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多多书院 > 玄幻魔法 > 景泰太子 > 第152章 殿试题目——拟定改革诏书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52章 殿试题目——拟定改革诏书

绍治,这是朱见济选定的年号。今年也是绍治元年,但是朱见济又是清点皇庄,削减宦官职权,又是更易殿试制度,做的事情可全然看不出半点绍治的意思。

因为他始终按捺不住那颗躁动的内心,想要做些事情来。谁又愿意一辈子生活在别人的阴影下面呢,就好比富二代最厌恶别人说他受了父母的荫蔽才有今日成就。

昔日萧规曹随,休养生息,汉初得以平稳安定,理论上朱见济彷行父皇朱祁玉做法即可,朱祁玉面对土木堡之变后如此严峻的局势尚且能够平息内外,朱见济遵照实行是没有问题的。一项制度运行不出现大的问题,就不要随意修改,就好像一个程序能够运行就不要简化,否则到时候出现问题都会怪罪到你的身上。

但是很可惜,朱见济知道未来会发生的事情,又怎会允许自己驾驶着一辆即将驶入深渊的列车呢?明朝积弊到现在已经完全显现,之所以没有暴露出来只是缺少一个契机而已,朱见济不敢保证自己不会成为亡国之君。

所以,哪怕是底下的议论再多,朱见济也不曾动摇自身的意志,这论文制度势必推行。

等到殿试当天,所有考生都是心怀忐忑地走进奉天殿,三大殿一般是保和殿拿来进行殿试。不过朱祁玉喜欢在奉天殿内举行,其实更多看君王喜好,朱见济和自己父皇学习,制度管不到他。

举子们知道要改革,但是这项改革过于匆忙,事先预留的时间太少了,根本来不及准备,他们作为第一批吃螃蟹的人,谁知道是名垂青史还是暗澹落幕。

因为外界如今都传闻不会再举行殿试,之前家族传承下来的经验都已经不管用了,绝大多数人还是有些紧张的。

不多时,朱见济驾临奉天殿,众人见天子到来连忙跪拜行礼,山呼万岁。

朝臣跪拜的场面朱见济见多了,但是举子跪拜的场面,这还是第一次,所有人都穿着褐衣,以示仍然为平民并非官身。朱见济粗粗看过去,一些人的年纪当自己爷爷都绰绰有余,白发苍苍,老态龙钟,不过还是红光满面,精气神十足,毕竟登科中举,是人生一大喜事呀。

“子大夫明先圣之道,来应宾兴贤能之诏,来日皆是国家栋梁之才,快快请起。”朱见济起身朝举子们一拜,对这些举子表现出足够的尊敬。众人心下的忧虑稍减,反正他们已经过了会试这道关卡,无论如何也有一个进士身份。

“子大夫博古通今,学富五车,想来近些日子也听闻过朕欲改革殿试之法,遴选腹有真才实学之人。往日君主出题,举子作答,虽不乏名篇,然则大多泛泛而谈,空洞无物,至于纸上谈兵而已。朕欲令举子下至地方访谈民情,侦知兵事,畅叙前因后果并提出建策,不虑言事详密,但虑事简,虽万字不嫌多。”

朱见济此言一出,底下掀起一片惊呼声,后世写个论文随随便便上万字,写个万把字还不够,导师还要打回去让你重新写。但是在古代纸张可是珍贵无比的东西,所有人都恨不得精炼再精炼,哪怕变得晦涩难懂也不在乎,谁要是写了万言书,一定是有莫大的委屈冤枉,足以上报天子知晓。

左右两班御史出言维护殿内秩序,略显嘈杂的声音这才平息下来。朱见济继续道:“此事朕思虑已久,并与近臣议论多时,只是仍忧虑有缺,其缺漏之处望诸位补之,并以此拟定诏书。倘或文词绝佳者,朕即选为亲信翰林官,任乾清宫行走,负责草拟诏书。”

画了一个大饼给举子们,朱见济坐回位置上,这次殿试还是要接着举行的,只不过题目不再是询问他们对家国大事的看法,而是命题作文——拟写改革殿试制度的诏书。这就和后世公务员考试中要求书写各种公文是一样的,只不过这个级别要高许多,是替天子草拟诏书。

朱见济话是说允许举子们指摘问题,可是这个时候又有谁人胆敢出面提出问题来。他们是举子,既不是六科给事中,也不是都御史,说错了话万一招致朱见济不满怎么办。

不过即便是不提意见,仅仅是要他们拟写诏书,也是为难了举子们,试问平日苦读四书五经的他们几时学过书写诏书,一时间听闻这个题目,呆若木鸡者比比皆是,连笔都不敢拿。

这也怪不得他们,替天子书写诏书,对象是天下臣民,格式总不可能写错吧,若是写错了可是大不敬之罪,没有考上进士就罢了,难不成连性命都要丢了不成。

一时间跪地求饶者众多,这掉脑袋的事情谁敢去做。朱见济早就料到了这个结果,朕已经给过你们机会了,是你们自己把握不住,出去之后就怪自己学艺不精,不要说是天子更改制度。

朱见济笑着让他们起身,既然不打算继续考试,那就离开座位吧,免得耽误其他人。朱见济让他们去往后方的保和殿,本来殿试结束之后就是要留他们赐宴的,如今只不过是提早去了而已。这一走便走了将近三分之二,场内只剩下二百人不到,显得稀疏许多。

让考生书写诏书,事后朱见济就有足够的理由来回击反对改革的人,人家考生都没有说二话,甚至还“主动”写下诏书,你个外人说些什么。一点小心思,估计所有人都看得出来,不过朱见济也不在乎其他人看得出来,这本来就是阳谋,堂堂正正,何惧之有。

殿试时长三个小时,仍在场内的考生绝大多数以往都没有写过诏书,一时间抓耳挠腮,愁眉苦脸者甚众,满腹才华憋在肚中不知道该如何施展。

朱见济在举子间不时穿梭,若是遇上喜爱的便多看两眼,当然也不会停留太久,以免惹来异议。

总体来说,因为没有受过训练,很多人写的诏书并不像诏书,小一半人的格式都是错的。哪怕是格式对了,也是堆砌词藻,对朱见济一阵无下限吹捧,写成了骈赋。

但是,那又怎么样呢?朱见济的目的已经实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