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世民面色苍白,一副重伤未愈的模样,径直前往驸马段纶府上。
段纶性格爽利,交游广泛,李世民跟他的关系甚好,但是段纶这人看似大大咧咧,实则是跟程知节是同一类人,粗中有细。
简而言之,他并不只是跟李世民关系亲密,他跟谁都能处得来,前脚可以跟李世民称兄道弟,后脚也可以跟李建成推杯换盏,这样一个人是不会轻易表态。
段纶腿上绑缚着夹板,躺在榻上,对着高密公主唏嘘叹道:“太子这回算是完蛋了,你说他怎么就如此不智呢”。
高密公主排行第四,年纪小于李建成,大于李世民。
听得这话,更是神情暗然,“自古皇家少有亲情,本以为我兄弟姐妹和和睦睦,没想到终究是兵戈相见了”。
高密公主初嫁长孙孝政,生下一女,嫁与段氏子弟,后长孙孝政病故,高密公主改嫁段纶,绕是人生阅历丰富,现在兄弟阋墙,让她这位作为姐妹的心中很是难受。
在李建成李世民开始争斗之前,李家兄弟姐妹当真是和和睦睦,很是亲善,这或许也是李渊和窦氏、万氏夫妻恩爱的影响,即便是李建成李世民兄弟在争斗之前,那也是兄友弟恭,手足情深。
正当夫妻二人感慨之时,守卫来报:秦王来访。
段纶一愣,心思通透的他很快明白李世民的来意,看向高密公主啧啧称赞道:“太子输给秦王,真不冤啊”。
高密公主不明所以,只是上前搀扶,“来,我扶郎君出去”。
“不”,段纶摆手拒绝,“就在这躺着,让秦王进来吧”。
高密公主眉头一皱,这于礼不符,只见段纶继续说道:“我平白受此无妄之灾,秦王是来表示歉意的,我岂能不领情,公主将他引进来吧”。
高密公主似懂非懂,只得照做。
果不其然,将李世民引进卧房之后,李世民便是上前紧紧握住段纶的手充满愧意的说道:“皆因我受我牵连,致使姐夫受难,世民心中愧疚啊”。
段纶闻言挣扎起身,直说道:“大王言重了,发生这种事情非你我所愿,大王应在宫中安心养伤才是啊”。
李世民摇摇头,“姐夫这都是因为我才受伤,不亲自探望一下,心中着实过意不去”。
段纶听得这话,尽管明明知道这多半是“例行公事”一样的慰问,但心中依旧是涌起一股暖流。
“姐夫安心养伤”,李世民亲手给段纶掖上被角,“过几日我再来看你,等你痊愈了我再摆酒设宴,自罚三杯,以做赔罪”。
作为将来的储君,李世民做到这个地步真是让人无话可说,段纶真心感动。
待送走李世民后,段纶沉思良久,方才说道:“公主为我准备笔墨,我要上奏”。
李世民出纪国公府后,长出一口气,攸之这一招收买人心真是绝妙啊,他明显可以感受到段纶的心意变化。
“大王,可要回宫?”内侍张阿难牵来坐骑问道:“你的伤口尚未愈合,不可再颠簸了”。
“不”,李世民摇头道:“去看看道立,听说他伤最重”。
李道立爵封高平郡王,他是唐太祖李虎的曾孙,雍王李绘之孙,高平王李韶之子,按照辈分是李世民的族弟。
虽然李道立能力一般,但是他人际关系不一般,因为他的叔叔永安王李孝基战死,他过继给李孝基为嗣,继承了永安王的政治遗产,他的嫡亲哥哥便是任城王李道宗,嫡亲弟弟是广宁王李道兴。
李世民策马前往高平王府的时候,高冲并未回府,径直前去淮阳王府寻李道玄。
等李世民一一探望李道立、李道宗、柴绍等人后,已经月上中天,“走,看看道玄”。
宗室诸王里,李道玄便是李世民最忠实的小弟,自幼跟随李世民南征北战,关系非同一般,李世民并未将李道玄看做外人,因此最后才来探望。
来到淮阳王府,李世民不需要经过通报,直接来到后院,大声呼喊,“道玄起来,我知道你未寝”。
李道玄一脸苦笑的打开房门,来到院中,“二哥自去看望其他人便是,弟弟这边何必跑一趟”。
李世民眉头一挑,“你怎么知道我去了其他地方?”
李道玄自知失言,直是笑道:“天机不可泄露”。
李世民将信将疑,点点头说道:“看你活蹦乱跳的样子,我便放心了,听高攸之说,你身受数创,着实吓到我了,回头让御医好好调理,年轻不爱惜身体,等年纪大了你便知错了”。
李道玄挠挠头,很是别扭的说道:“这话别人说或许我信,但是二哥你受的伤可不比我少”。
李世民当即一脚踹过去,兄弟二人嬉笑怒骂,很是融洽,可以说是真正意义上的兄友弟恭。
“过完年你也二十一了,前些年跟我到处打仗,也没顾得上给你娶亲,回头二哥给你物色物色,保管给你寻一个好娘子”,李世民拍拍李道玄的肩膀感慨叹道。
李道玄无所谓的笑笑:“任凭二哥做主便是,不过我还是想出去打仗,这长安城里端的无趣”。
他父母早已逝世,父亲河南王李贽也无嫡亲兄弟,一切自是由李世民做主。
“放心,仗是少不了你的”,李世民笑骂道。
待送走李世民后,李道玄回到房中,只见胞弟李道明正在桉桌前看他尚未写完的奏疏。
“阿兄,你要上联名疏?”年仅九岁的李道明已经识字,很是诧异的问道。
“太子早该让位了”,李道玄点点头说道:“二哥文武全才,对待咱兄弟如此亲善,自是要全力支持二哥”。
李道玄虽是勇武善战,但他的父亲李贽终身不仕,潜心治学,李道玄在耳提面命之下,自幼饱读诗书,并非是莽夫。
翌日一早,李道玄揣上联名疏,径直去寻淮安王李神通,李神通向来跟李世民亲善,见状毫不犹豫的签名加印。
有此开头,任城王李道宗、高平王李道立、广宁王李道兴、新兴王李德良等人纷纷署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