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沈兮瑶这么说,杨恪居然有些高兴,微微点了点头嗯了一声。
“也好。明日朕就等着沈常侍的高论了。”
等褚如朋、成康铭、沈兮瑶三人先后退出御书房,一直在旁侍奉的常迶才问道:“陛下听到沈常侍说暂时没有想法,为何会有些高兴?”
“看出来了?”
杨恪撇了常迶一眼问道。
常迶陪着笑脸。
“老奴陪在陛下身边几十年了,要是连这点儿也看不出来,奴婢就白跟着陛下了。”
杨恪嗯了一声,才说道:“如果每件事情刚一发生,沈常侍都能马上给出解决的办法。如此妖孽之人,就算她是一个女子,朕也不敢多用她。可现在朕知道,有些事情她也需要反复思考揣摩。这让朕觉得她还是一个凡夫俗子,并非什么妖邪,朕也能放心的用她。”
杨恪的语气颇为轻松。
常迶听了,竟然也赞同的点了点头。
“陛下所说确有道理。”
回到府中,沈兮瑶抓着笔,犹豫了一番后,还是把事情的来龙去脉都交代了一遍。
毕竟总是有事了就利用穆建明处理,没事的时候又坑人家,沈兮瑶心里也是有些愧疚的。
翌日,再次拿到了答案的沈兮瑶一早就进了皇宫。
奉上重新抄写过一遍的奏折后,沈兮瑶垂手站在御书房大堂下,静静地等待着杨恪的发问。
坐在龙书案后的杨恪,原本应该喜怒不形于色的。结果越看这份奏折眼睛睁的越大,越看嘴越合不拢。
等把全部内容都看完以后,杨恪就傻到龙椅上了,好半天才端起一旁的茶盏喝了口水,润了润有些发干的喉咙,有些艰难的开口。
“来人,宣褚相和成尚书。”
等褚如朋和成康铭两位肱股看完沈兮瑶的奏折后,成康铭先深深地看了眼沈兮瑶,然后对杨恪躬身行了一个大礼,摘下头上的顶冠。
“陛下,微臣请辞。尚书之职,微臣推荐由沈常侍担任,微臣愿居次辅佐。”
杨恪瞪了成康铭一眼。
“休得胡闹,一省尚书那能说辞就辞。而且我大魏朝堂上有五品官连升四级的么?”
成康明自己也觉得有点些儿戏。
又说道:“那请陛下治微臣误国之罪。竟预将那么多的粮食布匹药品军械白白送与对方。”
“唉!”
杨恪叹了口气。
“此事也怪不得爱卿,满朝文武除了沈常侍,也无人能想到这样的办法。”
堂下的沈兮瑶听杨恪这么说,也只能又往下低低头。
这样的主意也不是自己能想出来的。
褚如朋还是老成持重一些,有些凝重的道:“陛下,此事不易让过多人知晓,否则定会有人说大魏不尊圣人的外圣内王之道,行商贾之利。”
沈兮瑶闻言眉头挑了挑。
又被那个家伙说中了。
随后沈兮瑶哼了一声接话道:“谁敢这么说!大魏的钱财也不是大风刮来的。一分一毫都是大魏的子民辛辛苦苦缴纳的民脂民膏,哪能随随便便就送人,谁要是这么说就让他把家中的钱财拿出来送予他人。”
“哈哈哈。”
杨恪仰头大笑。
“说的好,谁要是说大魏朝廷行商贾之事,想让大魏白白拿出那么多东西的话,就让他把家中的钱财拿出来送与别人。”
说完杨恪又把目光重新投道桌案上那份奏折。上边洋洋洒洒的写着八条。
第一,大魏原则上同意对罗德部加以全面扶持。日后罗德如能统一草原诸部,两国可约为兄弟之国,互不侵犯。
第二,大魏同意给罗德部借款五十万贯,年利息二分,即每年一万贯。此款项专门用于罗德部向大魏采购粮食,布匹,药材,刀枪不包括铠甲弓弩等物资。
第三,借款共分十年还清,以罗德部每年所产的牛羊牲畜以及附属的羊毛,皮革做为偿还。不足的部分可用矿石,木材等物品抵偿。
第四,大魏将派出专门的人员对罗德部所属驻地进行勘测,帮助其找到有价值的矿藏。
第五,大魏将派出一批医官,免费为罗德部的族人进行诊治,并提高罗德部的医疗水品以及百姓的健康状况。
第六,大魏将为罗德部提供一批兽医,以优化牛羊品种,减少牲畜的死亡率,提高罗德部的偿还能力。
第七,大魏将在罗德部设置派驻机构,以便于罗德部与大魏的联系。
第八,罗德部有义务保障大魏所派出的全部人员的安全。
“兮瑶啊,所有的条款朕大概都能理解其中的含义。不过派驻医官是为了什么?我大魏的百姓都还没有足够多的医者呢。”
听到杨恪的称呼,沈兮瑶也撇了撇嘴。自己那样对待穆建明的原因终于找到了,原来是是跟皇帝学来的。
真是有事称兮瑶,无事沈常侍。
“陛下,我汉人注重祖宗礼法,讲究入土为安。而且还讲究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轻毁。这对于医学的发展有些不利。
医学最初诞生在上古时期。那时除非是天授,不然也一定是经过对大量病人的诊治,慢慢积累,最后才形成一门学问。好在那个时候可还没有圣人什么事呢,有些事还是可以做的。
可现在就不方便了,而草原上据说是实行天葬的,并不太讲究入土为安。
而且还可能面对各种中原从未见过的病症。为罗德部提供的医者,面对那些未见过的病症,可开拓医者的眼界,丰富完善医学的理论。另外……
况且那里沈兮瑶顿了一些压低了些声音继续道:“还可暗中让他们对死者进行解刨,研究内脏、经脉、血管以及外伤处理的手法,以提高大魏医者的治疗水品。”
“这……”
沈兮瑶的这段话超出了君臣几人的接受能力,让几人都有些不知所措。再看向沈兮瑶的时候都觉得她的眉眼有些恐怖。
沈兮瑶也觉得按照穆建明这样的安排,会让人对自己有些误解。只好把事情推到那位莫须有的师傅身上,强又解释了道:“我师尊的医术也是通神的,不然也不会在身受重伤的情况下还能教我。他也曾这么说过,而且还亲自做过。”
“哦,原来是这样。”
虽说这君臣三人都不是迂腐之辈,可还是对沈兮瑶所说的内容还是大为震撼。终于有了这个解释,不管别人信不信,反正他们自己是信了。
过了盏茶的功夫,杨恪才道:“此一条容后再议吧。”
“陛下,微臣倒是觉得可宣太医署过来询问,另外,既要设立常驻机构,季寺卿那里也要知会一二。”
褚如朋禀奏道。
杨恪略一沉吟。
“嗯,有理。来人宣季恽、唐轶等人。”
杨恪没让沈兮瑶离开,沈兮瑶也不敢主动请退。只能乖乖的呆在御书房里。然后,沈兮瑶就看着鸿胪寺,少府监,太医署以及五军府的诸部大佬们出入御书房。
只是不管是谁进来都会瞅一眼立在一旁装鹌鹑的沈兮瑶。
然后领取杨恪下达的有些匪夷所思的谕旨。
也只有侍立在旁边的褚如朋和成康铭知道,这些谕旨都是杨恪根据沈兮瑶上奏的那份奏折的诸条款多衍生出来的。
等这些部堂大佬们再离开的时候,又都会再瞅沈兮瑶一眼。
其他人都好,都能乖乖的接受杨恪的旨意。就是轮到唐轶的时候,老监正有些为难,不解的问了一句。
“陛下,少府监也缺选矿的人手。抽调这些人实在是有些难办,可陛下又不告知微臣,这些人的去处,委实有些难办。”
杨恪只是抬眼翻了唐轶一眼,并没一句解释,硬邦邦的道:“遵旨执行。”
唐轶一脸为难,也只能躬身行礼答应下来。
之后的两天里,大魏朝堂表面上一切正常。可暗地里鸿胪寺,少府监等几个衙门的官员调动频繁,全都按着杨恪的圣旨做着各种准备。
始作俑者的沈兮瑶倒是每日老老实实的到研究院打卡上班。
不过为了随时预防杨恪可能的召见,这几日穆建明都不敢随意的上线。都是快在一天结束了,才由沈兮瑶召唤出来,了解一下当天发生的各种事情。
对于杨恪能全盘接受自己提出的意见,穆建明倒是有些意外。他原以为像这种闻所未闻的提议,杨恪和朝中的几位重臣即使不会否决,也得反复思量,多方讨论,几易其稿后,才有可能实行。没想到却这么痛快。
儿在这两天的时间里,洛京的老百姓终于等到了期待已经的太庙献俘。
这几百突厥战俘进城当天,在冬日里实在没什么热闹可看的老百姓,根本不顾天气寒冷都满满当当的挤在道路两侧。
负责押解战俘进京的几百士卒都盔明甲亮,威武霸气。为首的陵川和田福润两位校尉更是腆胸叠肚,傲气十足。
这些俘虏除了聂古捺是关押在囚车上以外,剩下的那些士卒都被捆成一串一串的。
也得亏现在是冬天,没什么臭鸡蛋烂菜叶的,不然这些俘虏也肯定少不了一波这样的待遇。
至于扔石块这些么,都被道路两边维持秩序的士卒劝阻了。这些俘虏千里迢迢的被押解进京,要是被百姓打死一两个也不太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