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益,最能打动人心。
尽管韩信使者似乎已经被摆平,但是政治这种事,是不容许有任何的闪失,因为稍有不慎,就是万劫不复。
考虑到这点,刘邦决定派遣张良亲自出马,前往临淄(今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传达命令,并为韩信送去齐王印信,这样一来显得很有仪式感,同时也显示出重视程度足够高!
张良随同韩信使者同行,来到韩信的府邸,宣读了刘邦的命令,韩信喜出望外,自己原本只是想要个代理齐王,毕竟管理这么大的地盘,顶着赵国相国的身份统治齐国,多多少少有点名不正言不顺,结果没想到汉王果真没有忘记自己南征北战的辛劳,居然真的封自己做了正式的齐王,真是给的太多了!
张良拱拱手,笑着对韩信说道:“恭喜齐王,能以一己之力平定数国,建立不世之功勋,真的是更古未有之战绩!”
韩信也笑了笑,说道:“都是将士用命,他们在战场上一刀一剑拼回来的!”
“齐王,有件事需要向您汇报一下,不知是否方便?”
“这是哪里的话?但说无妨!”
“最近一段时间,项羽一直逮着荥阳(今河南省郑州市荥阳市)猛揍,大王压力很大,为什么不出手帮帮忙呢?”
“前一段时间一直忙于收服齐地各个城池,实在是腾不出手对付项羽,况且之前接到大王的命令是开拓黄河以北战场,黄河以南没敢涉足,今日军师亲临寒舍面授机宜,我自当尽心竭力,为大王分忧!”
“齐王英明!”
“谢军师提点!今日略备薄酒为军师接风洗尘,军师请!”
“请!”
二人随后痛饮一场,也算是楚汉相争之中为数不多的愉快场景吧!
历史上一直有一种观点,认为韩信向刘邦索要封王是闷声作大死、是权欲熏心的表现,在这里也为大家提供一点个人的看法。
从主观动机上看,韩信索要封王的主观因素有以下三点:一是韩信根深蒂固的“士”思维,既然为主公做出了功绩,理应得到封赏,自己独自平定了黄河以北的五个诸侯国,只要其中五分之一作为封赏不算过分吧?
二是建功立业的心态,自己当年忍受胯下之辱,在楚军中受尽白眼,依然没有放弃希望,就为了等到证明自己的时刻,现在功绩有了,还得有一个名号,这样才能向曾经看不起自己的人证明自己!
三是为子孙后代的考虑,在齐地时韩信过了一段时间的平静生活,韩妃此时可能已经有了身孕,自己的老爹没能给自己的留下什么物质财富,但是至少在韩信这里不能再委屈了自己的孩子,有个名分将来才有地位。
从客观实际上看,韩信索要封王的客观因素有以下两点:
一是封王镇守的必要性,从历史上看,郡县制绝对是先进制度,但是当时秦国推进郡县制改革太过于迅速,六国人民根本适应不了,导致反叛四起,因此派遣诸侯王管理与郡县治理相结合,是客观需要,这也就是西汉时期“郡国并行制”的理论与实践根源。
二是此时齐地刚刚平定,跟随韩信的各方势力需要震慑,被封为诸侯王之后会有更大的自主权,可以有效平衡各方势力,进而整合各方力量,为后方牵制楚国提供有力支撑。
总而言之,韩信还是当上了齐王,这年他28岁,王侯将相的目标已经实现四分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