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经过一番暗示,朱由榔也看出来苏、郑两家实在是仇大苦深,同在御前也谈不出什么名堂来,于是顺水推舟,让方以智把人领走,先把事情的来龙去脉问个明白。

鉴于使者蔡应玮所描述的严重形势,他又派快船沿海岸线北上,到碣石卫实地打探真假虚实。

碣石虽说在潮汕地区,实际却在惠州府境内,属于潮汕里的“汕尾”。相对于潮州、海阳、潮阳等“潮地”,距离算是近的,七八天即可往返。

因为苏利之前的态度并不明朗,所以明军哨船极少靠近碣石海域。如今苏利既然派人来求援,应当不会再敢阻拦悬挂大明军旗的船只。

朱由榔让哨探小心谨慎,看出有不妥之处,立即返回禀告。

如果苏利耍阴谋,或者快船去而不返,他就会立马把蔡应玮砍了祭旗,再派舰队前去问罪。

没想到,对蔡应玮一行的审问很快就有了结果。

第二天一大早,方以智再次觐见时,看到朱由榔正在对一种湖广做法的小吃食大快朵颐。他刚想回避,却被叫了回来。

“嗯……嗯,我吃我的,你说你的,不妨事……嗯……直说就行。你吃了没?要不要来点?”

“咳咳,谢陛下关怀……微臣吃过了早饭了,现在还不饿。”

方以智对天子嘴里的东西有些不以为然,不过大明历代皇帝受太祖朱元璋的影响,都有一些乡土气息,爱好有点奇特。

比如说仁宗朱高炽终日沉迷美食,把自己吃成大胖子;武宗朱厚照喜欢给自己封官;熹宗皇帝朱由校喜欢做木匠活。

所以朱由榔喜欢吃一些奇怪的食物,确实算不得什么,就算吃相不太文雅也无妨。

方以智将连夜审问的结果一五一十说出,形势之严峻确实让人有些意外。

原来,和广东其他地区一样,去年潮汕地区也开始了禁海迁界。

其中三河坝一带因为没有吴六奇这根主心骨,已被清廷彻底收编,执行得最为彻底。苏利、许龙二人则和平南王府虚与委蛇,一直拖延执行。

和新安县这边的情况一样,潮汕百姓自发向碣石卫、南洋寨一带聚集避难。

后来,巡海大臣苏纳海派出干将科尔坤、介山亲自前往潮汕督迁,严令潮汕也必须迁界。否则,不但平南王怪罪,还会被京师视为叛逆,登上朝廷的黑名单。

在这种压力下,南洋寨的许龙屈服了,只剩下苏利和碣石镇继续死撑。

数万计的百姓持续涌入碣石卫,苏利的实力不断增强,也招来其他豪强的忌恨。

群狼环伺之下,苏利令驻龙江、靖海、神泉等地部将拆毁沿海迁界线上的界碑、望墩和河桩,一起抗迁。

又在八万坎钟山构筑石城寨,从西面山背劈出一条羊肠小道通往顶峰,预留为退入南万山区抵抗清军的退路。

海丰县城的惠协副将曹志急忙上疏省督,报告苏利毁界抗迁之情状。

平南王尚可喜闻报,檄令征南将军王国光率部征剿海丰,从东西两路夹击红头军。

王国光以熟悉地形的当地将领高亮福、高亮祯兄弟为先锋,由潮州出发,一路势如破竹,很快占领了龙江、神泉、靖海诸城,斩杀苏祖眉等数名守城大将。

苏利派遣副将在海惠交界处伏兵,准备于要道劫夺清军大炮。不料计谋被王国光侦知,不但伏击没能成功,反倒折损将士数百。

在使者蔡应玮出发前,清军已抵达碣石城外二十里的南塘埔。如今苏利部困守孤城,确实已岌岌可危。

听完整个过程,朱由榔觉得有些难办。看样子碣石镇所谓的反正不像是阴谋,更像深陷绝境的无奈之举。

“苏利抗迁有大半年了,为何一直不与朕联络,反而自己去和清贼硬扛呢?”

这个问题方以智也问了个清清楚楚,又将苏利和郑成功的历年积怨详细说了一遍。

“陛下,福建和潮汕相连,郑成功又已贵为闽王,苏利部有顾虑实属正常。”

朱由榔点点头,心里对碣石镇的处境已有一些同情。

潮汕历来抱团,最重视宗族利益,无论内部怎么斗,对外总是同仇敌忾。

郑成功在永历初年为了夺取一块基地抗清,大举进攻潮州府,损害了当地豪族的利益。苏利、吴六奇、许龙等人作为豪强之首,自然奋起反抗。

郑、苏冲突已经持续了十几年,苏利情愿自己抗清也不愿受制于郑成功,这个矛盾确实难以化解。

沉思良久,朱由榔忽然用筷子夹起面前的食物,向方以智问道:“你说,这是鼠头,还是鸭脖?”

“这个……”

方以智早就知道天子一直在啃的东西是鸭脖。这种食物他并不太喜欢,不过平民百姓中喜欢吃的人很多,不是什么稀罕物。

再说鼠头和鸭脖只有一点点相似,他当然不会认错。

“陛下说笑了,这当然是鸭脖无疑。”

“没错,可有些地方,却把鼠头当成鸭脖给人吃。比如说鳌拜、尚可喜这些人,就在请人吃鼠头。如此,就莫怪人翻脸了。”

朱由榔指出,禁海迁界令已然让清廷人心尽失,即使苏利这种投清十几年,已当上一品武将的人也开始受不了要反。

清军向阳江出击可能只是一个幌子,目的是调动明军向阳江增援,从而让他腾出手来解决潮汕的内部麻烦。

“陛下,军国大事,必须慎重啊!会不会阳江才是主攻方向,打苏利只是一个幌子呢?”

方以智作为内阁大臣,对明军的兵力部署很清楚。

明军在下龙湾战役后水师急剧膨胀,在广东沿海占据绝对主动。清军处处要防,处处难防,轻易动弹不得。

不过明军的弱点也很明显,那就是训练精通水陆两栖作战的精兵太困难,花费又多,始终无法大规模扩军。

三万海军陆战队撒在两千里海岸线上,显得很稀疏。清军在南北两线同时发起进攻,正击中了这一弱点。

明军增援一处还可以,同时增援两处就太勉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