之色。

常迶便道:“既然沈县子没有可靠之人,便只能靠内侍处的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