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多多书院 > 历史军事 > 成为大清皇帝吧,崇祯! > 第三百七一章 打仗不能停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这一场内战闹剧之后,明军北伐四镇之间的团结再次被重创,刘泽清所部更是彻底没了战斗力。

也好在除开北伐四镇之外,还有黄蜚,骆养性,林庆业等将领率领的偏师部队可以兜一下底,和一块儿也有两三万兵力呢。

只不过之前两军交战的东光县城可以说是倒了血霉。

刘泽清入城,麾下兵将在城内劫掠了一番。

高杰攻入城内之后,又被劫掠了一番。

等两支大军退出东光县城,县城几成废墟,城内人丁十不存一,茫然游走于废墟之间宛若行尸走肉。

此事传到南京,朝廷大为震怒。

隆武皇帝当即下旨斥责高杰,并对其罚银若干。

同时,这局面也让朝廷觉得黄得功已无力控制四镇大军了,麾下精锐不得调遣利用,只能换一名将领。

而这个将帅的人选,便是刘良佐。

面对建奴获得大胜的帅才啊,就是行军推进稍微落后了一点,得赶紧调集到前头去。

变动到了前线,高杰直接愤而无视了负责临时传旨的陈贞慧,直接领兵回到了自己的大营,随后其麾下军队除了与黄得功还有交流沟通之外,对其他两镇直接视而不见。

黄得功伤势渐好,但失血的问题还得慢慢养,所以很干脆的把征北大将军帅印送刘良佐了。

而刘良佐得了大权后,一时跋扈骄横的没了模样,更别说刘泽清为了自保,直接就紧贴了过来,颇有些谄媚的表示与刘良佐一家兄弟,要多多亲近。

说明白点就是咱给你当狗,你保我一下。

刘良佐霎时就不能用膨胀来形容了。

是直接原地飞升。

雄赳赳气昂昂的率军往北方赶,要投身抵抗建奴的第一线,重振大明荣光,让大明再次伟大,名留青史裂土封王指日可待。

与此同时。

郑成功接受了朝廷调令,率本部数万兵马南下回转四川。

对于这个轮换,反正他是挺乐意的。

与顺军对垒这些日子,郑成功也彻底明白了,人和人之间是有差距的,将帅之间也是有差距的。

在陆地上,他和麾下众将和顺军将领真的存在格外明显的差距。

“此番也是受磨炼了......”

正是热血青年的郑成功自然不会因为受挫而太过沮丧,他本就出身岛屿,奔走于大海洋流之间,往昔岁月接触到的将领与战争也多是海战水战为主,不甚精于陆战。

顺军将领给他的压力自然格外巨大。

“再回蜀中,当振作精神,一雪前耻。”

如此拍着胸脯激励自己一番后,郑成功目光坚毅,别的不说,至少抗压能力增长了许多。

也自觉在陕南这些岁月,在陆战方面成长许多,这次被调回四川,自然立志定要击溃蜀中反贼,收复蜀中全境。

正巧。

大西图......稳定了内部局势后,也在今年重振旗鼓出山。

孙可望,李定国,刘文秀,艾能奇四人领兵直逼重庆,欲图在攻下重庆之后,走水路进入湖北。

之前大西内部糜烂混乱,地主土司叛乱不断,四人没能一起招待郑成功。

这回,郑成功要在正面和这四个硬钢。

“黔国公沐天波已决定北上击川南!我军击川东北!两面夹击!贼军必败!”

而郑成功很有信心。

......

“放牛嘞!!”

一声吆喝在广袤的农地原野里回荡。

很快,这一处小镇周边的农人便互相吆喝着朝着喊话的牛录处赶来,在这牛录身边是一座被打理的很细致干净的牲畜棚,里头是数十头正在摇头晃脑甩尾巴赶苍蝇的耕牛。

农人和奴隶们见了耕牛都欢天喜地,各家按照预先划分好的,几户人一起领走一头牛,轮换驭使。

旗丁更有优待,两户人就有一头牛。

但几个凑一块儿的牛录看着这场面却是难看。

“娘的,现在才轮到我们,这牛咱们还得照顾歇息两天才能使,不然就得累死在咱们田里。”

“早说合伙买几头牛了,这今年上天稍微不悦一点,咱们就得少收成。”

“奴隶都不够使唤呢,买牛不如多买几个奴隶。”

已经是四月上半末尾,种植接近尾声,但劳动力的缺失使得正黑旗内部正处于一个全面抢种的阶段。

官营农场大肆种植玉米,红薯等新作物,以及去年市场上出现的新作物产品,让下层对新作物的接纳程度相当高。

但在这辽东,目前最为出彩的新作物反而是稻米。

稻米对辽东地区的诸部落乃至辽东本土的汉人可是稀罕物。

在朱由检刻意搜寻朝鲜稻种,倭国稻种子,以及辽东地区的原生稻种后,成功选择并试种出了油润饱满,产量可观,吃起来米香四溢的东北五常大米。

一出现在市面上就收获了一众好评。

阿济格吃了都说好。

朱由检预期之中玉米成为主食选项的场面虽没有出现,但东北大米却是在这第二年就抢占了辽东人民的主食市场。

特别是倭国人。

一些武士吃到五常大米后当场泣不成声。

直呼自己不配吃到这么好的精大米。

放倭国,可能只有将军大人才配吃到这么好的米。

其余族类的人嘲笑倭人没吃过好东西之余,也不免赞一声这大米。

如此,辽东开垦田地的选项之中,又多了水田一项。

这也使得人力更加紧缺。

对辽东的开发也越发如火如荼。

在人力与血肉的堆砌之下,林木倾倒,原野被焚烧,一座座聚落拔地而起,盛京往来的人潮也越发汹涌,在南京渐渐的技术转移之下,工业开始在这片白地上萌芽。

虽没有足够技术人员的支持,诸多厂子都是空中楼阁,人一走就得塌,但该有的生产力却是不会少。

但可惜的是,下面为开垦与耕种哀鸿遍野之际,与种植业挂钩的生产业正是要腾飞之时。

朱由检已经在为种植期后的征丁作战做准备了。

紧要的生产完成了,那自然得做回老本行。

满清似乎对正黑旗的态度越发微妙起来。

是时候一鼓作气,将局势彻底掌控在自己的手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