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长渊与沈知瑞乘坐着马车十分顺利地来到了晏城,在进城的那一刻,二人便被无数双眼睛给盯上了。
西越国的细作们分散在晏城的大街小巷,他们对于晏城已经非常的了解,不论是地形还是他们的信息网,都是初来乍到之人无法相比的。
因此,他们极其自信的认为,沈家的这二人不论有多么的聪明,多么的有手段,都不可能找得到沈从,即便他们找对了方向,也不可能救得了他,反而还会把自己给搭上。
也正是因为这份自信,让他们在一开始的时候就掌握了主动权,将二人的行踪调查的清清楚楚,同时也将他们在晏城的产业也都提前做好了了解布下了埋伏。
谁又能想到,沈长渊和沈知瑞特意赶来晏城,竟然不是为了救父而来……
到晏城的第一天,沈长渊在自己的店铺一家一家的逛过,一家一家的查看账簿。
西越国的细作见状,认为这些账簿一定有问题,这其中必然是有着重要的信息,于是连夜派人查看账本,不愿错过一丁点的细节。
第二日,沈长渊带着沈知瑞特意去了不属于他名下产业的一些店铺,大肆采买了许多零碎的物品,其中有许多都是举办婚礼时所需要的用品,还有各种的刺绣布匹。
而这些东西,京都城中明明都有售卖,甚至沈长渊自己都开了一家绣坊,当然不可能会缺少这种东西,想来他刻意采买这些东西,必然是有缘故的,这其中定有猫腻,一定是为了救人所以才故意掩人耳目。
于是,那些西越国的人又开始调查他购买过东西的店铺,又偷偷将他买来的货品查验了一遍。
这些行动自然是不可能在大白天光明正大的来,否则一定会暴露自己,便只能在晚上偷偷地干,但又由于他们的人数有限,所以只能是白天跟踪的同一批人没日没夜的干。
第三日,神神叨叨的沈知瑞拿着手里的卦盘开始行动了,像是在找什么人,认准了一个方位之后,便头也不回地往前走。
好了,这下他必然是要去找人了,他终于行动了。
细作们强行打起了精神,开始在布下的陷阱处守着,等待着沈知瑞上钩,而这时已经没什么人愿意去管沈长渊了。
然而,就在他们以为沈知瑞终究是会比沈长渊靠谱一些,肯定会去想办法救他老爹时,他竟然拿着一笔钱去了一趟黑市,雇了十来个江湖客,将跟踪他的人全部打了一顿。
他们跟踪了沈长渊几日,已经连着好几日没有睡觉了,本来的状态就不好,没想到居然又被揍了一顿,瞬间就被激怒了。
可就在他们怒不可遏地准备反击时,沈长渊和沈知瑞居然坐上了马车离开了晏城,在一群人的护送下,又浩浩荡荡地朝着京城的方向驶去……
好家伙,原来他们这一趟过来晏城,根本就不是来救人的,而是来晃点的!
被连着折腾了几日的西越国细作们的火气顿时便起来了,领头的那个当机立断,决定要将怒火发泄在沈从的身上,然后再押着他闯进东楚国的京都城内。
当他们气势汹汹地找到沈从,准备发泄怒火的时候,却看见他早已经被打得鼻青脸肿,进气没都有出气多,那几乎是惨不忍睹的样子了。
他们虽然愤怒,但终究还是有理智的,知道不能让沈从这样重要的人真的死了,于是谁也没敢继续下手,带着他连夜往京都城赶去,生怕晚一天,他就直接死在路上了。
由于时间太过于匆忙,而且大家的状态也都非常的差,因此谁也没有发现这个“沈从”有什么异样的,也就更不会注意到自己人的状态了,毕竟大家的状态全都不太好,谁也不会嫌弃谁。
出乎意料的,沈从和巫雅泽川一路都十分顺利的进入了京都城,几乎没有遇到任何的阻碍,顺利的令沈从自己都没有想到。
而他们在进入京都城的那一刻,便在第一时间留下了信号。
这时候,都已经到了京都城内了,自然而然就成了他们的主场了,他们的行动也就不需要有太多的顾忌和忌惮了。
……
这几日,京都城内突然冒出了一些小道消息。
听闻当朝的太傅周圣人有一个流落在外的女儿,是在他多年之前因遇到流匪而走失的,这些年虽然一直没有养在身边,但据说也是被外面的城镇的书香门第世家收养,养得极好,是个不可多得的标致美人。
这些年由于太傅一直都没有放弃寻找,所以打听到了一些消息。
而就在近日,他找到了自己那走失了十几年的女儿,老来得女,巨大的惊喜让他有些失了分寸,竟然央求太后给她赐婚,想要为她求一桩好的姻缘。
太后便看在太傅年事已高,又为东楚国皇室效力了多年的份上,便直接应允了,打算让太傅自己来挑选。qqxδnew
太傅自己当然是不会轻易选了,他趁着自己大寿,直接在府上设宴,宴请他心目中才德兼备的青年才俊前来赴约,他打算让自己的女儿亲自挑选。
而宴席便设在了今日,也就是今晚。
消息在百姓们之间不胫而走,很快便传遍了大街小巷,热热闹闹的讨论了起来。
一些人觉得太傅这么做,实在是太过分了,虽然他找回了女儿确实值得高兴,但是让一个女子在一群人之中挑选自己的郎君,未免有些太不把男人当回事了,毕竟他女儿又不是当朝公主,谁会愿意去当这个“驸马”呢?
但也有不少人很是好奇,到底谁有资格被邀请参加宴席,能入得了太傅的眼,想来必定不会太差。
“你们说……四皇子殿下会不会被邀请呢?他的那位西越国的和亲王妃不是已经死了吗?太傅的女儿会不会看上他?那可是能当未来皇后的……太傅不可能不为这个女儿考虑吧……”
西越国人们一进入京都城,便听到了这些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