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多多书院 > 玄幻魔法 > 血之孙吴 > 第481章 雍凉地形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雍凉地区,古称雍州,为古华夏九州之一。

如今,关中三辅为大汉联军的大本营,凉州则为大秦国的地盘。

其中,关中三辅、凉州南部是整个雍凉地区的精华所在,几乎都是平原。

这个平原被称为关中平原,关中平原土地肥沃,是秦朝能够一统天下的根基所在。

整个关中平原被渭水一分为二,渭水以南有四条支流,尽皆发源于秦岭。

因此,这一地区的郡县实则是一脉相承,历史上曹魏建立后,也将其重新设为了雍州。

曹魏的雍州下辖三辅、汉阳、安定、陇西、北地等郡,魏文帝曹丕又将汉阳一分为二,分别设立天水、广魏二郡。

凉州最南部的武都,当时则在蜀汉治下,因此可以视为益州的一部分。

凉州的其他郡县则依旧为凉州,但相比之下却显得十分贫瘠,好在与西域连接。

也就是说,陇西、汉阳、安定三郡实为凉州的精华所在,因此在大秦国建立后,苻坚才会将这里设为大本营。

这一块土地,加上关中三辅,又被渭水、泾水分成数块,也因此显得泾渭分明。

渭水是黄河流域最大的支流,发源于陇西郡,经关中而入黄河。

泾水又是渭水流域最大的支流,发源于安定郡,经右扶风汇入渭水。

而大秦国的地盘,实际上也可以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个部分乃是河套、草原地区,这里由赫连勃勃、沮渠蒙逊的匈奴,奚康生的奚族,侯莫陈崇的中部鲜卑所掌控。

这一地区,南部皆是沙漠、戈壁,西部为祁连山、天山,北部则为草原。

匈奴、奚、中部鲜卑的联军有十万人,如今动向不明,无处寻迹。

与之相对的,是并州军,能够出动大约五万机动兵力。

第二个部分乃是张掖、酒泉、敦煌、武威四郡,这一地区又被称为河西四郡,乃是西部鲜卑的核心统治区。

自从宇文泰担任大秦国大丞相后,便把这四个郡封给了独孤信、杨忠、乞伏国仁、于谨四人。

这里有着众多的鲜卑部落,乃是鲜卑人的兵员地,同时也是大后方所在。

武威境内有玉门关,乃是大汉面向西域的门户,往西便都是鲜卑人的天下。

河西四郡连接草原、西域、高原,西部鲜卑占据这里之后,也得以将触手伸到了草原、西域和高原。

第三个部分乃是金城、陇西、西海三郡,金城乃是宇文泰的大本营,陇西乃是苻坚的大本营,西海就是羌地。

如今,宇文泰在金城、陇西的边境布置了二十万主力,但却按兵不动。

第四个部分乃是北地、安定、汉阳、武都四郡,这一地区原先分别是韩遂、马腾、氐人的地盘,如今则是秦汉之间所争夺的地区。

如今,大汉联军的主力在这里一分为三:

曹军沿着渭水攻打汉阳,直取陇西;

江东军沿着泾水攻打安定,直取金城;

四州联军则北上攻打北地的侧后,企图切断尔朱军的后路。

除此以外,武都境内,散关以南,吕光、杨大眼、姚襄、姚苌率领的十万羌氐大军,正在和刘裕率领的七万汉中军处于对峙中。

而随着萧关那边,江东军、马家军与尔朱军之间陷入了对峙的局面,秦汉之间总体的战局也陷入了停滞。

双方都没有大动作,秦军主力更是按兵不动,只有大汉联军兵分三路还在行军当中。

但可以预见的是,这将是暴风雨的前奏,秦军主力也不可能没有动作。

之所以现在按兵不动,只能说宇文泰有所图谋,或者说有什么计划存在。

从整体的局势上来看,江东军与马家军暂时守住了萧关,还能抵挡尔朱军。

汉中军也挡在散关前,让羌氐大军无法越雷池一步,不能前进半步。

局势暂时对大汉联军有利,但若是从整个雍凉的地形来看,却对大汉联军十分不利。

因为整个雍凉的地形西高东低,除了关中平原外,其他地区几乎都是高原地形。

联军主力向西攻打汉阳、安定、北地三郡,实则是从平原进攻高原,是处于仰攻。

这种情况十分不利于以步兵为主的联军,不仅前进缓慢,还补给困难。

在四十万联军主力的背后,是关中的百万民夫在运输粮草物资,因此十分辛苦。

本身地形就影响了联军的行进速度,加上后勤补给的拖累,这让联军的速度更慢了。

如今,四州联军才刚刚进入安定、北地、右扶风三郡的边境,尚且无法威胁到萧关的尔朱军。

曹军沿渭水行进,却才刚刚深入汉阳地界一百里,离苻坚的大本营还远着呢!

江东军则在刚刚进入安定境内,就在泾水之畔停了下来,不知何故。

如此行军速度,也着实威胁不到大秦的根基,或许这也是秦军主力一直按兵不动的原因之一。

除此以外,随着五月的来临,天气也一天天地热了起来。

相比于河北、中原、南方在夏季的炎热,凉州在夏季更是饱受干旱的困扰,这让联军主力更加依赖于水源。

也因此,曹军和江东军才会先后选择,沿着渭水和泾水行军。

除了粮草以外,保障水源充足,也是制约着后勤的又一大因素。

如果没东西吃,人还能活七天;但如果没水喝,人三天就得渴死。

正因为如此,秦汉之间的局势也越发停滞了下来,双方都无法采取进一步的行动。

由此可以预见,这一战的过程必定会是经年累月,在短时间之内是根本无法结束。

双方打得时间越久,对后方的负担也就越重,对双方主将来说更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除了要保障后勤,还要克服将士们水土不服、思乡厌战、士气低落等问题。

而对于曹军来说,问题远非如此简单,这关系到了曹操治下的内政问题。

联军的粮草是由各路诸侯一起承担的,但运输粮草物资的民夫却都出自曹操的治下,因此曹操还得考虑到民力和治下的生产问题。

百万民夫为联军提供粮草运输,打一年,就意味着这一百万民夫要脱产一年。

打得时间越久,他们就脱产越久,而这些傜役和税收的负担又需要加在后方其他百姓的身上。

也就是说,这一仗必定是长年累月,但曹操却是耗不起。

对曹操来说,唯有早日结束这一仗,才能对他有利。

反之,这一仗拖得时间越久,对曹操来说就越不利。

因此,在秦汉双方的十几路势力中,心情最急切的人非曹操莫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