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多多书院 > 玄幻魔法 > 明末:辽东雄狮 > 第七百三十六回 新的历法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廷议,指的是君王与大臣一起讨论商议国家大事。

自秦朝开始。

到了明代,明太祖规定,廷议意见不一致时,应摘要奏闻皇帝作裁决。

取消了遵从多数人意见的原则。

杨承应也拿来用,但是在廷议原本的含义上加了一条,立法权。

也就是说,属于他管辖范围所执行的法律,都以廷议商量出来的为准。

其他机构,无权立法。

如果出现法律漏洞,也要等到第二年廷议,在会上商讨。

只不过,第一次廷议有些不同。

此次要在廷议上,通过各项管理制度,以及各类律法和条例,成为这个全新政权的基石。

首先确定的是四院制——政事院、枢密院、大理院和都察院。

政事院首脑,称首相。

首相的副手是副相,有左右二副相。

首相有事则左相代理,左相出事轮到右相。

范文程任首相,宁完我是左相兼外务部尚书。代善是右相兼理藩院尚书。

下设大学士,分管一些部门。出了事,大学士要负责。

比如,多尔衮是大学士,兼管农工商、水利、国子监等。

枢密院管指挥和军队,枢密使依旧是杨承应兼着。

枢密副使是祖大寿,实际管理枢密院大小事务。

凡是挂着枢密副使的头衔,都不实际管理枢密院。

兵部和枢密院有区别。

兵部管全境武装力量的建设,如征集、编制、装备、训练、军事科研,但不负责军队后勤和装备。

军队的后勤归枢密院下辖的总辎重司,装备则归枢密院下辖的总军械司。

说直白点,新兵归兵部,战兵和辅兵归枢密院。

大理院负责案件审理,都察院负责监察百官。

鲍承先担任大理院卿,张存仁担任都察院左都御史。

廷议比预想的开得更久,一直到初十才散会。

而在散会的当天,杨承应石破惊天的宣布了一件事:

“旧历已经不能再用,徐老曾主持编纂了一本新的历法书,叫崇祯历法书。”

杨承应当众宣布道:“自今年开始,全境都用这本新的历法,名字不变。”

说完,杨承应派人把新历给众人查阅。

一石激起千层浪。

有人反对:“大王,新历乃是西洋之法测算,怎么能用呢!”

“臣也以为不能用新历。”有人附和道,“新历书上,写着本历法只能用两百年,这是在诅咒大王。”

众人议论纷纷。

杨承应却道:“自古至今,就没有不朽的天下。历法关系到农业的发展,乃是根本。

我们不能因为它出自他人之手就不用,这是违心之举。”

见大王“执迷不悟”,有些人发动传统技能——苦劝。

杨承应态度依然十分坚决:“新历必须实施,任何阻扰都不能改变这一点。”

这才勉强压下了声音。

为什么要改历法,凡是有一定知识储备的人都知道,这是一个科学的问题。

明代的大统历,实际上是元朝的授时历,只稍微做了一些修改。

已经用了数百年之久,不出问题才怪。

随着时间向后推移,大统历已经无法适应农业生产。崇祯让徐光启主持编纂新历法,并且获得成功。

但是明廷反对改历的声音非常大,波及徐光启。

这也是为什么徐光启要来辽东的原因之一。

杨承应推行新历态度坚决,反对的声浪被他的威望压了下去。

崇祯七年正月十一,获得新职的官员纷纷离开。

他们这一届任期五年,一年一考核。

五年之期一到,再根据综合条件予以升迁或是平调。

新任察哈尔省总督,兼1军军长的阿巴泰,向杨承应道别。

“察哈尔省,东起奈曼部,西至张北县,北到克什克腾部,南抵喀喇沁部。幅员辽阔,名族复杂。”

杨承应亲自给阿巴泰夹菜,叮嘱道:“你去了之后,一是营建新的总督府——赤峰,但不要操之过急。二是安抚各部情绪,他们不少人刚纳入统治,还不习惯。”

“大王请放心,臣会遵循大王的办法,将他们逐步纳入察哈尔省的管理。”

阿巴泰用蹩脚的汉语,说道:“只是需要一些时间,请大王恩准臣便宜行事之权。”

“这是自然。”杨承应点点头,严肃道:“身为总督,这点权力必须给你。你和崔呈秀要好好地合作,有什么事发急件给我。”

阿巴泰是总督,主抓一切。

崔呈秀是巡抚分管民务,相当于副总督。

金之俊是提督,主管全省治安,也相当于副总督。

他下辖有一支标营,数量虽然不多,关键时刻则有用。

冯铨被杨承应调回沈阳,在礼部担任左侍郎。

“大王请放心,属下会办妥。”

阿巴泰说到这里时,欲言又止。

杨承应瞧见:“你是在想,要不要请求我把你的儿子博洛,带到察哈尔省吧。”

“臣有这个想法,但是……大王!臣还是希望他能留在军中,将来更有出息。”

阿巴泰犹豫了一下,说道。

“可怜天下父母心,你的想法会实现的。”

杨承应保证道:“我会好好教导博洛,让他成为和你一样的当时之名将。”

“多谢大王!”阿巴泰激动地抱拳。

“哦,对了,还有一件事,非常之重要。”

杨承应说道:“去年年末天气异常,这恐怕不是好兆头,你回去和吴先生好好说一说,多准备床位和帐篷,万一发生疫病,那可不是闹着玩的。”

“大王放心,臣回去后就立刻做。”

阿巴泰说道:“就怕蒙古各部认为我趁机插手他们的事务,会引起他们的不满。”

“这种事不能急。你先把军中卫生做好,再一点点往外扩散。”

杨承应说道:“自古以来,有先见之明的人总是备受质疑,倘若遇到这事,你也不要害怕。

就算把天捅破了,还有我在这里顶着。”

“大王信任,臣感激涕零。”阿巴泰再施了一礼。

送走了各地官员,杨承应开始着手整编八旗,按照当初商量好的进行。

但这有一个磨合期,需要一些时间。

就在关外紧锣密鼓改革新法,新建机构的时候,关内也发生了一件大事。

首先是洪承畴被调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