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多多书院 > 玄幻魔法 > 重生从努力当学霸开始 > 第九十章 兄弟排排坐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伟正你也太谦虚了,能考出490多的高分,可不是一句运气好就能解释的,你要是没有相应的实力,不管运气再怎么好,也不会考出全国状元来的。”

胡远望摇摇头,开口反驳道。

“我这不是谦虚,你们想想看,能考上水木大学的,又有哪一个是简单之辈?”

刘伟正忍不住多看了胡远望一眼,笑着反问道。

“哈哈,大家说得都有道理,不过,我觉得运气也是实力的一部分,我们都是经历千军万马杀出一条血路才考上水木大学的,实力肯定是有的,只不过伟正的实力更强,所以他才是状元。”

看到气氛有点不对,傅旭辉笑哈哈的出来打圆场。

“伟正同学,我承认你说得有一定道理,不过我还是觉得我们不应该把运气看得太重,因为这是唯心主义的表现,我们要相信人定胜天……”

胡远望沉默了几十秒,然后看着刘伟正十分认真的说道。

“远望同学,受教了!”

刘伟正认真的点点头,拿起床头的衣服穿起来,然后从床上爬下去,坐在下铺穿鞋,鞋穿好后,又去了一趟洗手间洗了把脸,让自己清醒一下。

“现在几点了?”

刘伟正从洗漱台走出来,对其他几个舍友问道。

王志勇看了一眼手腕上的上海牌手表,回答道:

“现在是四点二十。”

听王志勇这么一说,刘伟正才注意到王志勇的左手手腕上那块上海牌手表。

后世大部分九零后和零零后,可能对这个牌子的手表没有多大印象,但是在六七十年代,上海牌手表可是大名鼎鼎的“全国名牌”,它和凤凰牌自行车、飞人牌缝纫机、牡丹牌收音机被并称为“四大件”。

在这个温饱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的时代,“四大件”对人们的意义是非常重要,不仅可以象征身份,而且关系到结婚等人身大事,因此全国大部分人民都非常希望拥有“四大件”。

看到这块手表,刘伟正就知道这位王志勇同学的家庭条件应该相当不错,想到现在的大环境,很容易就可以猜出王志勇是干部家庭出身,而且他父母的级别应该还不低。

过了一会,剩下的几个室友也陆续报到,到了宿舍了。

其中,宿舍里年龄最大的要数来自鲁省的高景行,都32岁了,家里娃都10岁了,当仁不让的做了宿舍的老大哥。

刘福平和张保平两位稍稍年轻,,二十来岁的郎当小伙子。一看就是城里人的做派,待人接物礼貌而不失礼数,周全周到,只是有些清高,看人都是俯视的。不过,刘伟正倒也不在意,乡下来的穿着方面有些寒酸,让人有这样的对待也很正常。再说,几个人未来还要在同一个屋檐下待四年,没必要计较太多。

吃完晚饭出来,已经快到八点了,傅旭辉提议一起去逛校园,正好熟悉一下学校的环境,其他人都觉得这个主意不错,所以就定下来了。

在回学校的路上,王志勇买了两包大前门,每人发一根,除了年纪小的张保平和刘伟正,其他人都是老烟枪了,而且现在又是在校外,接过王志勇的烟后,很快开始吐云吞雾起来了。

回到学校后,他们先去了一趟水木学堂,瞻仰着名的“四大导师”--梁大牛、王大牛、陈大牛、赵大牛的足迹。

水木学堂在大礼堂大草坪的东南方,属于德国古典风格,是建校初期新建的首批校舍的主体建筑。总面积4650平方米。

今天他们来学校的时候就是在大礼堂下车,因此对这边的情况还算是有一点了解——至少不怕迷路,逛了一圈熟悉环境之后,因为时间也不早了,大家一致决定先回宿舍。

晚上回到宿舍,全部成员已到齐,一阵寒喧后,大家对对方的基本情况便都有所了解,八位舍友中,有来自粤省的王志勇,浙省的胡远望,苏省的常建军,东北的傅旭辉,鲁省的高景行,沪市的刘福平、京城本地人张保平,还有来自江南的刘伟正。

然后不可避免的按年龄排大小,老大哥自然是是来自鲁省岛城的高景行,32岁,老三届知识青年,老二是来自粤省羊城的王志勇,23岁,转业兵;老三是沪市的刘福平,也是23岁,出身豪门,在沪市也算大家族,祖父曾是财震沪市滩的大资本家,前几年因出身问题一直与大学无缘,政审就过了不;老四是来自浙省临安的胡远望,22岁;老五是来自苏省金陵的常建军,21岁;老六是来自东北的傅旭辉,20岁,老七是京城本地人张保平,19岁,至于刘伟正则光荣地成为名副其实的小弟,老八了,17岁。

“各位大哥,大小已经排定,小弟先给各位行个礼,小弟是来江南新都的农村娃,没见过大世面,年龄又小,所以跑腿的事我多干些,以后咱们宿舍的开水、打扫卫生之类的事,小弟就承包了,其它方面就请各位老哥们多多照应了。”

刘伟正拱手向大家作了个罗圈揖,漂亮活得赶快放在前头,财富不一定是朋友,可朋友一定是财富,更何况是同吃同住同窗号称四大铁之一的四年舍友呢?

“老八,你这就见外了,你是老小,这些活有我们呢。”

其他人七嘴八舌的发表自己的意见:

“就是,咱们的小弟就一个,累坏了上哪再去找这么帅的小弟,全国的女生还不杀了我们。”

“活不能让老八一个人干”:

老大哥高景行开口了:

‘咱们订个值日制度,从我开始,一人排一天班,小老弟就不用排了,谁有事你替谁。”

老大哥一口豪爽的山东腔拍板定案。

“阿拉(我)没的说”,

沪市人老三刘福平马上表态。

“同意”,“赞成”,

在一片南腔北调的一片赞同声中,电子工程系七九届计算机专业312宿舍的第一件大事就诞生了。

接下来的两天,312宿舍的几个人在水木园到处逛游,每天同出同进,一起去食堂吃饭,一起去图书馆,倒是越发熟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