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多多书院 > 历史军事 > 元朝帝国风雨 > 第112章 天空星象变乱顺帝下诏改元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12章 天空星象变乱顺帝下诏改元

第112章天空星象变乱顺帝下诏改元

元顺帝孛儿只斤?妥欢帖睦尔是元朝命运多舛,曲折多变的皇帝,在元朝宫廷的政治旋涡中,历经惊涛骇浪,九死一生。他1320年5月25日出生,1370年5月23日去世。他是元明宗和世瓎的长子,也有人说他是宋朝末代皇帝和妓女合作,生下的元朝宫廷里的杂种。1330年,元顺帝妥欢帖睦尔的母亲被杀,他被朝廷驱逐,首先被驱逐到高丽的平壤,今朝鲜半岛,后来到广西的桂林。

平壤地处大同江下游平壤平原和丘陵的交接处,东、西、北三面是起伏的丘陵。平壤因有部分土地在平原上,故称平壤,即“平坦的土壤”的意思。大同江及其支流普通江流经市区,江中有绫罗岛,羊角岛、狸岩岛等岛屿,风景优美。

平壤市是一座历史古城,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就有3000多年,相传在檀君时代就被定为都城;平壤市还是一座风景秀丽的城市。大同江穿市而过,两岸绿柳成荫。千里马大街、苍光大街、光复大街、统一大街等街道宽阔整洁,两侧浓荫如盖。

平壤历史悠久,是朝鲜民族的发祥地,在朝鲜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相传公元前2333年,天帝庶子桓雄与熊女所生的檀君,又称王俭,建立朝鲜国,其都城阿斯达就位于现在的平壤,因此平壤又有“王俭城”之称。中国商朝灭亡后。殷商贵族箕子来到朝鲜,以平壤为都城,是为“箕子朝鲜”。朝鲜人民过去十分崇敬箕子,把他作为朝鲜民族的始祖。因此平壤的地位也显得神圣起来。被称为“箕城”。

中国西汉初年,燕国人卫满逃到朝鲜,并取代箕子朝鲜,称为“卫满朝鲜”。公元前108年,汉武帝派兵灭亡卫满朝鲜,攻占王俭城,就是平壤,在朝鲜半岛北部设立了四郡,置于汉朝的管辖之下,其中平壤一带即为乐浪郡。是汉四郡的中心。

313年。崛起于中国东北的高句丽利用西晋衰落之际南下朝鲜半岛。吞并了乐浪郡,并恢复了平壤的古称。427年,高句丽第24代王巨连。又称长寿王,正式迁都平壤。高句丽以平壤为中心,势力不断南下,试图统一朝鲜半岛。朝鲜半岛上的三国时代,就是高句丽、新罗、百济,直至668年新罗统一朝鲜半岛大部才宣告结束。6世纪末,中国隋炀帝派水军攻打平壤城,但被击退;到唐高宗时期,唐朝于668年灭亡了高句丽,在平壤设置了安东都护府。此后。平壤又成为唐朝和新罗对峙的地点,后来并入新罗的土地。经过多年战争的破坏,此时的平壤已经荒废。

到了高丽时代,平壤由于其重要的战略地位而再次振兴。918年王建刚建立高丽王朝,就宣布“平壤古都,荒废虽久,基址尚存,而荆棘滋茂,宜徙民实之,以固藩屏,为百世之利”,于是“量徙盐、白、黄、海、凤诸州民以实之,为大都护府”,开启了高丽对平壤地区的经营。926年,高丽王朝将平壤定为“西京”。高丽时期,平壤经过多年建设,已相当繁华,特别是当时的平壤遍植柳树,有“柳京”之誉,因此高丽著名诗人郑知常才会讴歌平壤“紫陌春风细雨过,轻尘不动柳丝斜”的景象。同时,平壤也是抵抗外敌入侵的重镇。高丽时期,契丹、女真、蒙古先后入侵,数次攻陷西京,即平壤,到1269年,高丽西京都统领崔坦、李延龄投降蒙古,平壤遂为蒙古所占,后成为元朝辽阳行省之东宁府,隶属元朝直接管辖。1290年,应高丽忠烈王的请求,元朝将东宁府归还高丽,仍为元朝间接领地,高丽为元朝的征东行省。

朝鲜王朝时期,平壤仍为当时朝鲜的重要城市,在当时称“平壤府”,是平安道的首府,同时被称为“两西重镇”,时人称赞平壤形胜“负山阻水,控制西北,俯瞰长江,即大同江,远临旷野”。当时的平壤城池分内城、中城、外城、北城四部分,内城有五门,南为朱雀门,东为大同门,有瓮城,东北为七星门,东南为长庆门,西为静海门。内城之外为中城,南门为正阳门,东门为含毬门,北门为庆昌门,西门为普通门。中城之外为外城,南为车避门,西为多景门。此外还有承服门、足朴门、大道门、小通门、水德门等。内城北端有北城,南为转锦门,北为玄武门。

1332年十一月,元朝的元宁宗孛儿只斤?懿璘质班逝世,太皇太后卜答失里下令立孛儿只斤?妥欢贴睦尔为皇帝,受到左丞相燕铁木儿反对,因此一直到次年6月才继位。燕铁木儿的儿子唐其势叛乱,一直到1335年才得以平定。当时右丞相伯颜的势力很大,实际控制着朝政,甚至一度不把元顺帝妥欢贴睦尔放在眼里。伯颜采取排挤南人的政策,例如禁止南人参政,取消科举,而且不允许汉人学蒙古语,这些做法加深了汉蒙两族之间的不和,也使得元顺帝妥欢贴睦尔更加不满。

随着时间的推移,元顺帝妥欢贴睦尔与右丞相伯颜的矛盾日益尖锐,后来在伯颜之侄脱脱的坚决支持下,元顺帝妥欢贴睦尔终于力排众议,成功地废黜了伯颜,并控制了政局。随后,伯颜以前很多不当的政策都被元惠宗下令废除,例如恢复了科举等等。

1343年,元顺帝妥欢贴睦尔下令修撰辽史、金史、宋史三史,由右丞相脱脱,后改由阿鲁图主持,于1345年修成。1350年,元朝境内发生通货膨胀,加上为了治水。当时由于黄河水灾频繁,元惠宗下令右丞相脱脱遏黄河回故道以整治水患,加重了徭役,导致1351年红巾军起义。虽然1362年元军获得一定胜利。但由于起义军的势力已大,朝廷内部又发生皇帝和皇太子,即后来即位的元昭宗孛儿只斤?爱猷识理答腊。两派之间的明争暗斗,因此元惠宗无法有效地控制政局,而在外的各行省的将领有时也各行其是,不听中央政府统一指挥。这一切给南方农民起义壮大的机会。

1368年,明军进攻大都,元顺帝妥欢贴睦尔向北撤退,到达上都,后转至应昌。并两次组织元军反攻。未成。1370年5月23日。元顺帝妥欢贴睦尔病逝于应昌。

元顺帝妥欢贴睦尔刚刚继位当上皇帝的时候。朝廷内外,内忧外患,一桩接着一桩。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弄得他焦头烂额,疲于应付,就连上天也跟着添乱,与他作对,正当全国天灾不断,难以应对的时候,天空中的星象接连出现变异,闹得全国民众。人心惶惶,惊恐不安。

在当时看来,天空中的星象变异,完全是上天对元朝的警告,星象变异就是皇帝无德无能,政局动荡的预兆。当时天空的星象屡次变异,接连不断,最初是说荧星侵犯南斗星,接着又报告说辰星侵犯了房宿星,朝廷里专门管理天文的官员,忽然报告说太阴又侵犯了太微垣星。更奇怪的是本来应该晚上出现的太白星,突然间在白天出现,太白星在白天里经过天空,这些怪异的天象连接不断地出现,搞得元顺帝妥欢贴睦尔心惊肉跳,胆战心惊,内心里极度忧伤,弄得六神无主,手足无措。

为了对付天空中诡异的星象,元顺帝妥欢贴睦尔立即召见了朝廷里老谋深算的大臣伯颜,到宫廷里来商议应对的策略,伯颜对皇帝说:“天空中的星象出现诧异,其实与我们的人世毫无关联,完全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与我们什么关系也没有人,皇帝陛下你又何必过于担忧呢?”伯颜真是一位学识渊博,头脑冷静的人物,对天象的解释的确明智达观。

元顺帝妥欢贴睦尔对伯颜说:“自从我们元朝进入中夏,成为主人以来,当皇帝当得最久的人,莫过于元世祖忽必烈。元世祖忽必烈的年号,就是至元,朕我很想继承我祖宗的传统,因此应该效法远祖的功绩,现在我想在本年改元,也改为至元年号,卿你的意下如何呢?”元顺帝妥欢贴睦尔面对国家的内忧外患,并没有去寻找其中的根本原因,采取相应的应对策略,而是缘木求鱼,南辕北辙地用改变年号的方法去应对,真是愚蠢到了极点。伯颜听了这个愚蠢的想法,也无可奈何,只得应付地回答说:“陛下你想如何改变年号,就去如何改变年号吗,你又何必多此一举,还要来询问我呢?”元顺帝妥欢贴睦尔看见伯颜没有反对他,他就决心改变年号,作为新的元年。

元世祖忽必烈是元朝大有作为的皇帝,孛儿只斤?忽必烈,蒙古族人,他是元朝的创建者,监国托雷第四子,宪宗蒙哥之弟。蒙古尊号“薛禅汗”,他青年时代,便“思大有为于天下”。孛儿只斤?忽必烈建立了幅员辽阔的统一多民族国家元朝。他在位期间,建立行省制,加强中央集权,使得社会经济逐渐恢复和发展。同其祖父成吉思汗一样,忽必烈是蒙古民族光辉历史的缔造者,是蒙古族卓越的政治家、军事家,在位35年,1294年正月,在大都病逝,谥号圣德神功文武皇帝,庙号世祖。

孛儿只斤?忽必烈生于1215年9月23日。那一年,成吉思汗攻克了金中都。忽必烈生活于蒙古帝国的黄金时代。他出生之时,蒙古人开始开疆扩土;他长成之时,蒙古大军已经无远弗届,把疆域远远地扩张到了北方和西方。

在这段蒙古史上最辉煌的时期里,忽必烈和他的祖父成吉思汗无疑是两个最显赫的蒙古人。欧亚的历史是从蒙古人开始的。在13世纪最初的几十年间,他们经过不断的蚕食,建立了世界历史上最庞大的帝国。其疆域北部从朝鲜半岛一直延伸到俄罗斯西部;南部从缅甸一直到达伊拉克。他们的军队曾一路打到今天的波兰和匈牙利。在此过程中,他们消灭了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王朝。包括统治中东和波斯的阿巴斯王朝、金朝和南宋王朝、中亚的花剌子模等。在几十年间,蒙古人统治了欧亚大部分地区,并对其他地区形成威胁之势。

宪宗元年,也就是公元1251年。忽必烈受命总领漠南汉地军国庶事。早在藩王时期就思“大有为于天下”,并热心于学习汉文化。曾先后召僧海云,也就是宋印简)、僧子聪,也就是刘秉忠、王鹗、元好问、张德辉、张文谦、窦默等,问以儒学治道。先后任用汉人儒士整饬邢州吏治;立经略司于汴梁,整顿河南军政;屯田唐、邓等州。忽必烈在蒙哥汗时受命治理漠南汉地军国大事。他依靠一批汉人儒生幕僚的帮助,几年内,在中原若干地区内建立起统治秩序,并搜罗和培养了一批治国人才。同时,他还奉蒙哥之命。领兵发动了灭亡大理国。也就是1252年六月。忽必烈去曲先脑儿,也就是蒙哥驻夏之地,进见蒙哥汗。蒙哥命忽必烈率军征云南。

1253年。忽必烈率领大军在六盘山度夏。秋天,大军经过临洮进入藏族地区,到达忒刺,也就是今天的四川松潘地方。1254年初,忽必烈军包围了大理城。大理军民出城迎战失利。段兴智和高祥弃城逃走,大理城陷。忽必烈派大将也古和霸突鲁追击高祥,斩于姚州。和侵掠南宋的两次战争。

忽必烈从青年时代就已结识中原文士,熟悉中原汉地的情况。1251年蒙哥即位后,忽必烈受命治理汉地,在以后十年间。继续聚集流落的儒生和地方军阀的门客,在他周围组成一个幕僚集团。1252年,宋军攻打河南边地。忽必烈请准蒙哥在河南设经略司,任命蒙哥、史天泽、杨惟中、赵璧为经略使。1253年,蒙哥分赏诸王,忽必烈得到京兆封地。忽必烈建立京兆宣抚司。

1254年夏天,忽必烈驻六盘山。1256年,忽必烈又增受怀孟州封地。其后遭受贬谪,忽必烈势力的发展,引起蒙哥的疑忌。1257年,蒙哥命阿蓝答儿等在关中设钩考局,查核京兆、河南财赋。阿蓝答儿等从河南经略司、京兆宣抚司的官员中,罗织一百余条罪状,旨在除灭忽必烈所信用的官员,削弱他的势力。这年十二月,又亲自去朝见蒙哥。蒙哥见忽必烈来朝,相对泣下,要他不必再作表白。1260年,忽必烈派幕僚覃澄为怀孟路总管。

蒙哥汗去世了,遗留下三个弟弟:忽必烈、旭烈兀和阿里不哥,忽必烈成为未来蒙古帝国的大汗。旭烈兀自1256年成为波斯汗后,由于远离蒙古高原,而没有要求继承大汗位。剩下的只有忽必烈和阿里不哥。阿里不哥作为幼子,已经成为蒙古汗国本土上的统治者,并在蒙古都城哈拉和林扎营。作为蒙古地区的统治者,他准备在蒙古召开库里勒台,以确保他被举为大汗。而忽必烈抢在他之前行动。他率军从武昌北上,在中原的开平上都府,位于今察哈尔和热河之间的多伦诺尔附近,建大本营,早些时候,他只是在这儿建起了他的夏季驻地。1260年6月4日,他在此被他的党羽,即他的军队,拥立为大汗,当时他44岁。

按成吉思汗的法律,这次仓卒的选举是非正式的。按传统,库里勒台应该在蒙古召开,会前应召集成吉思汗的四个兀鲁思的代表们出席。阿里不哥在蒙哥的丞相、克烈部聂思托里安、教徒学鲁合的支持下,也毫不踌躇地在和林悟取大汗称号。在汉地,控制着陕西和四川的蒙军将领们倾向于阿里不哥一边,但忽必烈不久就把这两个省的军队争取到他一边。忽必烈的副将们在甘州东部,在今天的甘肃境内,打败了阿里不哥军,这次胜利巩固了忽必烈在对蒙古统治下的大理、西夏、吐蕃、金朝、南宋的所有权。忽必烈把他的优势兵力向大蒙古汗国本土推进,他于1260年年底,在哈拉和林以南的翁金河畔度冬;而阿里不哥朝叶尼塞河上游撤退。接着忽必烈错误地设想战争已经结束。在和林留一支普通军队后,回到中国。

1261年年底,阿里不哥卷土重来,驱逐了这支驻军。并进军迎战忽必烈。在戈壁边境上打了两仗。第一仗忽必烈获胜,然而;他再次错误地没有追击阿里不哥,10天后鲁忽,阿里不哥曾帮助阿鲁忽从其堂兄妻、兀鲁忽乃手中夺得察合台兀鲁思。由于这一支持,阿里不哥的势力与忽必烈的势力相匹敌,直到将近1262年年底,阿鲁忽背弃阿里不哥投靠忽必烈。这一出人意料的背叛改变了形势。当忽必烈赶走了阿里不哥的人,重新占领和林时,阿里不哥被迫在伊犁河流域与阿鲁忽作战。阿里不哥被两军拑住,最后于1264年投降忽必烈。忽必烈为了笼络人心。没有杀他。但是。处死了阿里不哥的主要支持者,包括聂思托里安教丞相孛鲁合。为谨慎起见,他把阿里不哥作为重要俘虏囚禁起来。直到1266年阿里不哥去世。

趁着忽必烈和阿里不哥的内战,西北地区的钦察汗国、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纷纷自立,此时常在西亚进行西征的旭烈兀也准备自帝一方,不论忽必烈还是阿里不哥都只得到一部分宗王支持,没有召开元太祖成吉思汗四子嫡系后裔参加的大忽里台,忽必烈不被广泛承认,于是,忽必烈将大汗在西亚的直辖地,也就是阿姆河以西直到埃及边境,封给旭烈兀换取旭烈兀的支持。旭烈兀建立伊儿汗国,其实旭烈兀留在西亚忽必烈也没办法,但忽必烈给了旭烈兀统治的合法性。忽必烈将大汗在中亚的直辖地,阿尔泰山以西直到阿姆河的农耕和城郭地区,封给察合台汗阿鲁忽换取阿鲁忽的支持。而钦察汗国早在元定宗贵由和元宪宗蒙哥统治时期已经取得实际上基本独立的地位。因为大蒙古国,也就是蒙古帝国的分裂,忽必烈实际管辖的政治版图仅止中原地区、东北地区,包括整个黑龙江流域、吐蕃地区,包括今青海、西藏等地、蒙古草原全境,西伯利亚南部地区以及今新疆东半部。

自从1206年成吉思汗建国以来,以族名为国名,称大蒙古国,而没有象北魏和辽、夏、金那样建立国号。忽必烈称汗后,建年号“中统”,但也没有另立国名。1271年11月,在建国十多年之后,他的统治地位已经逐渐巩固时,才正式建国号为“大元”。下诏说:“顷者耆宿,指子聪等人,到达朝廷,奏章申请,谓既成于大业,宜早定于鸿名”,“可建国号曰大元,盖取《易经》“大哉乾元”之义”。忽必烈依据汉族的古代文献《易经》,改建国号为“大元”,这就表明他所统治的国家,已不只是属于蒙古一个民族,而是中原封建王朝的继续。

忽必烈建开平,成为称汗建国的基地。但忽必烈已将中原地区作为他的立国基础,开平显然不适于作为国家的都城。1263年五月,忽必烈升开平为上都,作为驻夏的纳钵。1264年八月,又下诏燕京,也就是金中都,金亡后称燕京,仍改名为中都,作建都的准备。忽必烈建立“大元”国号后,1272年二月,采刘秉忠议,改中都为大都,宣布在此建都。1273年,大都宫殿建成。次年正月元旦,忽必烈在正殿接受朝贺。

元朝从此即定都在大都,也就是今天的北京市。大都代替和林,成为元朝多民族国家的政治中心。至此以后,明、清两代,北京一直是国家的首都。元大都的修建,影响是深远的。

忽必烈在晚年遭遇了一连串打击。他最钟爱的妻子察必于1281年先他去世。五年之后,他最喜爱的儿子真金,也是他亲自选定的皇位继承人,英年早逝。或许由于这些个人悲剧的刺激,他开始酗酒,并且毫无节制地暴饮暴食。他的体重迅速增加,越来越肥胖,并被因酗酒而引起的疾病折磨得痛苦不堪。与此同时,他的一些政策也遭到了失败,至公元1294年2月18日(元至元三十一年正月二十二日),忽必烈病逝。

元顺帝妥欢贴睦尔头脑发热。想改变年号的事,很快就传到了朝廷里台官的耳朵中,他们听了就觉得荒唐可笑,不禁交头接耳。议论不休。监察御史监察官李好文,是朝廷文官,文章写得极为出色,他立即起草一份报告,他在报告中大意是说,年号依照过去的旧年号,从古到今都没有听说过,况且不过是沿袭过去的虚名,并没有推行解决现实问题的实际政策,恐怕也于事无补。毫无益处。

李好文。字惟中。号河滨渔者,大名之东明人。登至治元年进士第,授大名路浚州判官。入为翰林国史院编修官、国子助教。他主要活动在元朝中后期。他历仕元英宗、泰定帝、明宗、文宗、宁宗、顺帝六朝。官至光禄大夫、河南行省平章政事,以翰林学士承旨一品禄终其身。综观李好文一生,他不但仕途显赫,而且著述丰富,是元朝中后期著名文人之一。

正当李好文充满信心,提笔成文,阻止改变年号的时候,外面就已经人报告他说,皇帝改元的诏旨命令,已经颁发。向全国下达了。李好文急忙到御史台省的机关里,获得一张诏书的原件,诏书命令中说:

朕我光明正大,继承了皇位,到现在已经有三年的时间了,我夙兴夜寐,居安思危,如履薄冰,敬畏上天和民众,不敢工作倦怠,荒废朝政。近年来国泰民安,风调雨顺,海内安宁,朕我正在思考着怎样修养德行,每天都敬畏上天,体恤民众,但是最近专管天文的太史提出报告说,天空中的星象发出警告,也许是朕我的德行菲薄,做得很不够的原因吧!我向来敬畏天心,对民众万分仁爱,竭尽全力施行仁政,但是为什么上天还这样警告我呢?

因此我想到消除天灾要讲究方法,最好的办法是施行善政,更改朝廷的年号纪元,这是过去祖宗的做法。元朝只有元世祖忽必烈皇帝在位的时间最为长久,他在位的时候,上天和民众都很协调,和谐友好,各种幸福好运,接踵而至。为了发扬祖宗的志向,正符合朕我的初衷,所以今天特地改元统三年,仍然为至元元年。就是为了遵照祖宗的成宪,施行宽厚的仁政诞,求得国家的吉祥,维护朝廷的统治,因此可以赦免天下的罪犯,让天下民众知晓。

李好文看完通告,不以为然,不禁哑然失笑,就转过身返回,进入他居住的寓所里,他看见刚刚起草的报告,依然摆在他的案头,字迹刚刚干透,他砚台还是湿润的,他凭着满腔热情,利用剩下的残余墨汁,新提起手中的秃笔,写出了当时的时政弊端,共有十多条,主要是与元世祖忽必烈时代相比,现在朝廷政治的得失,的确相去甚远,在文章结束的时候,李好文提出,希望皇帝陛下如果真正有发挥祖宗传统的志向,就应该采取各种有力措施,去除当前存在的时弊,那样才能称得上是发扬祖宗传统。

李好文怀着满腔热血,把稿件写成后,觉得痛快淋漓,极为爽快,他从头至尾地读了一遍,自我感觉已经言无剩意,真是妙笔生花,立即更换了文房四宝,重新用端正的楷书,把文稿重新抄写,完成后立即送入皇宫,让皇帝亲自御览。但是过了好几天,都毫无音信,李好文不禁觉得很失望,他知道精心起草的报告,大概受到皇帝的冷遇,被束之高阁,没有被采用,更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

李好文越想越气愤,就想着出去找朋友说说话,解解闷。他就与参政许有壬,他们同在朝廷当官,是要好的知心朋友,请他见机行事,拜见皇帝,提出他们的看法。当时许有壬已经消除了过去的愤怒,撤销了假期,重新参与朝廷处理日常事务。他看见李好文来访,心里非常高兴,就在家里接待了他,他们两人就交谈了起来,自然说起了朝廷里的国家大事。

李好文对许有壬:“现在的皇帝真是糊涂,下达诏令改元,仍然恢复至元年号,这真是从古到今都没有出现过的旷古奇闻,真是好笑到了极点。我在几天前送了一份报告进去,到现在已经有十多天的时间了,却没有获得回音,难道真是那么的天真可爱,认为改了‘至元’二字,就会像过去那样,就真正成了全盛的时代,一样兴隆发达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