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莽白留下的缅军投降后,朱由榔发现自己身边到处都是俘虏。

磨盘山俘虏一千多,蛮莫俘虏五千多,缅军俘虏三万多,数量远远超过了天威营和三宣土司联军。

特别是莽白留下的三万俘虏,人数多,建制完整,不能妥善安置的话,就是一个巨大的定时炸弹,随时有反噬明军的危险。

白文选见缅军大股船队向下游逃窜,知道缅军肯定已经溃败,便派哨探逆流而上,寻找友军。

哨探没多久就找到了朱由榔,现在妙当有三四千明军驻防,粮食充足,适合休整。几个将领讨论后,决定将俘虏先带到妙当,再做甄别处理。

白文选是西营老将,刘文秀病死,孙可望叛逃后,地位仅在李定国之下。他经验丰富,对处理俘虏很有心得。

他将俘虏里所有军官都挑了出来,单独关押。这些军官掌握着大量有用情报,值得花精力去仔细审查。

军官和士兵不能互相接触,原来的组织体系彻底破坏,这样他们想要造反,就会很困难。

普通士兵也全部打散,特别是老乡之间更不能聚集在同一个营房。每五十人编成一个俘虏队,挑选一个普通士兵作为队长,维持基本的秩序,对付俘虏里的刺头。

这些俘虏队长既没有威望,和手下的人也不是同乡,只能听命于明军,成为明军忠诚的狗腿子。

他还为各个俘虏队安排了很多任务,包括建码头,盖仓库,修望楼,挖壕沟,垒碉堡等等。实在没事干的,就让他们找个地方挖坑,再让另一个俘虏队填坑。

总而言之,每个人都不能闲着,每天都有活干,才没时间去其他的事。

白文选还规定俘虏每天只吃一顿,每顿半碗米饭,让他们时刻处于饥饿当中。

朱由榔觉得这样太不人道,提出俘虏也有人权,每天只吃半碗饭实在太惨了。

“陛下还是太仁慈啊……”

白文选觉得皇帝这个毛病得改改,但俘虏都是他抓的,理论上都他的财产,自己有什么立场去反对呢。

最后俘虏的伙食待遇做出一些调整,表现积极,服从指挥的俘虏队可以适当提高,每日增加到两顿,每顿半碗。表现特别优秀的俘虏队,还能获得一些咸鱼、咸菜之类的小菜。

在食物的激励下,妙当很快就成了一个大工地,里里外外干得热火朝天。

孟拱、孟密以及木邦的大小土司们,看到明军半年内连打了几场大胜仗,都觉得明朝武德充沛依旧,隐约有中兴之象,至少在西南站稳脚跟没问题。

他们或派使者,或亲自来到妙当,拿出神宗,英宗,甚至成祖授发的印信,表示从来没有忘记过身为大明臣子的身份,愿意重新归附朝廷。

这么多年来,身在曹营心在汉的日子过得太苦了,请皇帝千万不要拒绝。

朱由榔亲切接见了这些土司,进行了友好交流。

看到妙当明军兵强马壮,孟密宣抚使还提出让朝廷派出官吏,接手当地的宝井。缅军撤退后,缅方官吏连夜逃跑,现在没有人在井边上收税,他觉得很不踏实。

孟密原只是安抚司,由木邦宣慰司管辖,万历三十三年之前,一直是云南最大的玉石产区。

万历皇帝还专门派出了镇守太监,在当地收税,向北京进贡。

孟密土司靠挖宝石,获得巨大利润,实力不断增强,逐渐超过了木邦。后来万历皇帝下诏,将孟密升级为宣抚司,正式成为独立小王国。

所以孟密土司对归附后,明廷如何向他们征收宝石税的问题,特别关心。

“哦?缅王以前是怎么收税的?”

“挖出宝石,缅王拿走三成,我们留七成,”孟密土司答道。

朱由榔觉得对方肯定有所虚报。缅王会那么仁慈,只收三成的税?至少也收六成,品相特别好的宝石,甚至全部收走。

他想了一阵,决定同意延续缅王的税率,只收三成。

和其他土司的谈话,也大同小异。土司们除了希望朝廷在这里维持军事存在,关心的都是税赋的问题。

朱由榔慷慨表示,保护臣民安全,是朝廷不可推卸的责任。三宣六慰本来就是大明的领地,保卫疆土,是军队的天职,明军是不会撤退的。

不信的话,去妙当的工地看看,朝廷如此大兴土木修筑防御工事,像要走的样子吗?

税赋方面也不用担心,珠宝、玉石、柚木、布匹等特产,都按以前的比例收税,甚至更低。

但所有货物必须运到蛮莫或者妙当,向商人出售。朝廷不收实物,只按售价收税金或者等价粮食。

白文选对这个规定有点不理解,柚木就算了,必须通过伊洛瓦底江水运,难以逃税。玉石这种价值高,体积小的东西,根本没办法限制。

土司们随便派一个人就能将几十斤玉石偷偷带到阿瓦售卖。

朱由榔对此倒很看得开,只要大部分宝石能造册登记,并在妙当售卖,就达到了目的。宝石商人会逐渐被吸引到这里集中采购,妙当就会逐步变成一个宝石销售中心。

土司们也慢慢会发现,与其跨越重重险阻,到阿瓦城偷偷售卖,还不如在妙当出售实在。这里税收更低,出手更快,还更安全。

宝石、柚木这些东西,不能当饭吃,不能当衣穿,埋在土里一文不值。只有当成商品卖出去才值钱。

朝廷控制销售渠道,在贸易环节获利,钱才赚得轻松、长久。

不过这都建立在伊洛瓦底江能恢复正常通航,可以自由贸易的前提下。如果一直打仗,是不可能有商人敢来做生意的。

五月中旬,缅王莽达派来使者团,向大明皇帝提出和谈。

领团大使是缅廷主事大臣简牙变。他随莽白撤回阿瓦城后,立即被莽达扔进监狱,差点掉了脑袋。不过莽达很快发现,身边大臣里只有他最了解明国,主持和谈非他莫属。

于是这个大明通又被莽达从监狱里捞了出来,不但官复原职,还获得对明和谈特使的头衔。

朱由榔也不想两国长期处于战争状态,毕竟清军才是明廷最大的敌人,而且太子朱慈炫还在他们手上,这个问题迟早要解决。

于是他决定和白文选、靳统武一起接见缅邦使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