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以为吴三桂归降大清,今后那什么关宁铁骑和咱们是一伙儿了。
可一转眼阴差阳错,最后还是对手。
黑旗军中的满人有时也醒悟一下。
哦,原来咱已经不是大清正黄旗的爷了。
想想反叛正黑旗重新回到大清的怀抱吧。
可黑旗军连战连捷,本就在黑旗军中人数不多,还被刻意分散的满人根本没能力也没时间,没机会密谋给城内的鳌拜与博洛两人送去密信什么的。
至于在正黑旗中获封佐领,章京一类满人。
他们的忠诚度倒是尚可。
粘杆处盯着呢。
于盛京扩张的粘杆处,内部核心依旧是锦衣卫十人,但下属缇骑飞速扩张了起来。
虽然多是混杂在军中负责情报的外编人员,但正黑旗就是一有个国家名头的军队而已。
吴三桂抵达后,前线哨探就不时能听到吴三桂大营中时不时响起钟鼓之类的嘈杂,偶尔还有空炮声。
与之前阿急格麾下八旗,岳乐部八旗兵排兵布阵不同,吴三桂指挥麾下绿营与关宁军按照的全是明军的章程。
明军指挥大多依赖旗号,就连驻扎也是如此。
升帐炮一响,各部队开始安营扎寨,随后各部队调动,兵力安排也有钟鼓号角旗号之类的配合。
作战之时士兵也多要遵从旗号行动。
老爱家也差不多,但由于初期军备相较于明军劣势,动不动就放炮为号有些奢侈,于是就成了响箭和吆喝。
而吴三桂抵达后,一连两日都在修造营寨,各类防务,战壕,拒马都到位后,这才开始调动兵力。
调动兵力干的第一件事就是分兵北上渡河,陈兵于锦州西部并打通了通往锦州的道路,一时间吴三桂部与锦州城仿佛成了半个包围圈,将其中的黑旗军包围。
锦州城因此活跃了起来,鳌拜领兵出击与黑旗军,朝鲜李淏部交战,妄图解锦州之围,乃至反攻小凌河城。
消息传到战壕,朱由检第一时间本以为金扬武与李淏被击退了,可没想到他们在战壕还未成型的情况下正面与鳌拜所部打了个不相上下。
战报中黑旗朝鲜甲兵与朝鲜甲兵对上满清重步兵打的难分难舍,最终以甲士伤亡五十七,战兵伤亡五百多的代价斩首二百多级,俘虏二百多人。
其中朝鲜火铳手打出的压制效果也异常不错,从日本传入朝鲜的葡萄牙火绳枪,比明军中广泛使用的鸟铳一系枪族还要先进一些。
有此一战,李淏也是打出了点自信,请求朱由检将他调到战壕主战场,他想和在他心中导致大明京师陷于清虏之手的吴三桂碰一碰。
在盛京做质子就指望着大明来救呢,一晃眼清虏占领了大明京师!
这可比杀了他都难受。
如今牵制锦州算什么事儿,咱要在阵前痛斥吴三桂背弃大明!不忠不孝!
朱由检见他殷切,也知道朝鲜现在想要通过李淏在前线反清,打出点成果长长志气,干脆就遂了他的愿,转而安排一位游击将军去顶替他在锦州的位置。
......
“正黑旗......”
吴三桂安坐大帐之中,翻看着麾下送来的关于黑旗军的情报。
对于这个初次遭遇的敌人,吴三桂自然是不满足于手头满清给他的情报,想要通过自己麾下的关宁军接触并试探对面的正黑旗。
但只从目前入手的情报来看。
吴三桂只觉得一股子怪异之感。
只能说很像。
这正黑旗除了锦州博洛部与鳌拜部传来的,掌握了一种在近距离火力格外凶猛,爆炸效果格外惊人的重型火炮外。
还真就和建奴......和咱大清的八旗几乎一模一样。
再一看情报。
嚯。
军队里还混了朝鲜人,甚至朝鲜国都出兵协助作战了。
这就让吴三桂有些哭笑不得。
曾几何时,他在锦州与大清作战时,大清内部的部队配置也是这样,强行让朝鲜出兵做投名状,又从不让朝鲜兵上正面战场,只在后方放炮,生怕朝鲜兵阵前反水。
再一看整体战局。
大小凌河城,锦州被威胁。
这局势也很眼熟。
区别就是大小凌河城都是被攻破,而不是主将以城池归降了那正黑旗。
“唉......”
想到这儿吴三桂心中甚是复杂,轻叹一声,转而唤人来研墨。
情报里说那黑旗兀儿特虽然外表高大粗狂似熊虎,但其人智慧,精通满文不说,放在汉家也是个知书的。
总之先去信劝退一下吧。
关宁军最近几年多苦战久战,减员太多了。
原本总丁三万的部队,如今能挤出五千精锐出战就已经是竭尽全力了。
刚在顺天以南作战,又转到北方,将士们长途跋涉,眼看又是要入冬了,行装都没怎么换呢。
“武备单子整理出来就往京师递吧。”
信件拟好后,吴三桂口中说的却是另一件事,将信件搁置在一旁,转手又唤来了麾下将领。
吴三桂与满清打交道太多了,之前卖命谋求认同与利益是一回事,眼下这正黑旗分明就是一个硬茬,继续苦战把底子败光了,可就是任人鱼肉了。
所以他下达的命令是让麾下将领们在锦州以及山海关一带征兵。
好不容易回趟老家,自然得多多回血。
大清的名头也得好好利用,蒙古人与满人也得放在征兵的队列里。
务必将关宁军总丁数回升一下。
不然目前就一万五千多战兵,五千多精锐,实在是让吴三桂心下不安。
至于锦州?
这不牵制着吗?
“遣使......与正黑旗旗主,让他退回锦州以北,顺道把这封信送了。”看书溂
本想说的正式一点,但吴三桂一想到大明给这兀儿特的封号,与他如今的封号是一样一样的。
平西王。
辽东总兵。
还一下占了俩。
如果说之前在山海关给南明送去的密信没有回音使得吴三桂心头憋屈,那么这个王位封号,就让吴三桂彻底明白如今的大明对他的态度了。
那位唐王登基之后,虽然在武功上无甚大突破,山东一带吴三桂与明军交锋,明军表现出的战斗力也并没有因为这位新皇登基而一下子突破性爆发。
但大明对他表现出的态度。
让他心底寒彻骨似的冰冷。
想到头顶少了大片的头发。
更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