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多多书院 > 历史军事 > 带着系统来大宋 > 第四百四十章 历史的改变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赵祯能得仁这个称号,自然是能听进意见的。当他发现很多臣子的意见与自已最初自己的想的不一样的时候,他就会忍不住在想,难道是自已错了吗?

这么多的臣子,这么多有学问的人竟然想的都和自己不一样,那结果似乎只有一个,我错了。

说是对自己没有信心也好,还是性格本就如此也罢,总之这一会的赵祯心中完全没有了主意。

见了这些大臣,听了他们的话,感觉说的再理。

回头又见了那些大臣,听了他们的话,同样感觉到很有道理。

一来二去间,变得犹豫了起来。直到辽国的使臣到了汴梁城,大宋朝堂之上,关于这件事情还是没有一个定义。

辽国的使臣,一路急匆匆而来,这一次他们因为轻敌,吃了大败仗。现在蒙骑并没有撤回去的意思,相反还有不断向辽国腹地深入之意。

为了把这些恶狼轰走,使臣来到大宋之前,得到的旨意是只要宋人可以出兵,他们可以适当做一些让步。

但当使臣真的来到了汴梁城,一住进驿馆的时候,不等他去见大宋皇帝,一些个大宋臣子就主动找上门来,主动问询起辽国愿意付出什么代价的事情。

这就相当于你想买一样东西,正想着人家会卖怎样一个高价,接下来你怎么侃价的时候,人家卖主就说了,你要要的话,可以给你便宜点,价格好商量。

一时间宾主易位,反倒让这位辽国使臣心中有了数。等到第二天一早,见到大宋皇帝赵祯的时候,绝口不提辽国会付出什么代价,只是以唇亡耻寒为由,诉说着如果宋人不派兵帮助辽国,辽国被蛮蒙打败之后,会有什么样的恶果等等。

辽人竟然不愿意付出任何的代价,就想让宋人出兵,这个结果让赵祯十分的不满。

富弼与包拯前几日,联系了一些有识之士再一次进宫见驾,摆道理讲形势,多少说动了赵祯。

尤其是他们拉来的强援有宰相贾昌朝和枢密副使韩琦,加大了他们这一方的筹码。

韩琦就不用说了,曾在西军任过职,也是用血性和知兵之人。虽然说因为范仲淹被罢官的事情,所谓的范系已然是分崩离析,但同样因为新政过早的结束,反而不管是韩琦还是富弼都没有受到太多的牵连。

若按照正常历史走向的话,他们早就因为新政失败的原因,被贬出了汴梁。

范系没有了,韩琦与富弼的关系也出现了一些的裂痕,尤其是后者与苏石的关系似乎很不错,这更是让前者生心怨恨。

但这影响的只是私人情感,涉及到国家大事时,他们头脑还是十分的清醒,不会因此而耽误了国事。

宰相贾昌朝,并未有入西军的经历,却也有任过枢密使的经历。加上他为人还是十分的睿智,也认为这是一次强大宋朝的机会。办好了,至少宋在辽的面前就不用在自称小弟,这便在富弼与包拯拜访之后,跟着一起来了。

之前富弼他们都未劝动赵祯,还是贾昌朝了解仁宗,提出了一个办法。那就是看辽国使者怎么说,如果他们上来就表示可以让出一些好处给大宋,甚至可以减免每年的纳贡,那就证明辽人急需大宋的帮助,这个时候,就可以提要求。

反之,若是辽国使者口气强硬的话,那便可以考虑其它的事情,再从长计议。

赵祯认为这个提议很不错,便一口答应了下来,想着先试探一下辽国使者的态度再说。却不成想,这个消息提前被文彦博知晓,他这就派人先一步去了驿馆。

辽国使者的态度让赵祯有些失望,他也就自然的放弃了富弼等人的提议,开始在王德用和文彦博两种提议中摇摆。

“怎么可能,怎么会这样?”

包府之中,包拯在书房见到了前来通传消息的富弼,一脸的不可置信。

“不知道,或许是辽国还当自己是大哥,又或许,有人从中作梗吧。”富弼这一会是一脸的失望。

与苏石谈过之后,真以为这是一个大宋强大起来的希望与契机,却没有想到,臣子不一心,各有算盘之下,大好的局势下竟然还是无法掌握主动之权。

“哎,有时候心真是累了。这阵子跑来跑去,老毛病都犯了,我准备告病几日。”富弼叹口气,有些灰心的说着。

就在得到消息之后,富弼又去宫里求见赵祯,但这一回,连官家的人都没有见到。

这代表的是什么意思,富弼又如何不清楚?

官家这是不准备采纳他们的意见,不然的话,岂会连人都不让见。

不见赵祯,纵然有再多的话,你又说给谁听?

富弼累,主要是心累。

“也好,休息一阵也好,老夫倒要看看,那些人能折腾出一个什么结果。”包拯没有再劝,劝了也是无用。他又何尝有什么办法呢?

......

天佑胡同,苏府。

苏石也在关注着这件事情,有关官家态度转变的事情,他很快就知晓了消息。

相比于其它人而言,苏石失望是有的,但并不是太过失望。

原本苏石就没有把大宋强大起来的期望放在赵祯的身上,他看中的是赵曦。

赵祯身边的老臣太多了,能左右其意见的人也太多了。

苏石虽然也重要,但不过就是一个取款机般的存在而已,真要说到政治身份,那几乎就是可有可无的存在。

苏石终还是太过年轻,加上又非是靠着科举之路上位,真想要获得现在这些大臣们的重视,困难会很大。

既然如此,那为何一定要把精力花在赵祯的身上,先猥琐发育,想办法控制了大宋的商业,最终靠着资本的力量来夺取一定的话语权才是他现在要做的事情。

直等到大宋的经济都离不开自己的时候,赵曦也长大了,那个时候,苏石才会真正的站到前台上。

现在,时不时把自己的强国霸国理念传给赵曦就可以了。

但苏石知晓,即便是这个目标都有些困难,无它,赵曦的老师李迪是不主张出兵一战。在这一点上说是他受了文彦博的影响也好,还是他看到了大辽的衰败也罢,总之他教授赵曦时,教的就是把自己做好,像赵祯一样对百姓施以仁政,这样就可以座看天下风云变幻。

甚至他是坚定的武将威胁论者。

总是认为武将一旦给其太大的权力,就可能会失控。在他当宰相这些年前,被他打压下的武将可不在少数。

李迪有自已的想法,站在他个人的角度,站在大宋如今文强武弱的大势来看,并不能说是错。

苏石自也无法反驳,只能期望于有一天李迪老了,苏石就可以接其班来影响赵曦。

“也罢,反正是白得的一个机会,没有抓住就没有抓住,当他根本就不存在,没有出现好了。”苏石倒是想的开。

历史上也并没有在这个时期辽对蒙出手,还大败的事情。

这根本就是苏石出现之后,给改变的。

即是原本就不存在,失去了也只是感觉到可惜,但不会动摇大宋的根本。

不失根本的大宋,就还有再站起来的机会。

但苏石却不曾想,机会他们没有抓住,有些人却抓住了。

苏石只是以为,机会没有抓住,大宋应该还是那个大宋。但有人却借着这件事情打起了他们的主意。

......

辽国派往西夏的使者一到了兴定府,大将军没藏故音便带着三万铁骑出府而去。

在他们的身后,还有五万西夏步兵跟随而出。

原以为宋辽两国会联盟,会针对他们西夏做一些什么,却不想,等来的就是辽与蒙之战,结果还是辽大败。

好战的西夏,就像是野兽闻到了血腥味,自是不会放弃这般好的机会。

他们出兵了,几乎是辽使一到便出兵,这足以说明他们早就下定了参战的决心。

消息很快传回到汴梁城后,朝堂之上,众大臣们竟然一个个弹冠相庆。

不为其它,西夏参战了,接下来就会是辽、西夏、蒙三方大战,如此一来,各方必有损失,大宋就可以当一个渔翁,来一个坐山观虎斗,尽享太平的日子。

三方大战,不管最后结果如何,都有损失是一定的,这就等于大宋未出一兵一卒而削弱了敌人,难道这不值得庆贺吗?

就在大部分的臣子都是一脸高兴的模样时,臣子之中,已经是枢密副使的包拯手持芴板站了出来,“陛下,西夏出兵于辽,必要经过我大宋之地,所谓防人之心不可有,我们应该有所防备才是。”

包拯这一喊,顿时将大家的目光都吸引了过来。

等到大家明白了他的意思之后,当下就有人一声冷哼而站了出来,“包相公,你还是想要大宋参与这场战争之中吗?”

站出来的人名叫顾金,从三品户部侍郎。

顾金看起来是户部的人,但实际上他能走上这个位置是由赵允让推荐得来。正因为此,看到包拯站出之后,他第一个便出声抨击。

「pS;感谢慧观草庐对大宋的大额打赏和月票,特为此加更三章,此为第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