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多多书院 > 都市言情 > 咸鱼夫妻在逃荒 > 第二百五十三章 皇家医学院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二百五十三章 皇家医学院

天顺九年,大年初一。

夏洪棣在大朝贺上,将忠勤侯等人带回的三种,亩产千斤以上的粮食,给文武百官们做了通告。

除了宣布大夏朝新增了高产粮,还宣布了今年的菊月,大夏水军会第二次出海西行。

同时,朝廷会在安州设置市舶司,管理大夏朝一切海贸相关事务云云。

消息灵通些的早得了相关信息,不灵通的,第一次听闻此事都要激动得晕过去了。

今日的万岁声喊得尤其响亮。

真是新年新气象!

接连好几个利好消息,不亚于重磅炸弹,炸得好多大臣回到家中还晕乎乎的。

反应过来后,忠勤侯府就成了今年京城高门们拜年的大热门。

狡猾的忠勤侯,大年初三过完就被涂司农拉走,出差到岭南去咯。

留下翠花一人,天天在家接待京城的高门贵妇们。

攀谈之余,袁府的两位少爷和侄子侄女们的婚事,又被提了又提。

翠花苦着脸对来瞧热闹的向氏说:“大的两个连个秀才的功名都还没,如今正在用功读书,说的哪门子亲?”

向氏点了点她的额头:“堂堂侯府世子,需要什么科举功名?你们府又有不纳妾的规矩,要不是我家侯爷下手快定下了小五,我家大嫂都想攀你们府的亲!”

“哎,不成器的世子有甚用?也就你们夫妻俩乐意这娃娃亲。”

“不成器的纨绔,谁家不是妻妾成群的?愿意科举的有几个?”

两人齐齐感慨,为儿女操心。

看着正在给虎妞拿小木狗玩的袁文远,都表示欣慰。

还是自家闺女\/儿子有福气!

青梅竹马,打小培养出来的感情,日子应该能过和美才是!

不管两个大儿子。

侄女们的亲事,翠花还没和黑娃商议个结果出来。

除了秦柯,其余几个小子,夫妻俩多多少少都挑出了一些毛病。

今年的春宴,翠花有得忙咯......

去年吃到甜头的岂止是朝廷?

从宗室到船商再到各商贾,最少八十倍以上的利润让商家能吃上十年。

海外遍地是黄金的说法,已经响彻了大夏朝。

大小商家都在从各个渠道打探消息,都想跟上今年菊月的那波出海潮。

赚到了的还想赚更多,没去成的,恨不得拿着重金敲开入场的大门。

可惜今年朝廷连粮食都不缺了,这护航费他们想交都没门啊。

首任市舶使人选,朝廷内部还在博弈。

丝绸商人和茶叶商人们都奔来了京城。

瓷器他们是比不过官窑和御窑的,很有自知之明。

但是,丝绸和茶叶海外是真好卖啊!

费萨尔他们这些大食商人也收到了消息,得知他们今年带来大夏的商品将是唯一一次免税,都后悔到不行。

后悔这次探路带的货物,实在是太少了!

他们将所带的宝石与各种香料,大多换成了丝绸和茶叶。

这么精美的丝织品,价格如此的便宜。

茶叶原来也分三六九等,上回他们在大食抢购的还不能算上等茶。

费萨尔给自己,给他家夫人孩子采购了几十套成衣。

女眷们的衣物清雅又精致,装钱的袋子和擦手的手绢都被他买了几大箱。

瓷器他倒是想大批量的购买,最好的青花瓷和他得了皇帝陛下回赠的粉彩瓷,只可惜市面上没得卖。

原来这也是大夏的奢侈品,只有有权有势的大户人家才能买到。

在费萨尔眼里,大夏王朝简直是一个比罗马帝国还强大的存在。

他至今没搞明白,他们用来铺马路地面的水泥是何物所制,据说这个水泥路已经铺满了全国的官道。

他逛京城时候,只觉得京城的街道也很干净,而且大街上的行人都很自觉的往垃圾桶扔垃圾。

居然随处可见能免费使用的公厕,公厕也是干干净净的,比起欧洲大街小巷的尿骚味,此地就是天堂了。

在据说是当朝皇后娘娘开的火锅店里,他连续吃了七天不同的锅底。

不仅仅是火锅店,京城好吃的酒楼数不甚数。

可惜与他交好的几位贵公子,需要参加朝廷的考试,没时间陪他到处游玩,不然他还能更全面的了解大夏朝。

卡拉海峡的风险未知,大食商人们打算继续在大夏停留。

等到今年大夏水军西行的时候,他们再跟着返回。

这下有了足够的时间来了解大夏的市场,还有机会采买到更多更好的商品回国。

和他交好的少年们正在做最后的冲刺。

翠花的爱心牌汤汤水水每日都能喝到。

这么费脑子的时候,少年们个个的下巴还圆了起来。

大夏朝的童试有县试、府试、院试三个阶段的考试。

仅县试都需要连续五场考试。

县试通常在仲春举行,县试通过后,也没法放松,因为在接下来的孟夏就要参加府试。

府试由知府主持,连考三场,府试通过后,才能成为童生。

而童试的最后一轮,院试,能让大多童生止步于此,白发苍苍仍称童生者比比皆是。

只有院试通过的,才算是过了科举考试的第一关,人称秀才,可见官不跪。

胡老爹对当年逃难来京的好处,又做了一个总结,还是在京城科举方便啊。

考场离家真近便!

要是他们家这会在蜀地,考个秀才都要从县城考到嘉州去。

在袁府四少年顺利成为童生的孟夏,忠勤侯风尘仆仆的从岭南回了京。

北地,才是玉米和马铃薯的最佳归属地。

今年,京郊所有的皇庄都要用来种这两样。

玉米,他们可带了整整一船的种子回来的。

只要种得不密集,能把几个皇庄全部种满。

被他浇了不少空间水,才活到大夏的苹果树苗,也舒展了枝条,离开花结果还得等上几年。

而大黄江以北沿岸,是棉花的种植区。

黑娃只得留了涂司农,在岭南重点蹲守占城稻、甘薯、芋头、胡椒、橡胶等种植。

花生、南瓜、西葫芦、番茄、草莓也都被一一种下,南北各一半。

两百来个种植棉花的天竺奴隶,终于派上了用场。

天竺奴隶自打被关进京郊的庄子,每日都能吃到米面菜蔬,禽蛋也不缺。

而且这新主家居然不爱鞭打奴隶,好像对他们的女人也没兴趣掠夺。

他们不止一万次的庆幸,庆幸来到了大夏朝。

不就是种棉花和纺织棉布吗?

他们都做多少代人了!

织布机的图纸,忠勤侯都搞到了手,大夏的能工巧匠不要太多了!

大梨村的老袁头,就接了不少的订单。

在棉布没有成功织出来之前,在大夏朝还没有培养出成熟的织匠前,这些技术还得放在天子脚下。

忠勤侯他忙得前脚打后脚,听到俩大儿都是童生了,都没记得问是多少名。

可能,读书大多还是年纪小一些的好。

这次出来的名单,年纪最小的小川居然考得最好,是第八名。

袁文武第十二,袁文杰十五,小山二十五。

袁文武受了不小的刺激,终于不再轻瞧了童试。

人家京城的考生,也是卷得厉害啊。

他感觉自个这几年的伴读书读得挺扎实的,居然都没考得过小川。

学渣父母最大的优点就是:过关即可,名次不是最重要,只要自己能接受就行!

针对几个学生相对最弱的五言六韵诗,牟先生开始针对性的高强度训练。

今年的仲秋,他们还需要过最后一关的院试。

亩产几千斤的粗粮,只在涂司农的奏报里见过,怎能有亲眼见识震撼?

巧月,皇庄种的马铃薯最先成熟,忠勤侯就邀约了皇帝陛下一起挖马铃薯去。

番茄、菜豆和西葫芦等蔬菜已经送进皇宫尝过鲜了,番茄得到了所有人的喜爱。

尤其是静瑶公主和五皇子,每天都想吃到酸酸甜甜的新鲜番茄,把菜蔬当成果子吃了。

听说番茄加上马铃薯一起炖牛肉才是绝佳搭配,静瑶公主已经和父皇说了好几回,让他多挖些马铃薯回宫。

看着这不起眼的马铃薯藤,夏洪棣一挥手,皇庄里的奴才就开挖了。

黑娃亲自刨了几丛,看到马铃薯蛋大多都长到拳头大小,表示很满意。

先挖再过称。

除开被挖成两截和过小的,连续刨了五亩,平均亩产两千五百斤。

虽然比不上后世的高产,可皇帝陛下已经很满意了。

这用的还不是最好的旱地,这几百亩的马铃薯,明年可种几万亩出来,再.....

“留种,全留了做种,要吃也吃小个和断成两截的!”

谁有这么好的胃口,吃这即将要被种满大夏朝的种粮?

呆怕牙齿痒哟!

花生这会儿也勉强能吃,加了八角、桂皮、花椒,用盐水煮出来的花生,吃得皇帝陛下都停不下嘴来。

花生,油炒出来更酥脆,还能用来榨油,也是好东西!

还有虽然没成熟,一点都不耽误啃食的嫩玉米,被黑娃混了不少甜糯种子进来。

带着薄薄的绿壳,被煮了一大锅,清甜特有的玉米味,飘荡了老远。

“好吃,这个玉米嫩的时候更甜!爱卿,明年这些玉米能种多少亩?”

“一亩地的玉米,需要三到五斤种子,今年咱们种了一万亩左右,如果亩产产一千斤,那明年至少可以种两百万亩。三年,可供全大夏的百姓耕种。”

“好,三年,朕给你三年时间,三年,朕要看到大夏再无粮荒!”

“臣,领旨!”

君臣二人相视,开怀大笑!

天顺十二年,伏月。

火辣辣的京城西郊,人声鼎沸。

“嘡......嘡......嘡......”

“时辰到了,时辰到了!”

“请考生们出示准考证,一刻钟后排队入考场,不得交头接耳,肃静!”

大棚底下,近万个学子,刚还吵吵闹闹,瞬间就安静了下来。

齐齐望着那扇希望的大门,灼灼生辉。

足足修了三年,全京城百姓瞩目的眼前这所。

建筑配套最齐全(玻璃窗户、地板瓷砖标配),能容纳数万人的皇家医学院。

它终于招生了。

皇家医学院修建在了京城的西郊,占地一千亩。

主教学楼,有三栋,呈品字行,均为三层的群楼建筑。

大食堂、大澡堂、学生宿舍,夫子们住的四合院,均不足为奇。

唯有两栋五层楼,里外用白色瓷砖装饰起来的实验楼和图书馆,相当抢眼。

大夏朝所有的医书、医典,还有水军们带回来,耗时三年才被翻译了一小半出来的大食帝国医书,都被收藏在该图书馆。

还有逐年增加的趋势。

皇家医学院有三个独立学院:

中医学院,设:大方脉科、小方脉科、产科、针灸科;

西医学院,设:外科、产科、眼科;

药剂学院,设:中药科、西药科。

中医学院的夫子,由太医院的太医们,民间医术和口碑甚高的名医担任;

西医院聘请了上官太医,大食帝国御医谢里夫等大食医者为夫子;

药剂学学院是个大杂烩,中西结合。

药剂学分为:三年制、五年制;

中医学统一为:五年制;

西医最为耗时:五年起,最高八年。

大夏朝凡是秀才以上学历的,对学医有兴趣的,均有资格参加每年一次的医学生考试。

今年头一年,仅录取一千医学生。

京城以及来自京城附近十个府的秀才,共计报名者有小一万人,卷得相当厉害。

主要还是朝廷给到医学生的待遇及其优越。

凡是被录取者,不但学杂费全免,毕业后考试取得资格证的,还能由朝廷分配去各地医署工作。

寒门出个秀才相对容易,在读书上不算很有天赋的,学医就是最好的出路。

外头还有一群看热闹的。

有人看着乌泱泱的考试者,忍不住就感叹:“哎,不是说这医学院能住个两万多学生的吗?怎生头一回才招一千个学生哩?”

看热闹又懂行的百姓也不少:“我说这位兄台,你也不想想,这么多学生,夫子哪来?西医可全靠番邦来的夫子,拢共才几十人呢!”

见两人说得热闹,又挤进来一个说闲话的:“要我说,还是学中医的好,不学那动不动就给剖腹啥的番医,谁敢给他们瞧病去?”

他的话马上引来了旁人的激烈反应:“年初那个剖腹生下三胞胎的产妇,如今可活得好好的呢!中医可不敢动这刀子!大病还得是西医!”

说闲话的也是个嘴硬的:“有几个产妇的男人,愿意自家女人被一个男人剖腹啊?”

“我说你这人可真是虚伪,要换成你家闺女生娃,你能眼睁睁看着她难产而死?生死面前,被规矩给束缚了的就是蠢人!”

“这......这......”说话的,带入了自家闺女或者孙女就不吭声了,呐呐的,被旁的人鄙视。

古人的固有观念,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转变过来的。

谢里夫医生等人这几年在京城,仅给普通百姓做了十几场手术。

京城今时今日才有了他们医术的传说。

陪考的家长们,大多还是支持家中子弟的,不管西医中医能考上就成。

朝廷的铁饭碗,谁家不想端?

“今年考不上的,明年就更难咯,明年说是要全国招生。各府选拔上来的,水平肯定不会差!”

“嘿嘿,那咱家小子运气可真不错,去年考中的秀才,今年就有考医学生的运道,十六岁,学出来二十出头,正好!”

“十选一,考不中,真怨不得旁人咯!”

陪考的家长们喝着考棚里的凉茶,相互打听着对方家孩子的情况,暗自做着对比。

大热天,为期三天的考试,真能把人考糊咯。

没个好身板,还做不了医学生哩!

“隔着院墙都能瞧见楼上的玻璃窗,医学院修得可真气派啊!”

“三年前嘛,可不敢想能有这般的好条件,如今玻璃也不算啥稀奇物咯。”

的确是,朝廷的玻璃坊开了数十家,年产量不低。

条件好些的,掏个几两银子出来,都能做上几扇玻璃窗。

玻璃做的酒杯、水杯、果盘也陆续进入了百姓们的生活中。

忠勤侯等人从海外带回来的玉米、甘薯、马铃薯、南瓜等被朝廷强制推广,种植到了全大夏。

头两年,官府监督种植出来的粮食,大多还是用来做种的。

今年,百姓们终于能敞开肚子吃了。

大伙儿已经尝到了高产粮食的甜头。

尤其是最近两年,垦荒出来的旱地比往年多了数倍。

但凡不是懒得无可救药的,都知道,种几亩地的粗粮都能养活一家几口人。

玉米跃升成为了大夏细粮之一。

磨得细细的玉米面和灰面混合起来做馍馍。

同样的管饱,成本能降低一半,还有玉米面自带的清甜。

会过日子的妇人们,无师自通,还能琢磨出口感最佳的比例来。

放点花生油和糖霜,在大锅里炒出来的爆米花,大人小孩都吃得喷喷香。

马铃薯,成为了大夏有史以来,最受百姓们欢迎的食物。

菜饭两得,吃再多都不烧心,也不会放屁。

储存得当的话,种一季,就能吃上一年。

亩产量最高的甘薯,人吃腻了,甘薯藤和甘薯还能剁碎了煮熟后喂给猪吃。

吃甘薯长大的猪,巨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