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多多书院 > 玄幻魔法 > 宋时 > 第二百四十五章 谁的贡献最大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二百四十五章 谁的贡献最大

昌国县城内有一家李氏杂货铺,位置虽然不如沈氏、王氏、刘氏等杂货铺,但是在昌国城内颇为有名,时间长了,不少外地的客商也知道了李氏杂货铺的名号,只要来昌国进货,总会来李氏杂货铺转一转,看看昌国沈氏有没有最新的产品上市。

沈氏、王氏、刘氏等杂货铺虽是处于昌国头等家族沈府、王府、刘府所开设,但多以销售大批量生产的铁器、农具、玻璃、水银镜为主,沈氏几十家工厂几乎每隔几天便有新产品上市,这些杂货铺以走量为主,没有精力去经营这些新产品,便给了李氏杂货铺这样的商铺让出不少市场。

李氏杂货铺能拿到沈氏最新的产品,自然有自己的门路。许多外地客商都以为李氏乃昌国沈家军首领李老黑的私业,李氏杂货铺没有承认,也并没有否认,反正借李老黑的名号能让外地客商更加相信自己的实力。但事实上,李氏杂货铺却是沈氏集团另一名股东李申的产业,李氏杂货铺的吴掌柜乃是李申的娘家亲戚,通过李申能搞到许多沈氏新出的产品,在玻璃、水银镜、眼镜、自行车最紧俏的时候,李氏杂货铺便是第一批对外销售这些火爆产品的商铺。

自从月初开始,李氏杂货铺所在武安巷便传出一个好消息,沈氏集团又发明了一件名叫肥皂的新物什,此时在大周流行的洗涤剂主要有澡豆、香皂和肥皂,沈氏集团出产的肥皂与杭州生产的肥皂外观、质地都不相同。此时一斤澡豆粉卖一百文,一斤香皂粉卖八十文,一斤肥皂粉卖五十文。一块沈氏出产的肥皂大约三两重,虽然售价三十文,算起来一斤沈氏肥皂卖到了一百六十文,但一块肥皂却能顶几斤杭州肥皂粉的作用。而且沈氏肥皂使用起来极其方便,只需沾水轻轻一擦,便有许多泡沫,能将污垢洗得干干净净。

澡豆最早出现在魏晋时期,唐代孙思邈在《干金要方》记载有澡豆的制作方法:先把猪的胰|腺污血洗净,除去脂肪后研磨成糊状,再加入豆粉、香料等均匀地混合,又经过自然干燥便可。澡豆不但洗涤能力强,而且能滋润皮肤,所以成了当时一种优质的洗涤剂。后来,人们又在澡豆的制作工艺基础上加以改进,在研磨猪胰时加入砂糖,以纯碱或草木灰代替豆粉,并加入熔融的猪脂,把它们调和均匀后,压制成球状或块状,这就是俗称的“胰子”。

香皂是在大周时期才出现的洗涤剂,制作方法是将天然皂荚捣碎研细,加上香料等物,制成小孩拳头大小的球状,专供洗面浴身之用。

而肥皂则是近几年在杭州一带流行的洗涤剂,当地的皂角荚果具有更多油脂,因此得名“肥皂”,又叫“肥珠子”。

澡豆、香皂和肥皂由于制作成本较高,一般百姓极少使用,纵使一些士人官绅没有使用这些物什的习惯。前些年在京城里还流传了一个笑话:王安石面色黧黑,门人忧之,向医者询问,医者诊脉后,答曰:“此垢汗,非疾也。”门人向王安石进献澡豆,王安石使用澡豆洗面之后面色洁净,焕然一新。上朝之时被官家发现,官家问明原因后,不禁大笑,当即赏了王安石十斤澡豆。

澡豆、香皂和肥皂乃是用来洗面、净身,百姓洗衣还是多用碱面、食盐和草木灰。有了沈氏肥皂之后,便是洗衣服之时,也可以大胆地使用肥皂,而不必心疼花费,一块肥皂足足能洗上百件衣物,花不到一文钱的代价,换来洁净的衣物,百姓们能够接受。

沈氏肥皂不仅效果显着,作工也很精致,全部被压制为一个长方型的块状,并有醒目的凹纹和“昌国沈氏”的阴刻。每一块肥皂都配有一个竹编的小盒,使用之后只需放入盒中,多余的水份便可顺着竹盒的缝隙流走,从而保持肥皂的干燥,以便于下次使用。

沈氏肥皂的名声只用了两天时间,便传遍了昌国的大街小巷,等沈方、王可儿两人闻讯来到武安巷后,发现宽达两丈的武安巷已被马车、三轮车挤的水泄不通,都是前来购买肥皂的外地客商。

“这李申真会做生意,肥皂刚制造出来,自己便大赚了一笑。”王可儿笑道。

“就算是我给他的奖励吧,也多亏了他改进工艺,昌国肥皂厂才能一天生产几万块肥皂,他以成本价购进一半肥皂,对沈氏集团而言,只是少赚了一些而已。”

“一块肥皂赚十五文,李申这杂货铺子一个月便能赚近一万贯,这么好的买卖,只怕整个大周都再难找到。”

“怎么,你也想分一杯羹了?小富婆。”

“我还不是为你着想?你手下这下总经理一个比一个难缠,李申发了财,别人便会眼红惹事。”自从王可儿从王寿光那里得到沈方要立她为皇后的承诺后,她终于知道在沈方的心里,自己的位置还是比张茹要强上一份,欣喜之下,对沈方更加百依百顺,而且也更愿意站在沈方的角度来思考问题。

“那你说在这些总经理当中,谁对沈氏集团的贡献最大?”

“老黑叔,金樾大哥,刘四叔,顾弘章大哥,邱高杰大哥,这些人各有所长,实在不好比较,要是在里面找贡献最大的,我觉得应该选邱高杰大哥,这几月,他那个玻璃每个月都能带来几十万贯的利润。”

沈方摇了摇头,“李申呢?”

“李申?我对他不了解,他们材料公司不就是做些砖头、瓦片,现在以生产水泥为主,这些产品又不赚钱。”

沈方想起自己在转塘庄园时,便一头扎在窑场与李申、邱高杰等人研究如何提高炉温,如何改进琉璃工艺,改进练钢工艺的日子,要不是当时发生了几起事故,只怕自己还会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在窑场的尝试之上。“李申的材料公司可不只是生产水泥、砖头,昌国钢铁公司所使用的钢铁配方全部是由李申率领窑匠研究出来的。玻璃只是流行一时,官家拿到玻璃配方后,会大量生产玻璃,玻璃的利润很快便会降下来。而制造枪支大炮,制造各种机器、零件,还有今后的发电机、电动机、蒸汽机都离不开李申他们研制出来的新型钢材。所以,在我看来,材料公司的贡献是最大的。包括这次官家拿去那么多配方,除了水泥技术含量较低可以完全复制之外,其它产品受限于材料,还是没有办法和我们昌国出产的产品相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