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平定海都叛乱南方突发灾变
海都与伯颜带领大军交锋,千军万马,沙场对垒,伯颜采取守势,避开海都的强劲锋芒。但是那些愚蠢的将士们却不理解伯颜的真正意图,反而因为他是胆怯畏惧,因此众说纷纭,将士们对他的战略战术茫然不知,妄加猜测,争论不休。
伯颜无可奈何,就开始苦口婆心地做政治宣传工作,向他们说出了自己的真正战略意图,看见部下焦虑不安,急于作战的样子,就对他们说:“你们都是木头脑袋,哪里知道我的真实意图?海都带领军队远距离作战,孤军深入,侵犯别人,他就会疑神疑鬼,左顾右盼,心神不定,我们只要打胜他一仗,他有如惊弓之鸟,立即逃走。我对他进行步步引诱,使他不断深入险境,让他自投罗网,然后只要发动一场战争,就可以把他活捉。如果我们一定要想快速决战,如果让他安然地逃走了,哪个有胆量出来担任罪责呢?”
他部下的将军们,听了他的话,还不以为然,反对他说:“你哄鬼去吧!你的话谁信呀?放着现成的敌人不打,还等到何时呀?”有的将士又对他说:“你这位主帅的高明战术,想来是很不错的,但是现在的问题是,皇帝派来的钦差,皇帝的孙子以及太子的师傅等人,还停留在中途中,他们未必知道我们歼灭敌军的秘密计谋,如果他们又向朝廷告我们的刁状,可能就麻烦了,我们的亏可就吃大了去了。所以我们最好还是快速决战,歼灭敌人,把他们一锅烩了。主帅如果考虑到海都逃脱后的罪责由谁承担,那就由我们来承担好了!”
伯颜听了他们的建议,看到那些鼠目寸光,急功近利的将士们,他的心里真是气不打一处来。左右为难,无可奈何,只得长叹了一声,对他们说:“这也是海都的幸运,也许是上天不让他灭亡。现在只好依从你们的建议,你们就立即出战吧!”伯颜率领的军队顿时一声令下,万马奔腾,大开着军营大门,争先恐后,奋勇争先,有如潮水一般向敌军冲杀过去。
海都率领的军队因为接连几日,连连得胜,非常得意,对敌军的反击毫无防备。全军正在庆贺胜利,饮酒作乐,这时突然接到侦察骑兵的报告,说敌军已经冲杀过来了。迅雷不及掩耳,气势汹汹,难以抵挡,灭顶之灾已经到来。
粗枝大叶的海都却不以为然,笑着对将士们说:“他们不过又是来演戏罢了,没有什么大不了的。”随即整理军队,跨上战马,走出军营指挥作战。真是说时迟,那时快,眼前的情景顿时惊得他目瞪口呆,他看见伯颜的军队已经快速冲进军营地盘,有如猛虎下山,来势凶猛,不可阻挡。
海都的部落民众,在敌军的强大攻势下,无法抵抗,只得纷纷败退下来,但是海都毕竟是久经沙场的老将,看见伯颜军队这次攻击的阵势,与前几次截然不同,立即明白过来,酒清醒了一半,知道过去伯颜军队屡战屡败,完全是引诱敌军,引诱他们深入险境,以图彻底消灭。
海都就立即召集部落民众,一边作战,一边撤退,尽快脱离险境。那时海都部落幸好还还没有完全深入险境,回归的道路上没有军队截击,道路平坦宽阔,平安顺利,在路途中,不过是一些兵马伤亡罢了,海都自己也很侥幸,没有被敌军活捉过去。
海都是蒙古帝国成吉思汗之子窝阔台的孙子,合失的儿子。窝阔台汗国的实际创立者。忽必烈建立元朝后,海都以成吉思汗曾经承诺过,只要窝阔台有一个吃奶的后代,都比其他人优先继承,因此他不断起兵反对忽必烈,积极谋求自立为大汗。
海都为人聪明能干而狡诈,逐渐纠集部众,以海押立,今哈萨克斯坦塔尔迪.库尔干尔为基地,不断扩张,势力日渐强盛,成为窝阔台系诸王的首领。至元六年,1269年,海都同八剌等察合台后王、术赤后王于答剌速,今塔拉斯河畔召开忽里台。众推海都为盟主,当上蒙古国的皇帝,就一致对抗忽必烈和伊利汗阿八哈,誓约保持游牧生活与蒙古习俗。从此,双方不断发生战争。
元军虽然始终占上风,却无法彻底击败海都。八剌死后,海都扶植其子笃哇为察合台汗国之汗,建立了窝阔台、察合台两汗国的联盟,连年对元朝统治区发动侵掠。成宗大德五年,1301年,海都与笃哇的联军越阿尔泰山,走出蒙古草原,向南进军,忽必烈的孙子甘麻剌和皇侄海山率领元军前去迎头痛击,两军发生了激烈的战斗,海都和笃哇取得了胜利。
海都在战争中身负重伤,死于回归途中,他的儿子察八儿继位。海都等兴兵同忽必烈长期对抗,迫使忽必烈全力应付,耗尽大量的人力、物力,东亚、中亚、西亚人民大量流徙死亡,田野荒芜;同时也扩大了成吉思汗家族的内讧,进一步加深了各汗国的分裂,后果非常严重。
伯颜率领全军奋勇地追击了几十里路程,战果并不辉煌,只是抢夺了一些军事器械,夺取了一些战马,在混战中杀伤了几百名敌军士兵,眼睁睁地看着海都远远逃离,不能把他活捉过来,真是无可奈何,枉息叹息,最后也只得招集军队,返回原来的驻地。
伯颜这时不能不谴责部下的将军说:“你们看我说的战略何如,这不是前功尽弃,收效不大吗?”部下的将领听了他的指责,全都惶恐不安,纷纷请罪,那些将领真是有勇无谋,缺乏战略头脑,只会死打硬拼。
伯颜又语重心长地对他们说:“以后你们带兵打仗,一定要多用头脑,必须谨慎从事,如果有主帅带兵作战,就必须服从主帅的命令,不能自作主张。如果自己担任主帅,带兵作战的时候,就要更加小心谨慎,不可鲁莽行事。我现在已经年老,体力衰退,精力不济,以后就全靠你们带领军队驰骋沙场,忠心报国了。我们今天犯下的战略错误,完全值得吸取教训,以后就不能重犯了,我对你们也不计较什么了!”部下的将领看见主帅宽大为怀,既往不咎,全都感恩不尽,无限感慨。
伯颜结束了对海都部落的战争,就派遣使者迎接皇帝派来的钦差大臣。等到铁穆耳等人到来的时候,伯颜热情隆重地接待了他们,置办了丰盛的酒席,为他们接风,相互亲密无间,共同谈论了一些国家事务。
第二天伯颜就把指挥军队的印信交给了铁穆耳,移交了军队的手续,就向铁穆耳等人告别,准备离开。铁穆耳对他非常热情,也备办了丰盛的酒席,为他送行,在酒席上铁穆耳举起酒杯问伯颜说:“你现在就要离开这里了,你要吩咐我一些什么事?”
铁穆耳,就是后来的元成宗,生于1294年,死于1307年,元朝第二代皇帝。在位时间从1294年至1307年。蒙语称完泽笃皇帝。元世祖孙、太子真金之子。其父死后,他于至元三十年,1293年,受皇太子宝,总领草原骑兵镇守漠北。
至元三十一年,即皇帝位。停止对外战争,专力整顿国内军政。采取限制诸王势力、减免部分赋税、新编律令等措施,使社会矛盾暂时有所缓和。同时,发兵击败西北叛王海都、笃哇等,都哇、察八儿归附,使西北长期动乱局面有所改观。
在位期间基本维持守成局面,但滥增赏赐,入不敷出,国库资财匮乏,钞币贬值。曾发兵征讨八百媳妇,在今泰国北部,引起云、贵地区动乱。晚年患病,委任皇后卜鲁罕和色目大臣,朝政日渐衰败。死后谥钦明广孝皇帝,后人把他的纪念堂命名为成宗。
伯颜听了,也举起手中的酒杯,回答说:“这些杯中的东西,请你不要过多地饮用,有时能坏我们的大事!还有一样也是你应该谨慎牢记的,就是不可过多地近亲女色,有时也是坏事的!”这些都是真诚的劝诫他们的好话,值得他们记取。
铁穆耳回答说:“我知道了,愿意接受你的教诲!”但是铁穆耳可能只得口里说记得,心中不一定记得,说的是一套,做的又是另一套。他们热情友好,酒醉饭饱之后,伯颜就离开那里,自己带领随员到大同,去担任新的职务去了。
那年是至元三十年,安南派遣使臣,向元朝贡献物品,传来皇帝的命令说,要拘留安南派来的使臣,然后再讨论进行南征的事。原来在至元二十八年的时候,元世祖忽必烈曾经派遣吏部尚书,相当于现在的人事部长梁曾,到安南国访问,要求安南派遣使臣到元朝,听从朝廷的命令。
这时安南国的国王陈日烜已经死去,他的儿子陈日燇继承了王位,他是刚当上国王,不明事理,不知道外交礼仪的重要性,当他听说元朝使者到来的时候,就准备从旁边的小门接待使臣,接受皇帝的命令。
梁曾是一个精明人,富有外交经验,很注重国家的国际形象,认为安南国的王府本来就有三道门,国王却不开中间的大门,而只打开旁边的小门,明明是轻视元朝,不尊重元朝使臣,就居住在安南城外的宾馆里,向国王写一封书信予以责问。通过三次书信往返,国王才答应从中间的大门接待使臣,宣读元朝皇帝的命令。
元朝使臣会见完国王以后,又劝说陈日燇进入朝廷,拜见元世祖忽必烈。陈日燇却顽固不化,没有听从元朝使臣梁曾的劝告,只是派遣他的大臣陶子奇,跟随梁曾进入元朝缴纳贡品。
梁曾就把写给安南国王陈日燇进行辩论的书信,交给皇上,看见他他竭尽全力,维护国家尊严,元世祖忽必烈非常高兴,解下自己的衣服,送给梁曾,以表彰他的机智勇敢。
朝廷上的大臣们见了,就眼红起来,对他非常妒忌,就报告说,梁曾在安南国的时候曾经接受贿赂。
元世祖忽必烈听了大臣的揭发梁曾的报告,也将信将疑,只得又召见梁曾进入朝廷进行询问,梁曾回答说:“我在访问期间,安南国的确曾经用黄金器物和钱币,对我进行贿赂,但是我都不敢接受,全部交给安南派来的使者陶子奇带了回去,拒绝了他们的贿赂。”
元世祖忽必烈说:“现在有人向我揭发你接受贿赂,我却没有相信,但是你如果把事情的前因后果,向我作了报告,就是接受了贿赂也是无关紧要的。”
元朝朝廷里的大臣们,看见一计不成,又生一计,真是没事找事,无事生非。那时又向皇帝报告说,安南国王陈日燇至今都没有进入朝廷,拜见皇帝,是很失礼的行为,请求拘留安南派来的使臣陶子奇,警告安南。
元世祖忽必烈就答应了他们的请求,又再次下令几位王爷亦里吉等人,整顿兵马,蓄积军粮,选定日期征讨南方。真不凑巧,军队还没有出征,掌管天文历法的官员,忽然发现紫微垣里有彗星出现,放射出几尺耀眼的光芒,引起了很大的轰动。
天文学家解释说,可能是元世祖忽必烈即将死亡的预兆,很不吉利。元世祖忽必烈对此感到非常忧虑,当晚就召唤不忽术进入皇帝的宫殿中,询问他如何才能消除上天造成的灾难。
不忽术却不以为然,对他说:“天空自然有风雨雷电,人间自然有英才人物,地上自然有江河湖泊,河流上自然有航船和船桨。天地万物,都不完全是自然生成,还要借助人力,才能完成。自古以来,人类与自然都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就是这个意思。
就好比人世间,遇到父母在发怒的时候,当子女的是不能怨恨和不满的,只能恭恭敬敬地接受教育,尽到各自的孝心。现在上天在向我们显示,纵使是至高无上的天子,也应该感到恐惧,而反省自己过去所犯下的过失。
中国历史上三代圣明的帝王,由于谨慎地遵守上天的惩戒,都得以善始善终,得到了好的结果。在汉文帝的时候,在同一天中,山崩地裂,达到二十九处之多,除此之外,那时发生的日食和地震等灾难,也是接连不断,每年都有报告,汉文帝因此广泛征求大臣和民众的意见,认真反省自己的过失,所以上天也对造成灾祸非常后悔,所以国家变得安定,和平宁静了。但愿皇上能很好地效仿古人,认真反省自己的过失,治理好国家,上天造成的灾变就自然平息了!”
网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