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了。”
苏文宣接过锦盒,打发所有人出了屋子后,这才将锦盒放在桌子上,小心打开。
锦盒中并未放其他东西,唯有一张薄薄的信纸,叠得四四方方。
苏文宣打开来看。
信纸上空无一字,但信纸上却有几处褶皱不平之处,像是被打湿之后又晾干的样子。
很显然,五公主想写些什么,但提笔许久却终究难以落笔,心中情绪十分复杂以至于眼中的泪落在了纸上,打湿了信纸,留下了那些痕迹。
苏文宣能够想象出来五公主此时独坐窗前,心情复杂,难以入眠的模样,只觉得心中似被刀剜了一般。
痛彻心扉。
苏文宣紧紧地握着那张纸,沉默了许久,最终也拿了一张纸出来,提笔写下了一个“安”字后,折好了放在了信封之中,又放回到了锦盒内。
“派人务必送到宫中,交到五公主手里。”苏文宣吩咐。
既然五公主担忧,除了言语上安慰以外,他更需在实际行动上证明,让五公主彻底心安为好。
苏文宣紧握了手指。
翌日便是报名的日子,报名的地点便在皇宫的宫门外。
一大早,京中的礼官还不曾抵达时,已是有人开始排队等候。
许多看热闹的人也在附近驻足围观,以至于宫门外熙熙攘攘,喧闹异常。
苏文宣为了报名,今日特地告假一日,也在人群中排队,慢慢地往前走。
来报名的人多,且都是同朝为官之人,在京城中可谓抬头不见低头见,许多人皆是相识,在等待之时难免寒暄一番,也有人趁机多认识一些达官显贵,好结交一二,为往后铺路。
苏文宣在礼部任职,素日打交道的官员多,加上苏家现如今出了一个郡主兼一品诰命夫人,一个准太子妃,风头正盛,许多人自然对苏文宣也有所耳闻。
此时看到苏文宣前来报名,许多人皆是颇为惊诧,议论一二。
“这苏大人竟是也来报名,着实没有想到。”
“苏大人尚未婚配,各项皆是符合皇上所定的条件,为何不能来?”
“皇上是说符合条件者便可报名,只是这苏家已然得了圣上和太子殿下的垂青,往后本就是前途不可限量,苏大人此时却还要报名,会不会太过于急功近利了一些?”
“啧,这苏大人素日皆是一副并不在意官职荣宠的模样,还只当他是个清高不在意世俗的,不曾想竟也是个攀附权贵之人,而且是任何一个机会都不肯放过,当真不过是汲汲营营之人罢了。”
“这话说的,仿佛来报名应选驸马便是天理不容了似的,不过是为个人前程考虑罢了,又没有做什么伤天害理之事,又有何不可?”
“若是放在旁人身上自然并无不妥,可这苏大人……”
“苏大人也是人,难道就不能为前程考虑了不成?家中妹妹有出息那是妹妹的事情,需得自己握住这实权好处才行。”
“就是,这谁人也不会嫌弃自己的官职高,嫌自己的权势大……”
周围人说辞不一,许多人的目光也十分复杂,苏文宣听在耳中全当没有听到一般,只眼观鼻鼻观心,慢慢地往前走。
很快便轮到了他报名。
负责报名的礼官也好,皇上和皇后娘娘派来的大太监和掌事姑姑也好,皆是认得苏文宣的,恭敬唤了一声,“苏大人。”
“大人好,公公好,姑姑好。”苏文宣十分礼貌地挨个拱手躬身行礼,而后递上自己的身份文牒。
礼官记下苏文宣的名字和具体情况,一旁的大太监和掌事姑姑则是上下打量了苏文宣一番后,不约而同地点了点头,从匣子里面取了香囊来,递给苏文宣。
“苏大人人品贵重,仪表堂堂,貌若潘安,理应入选。”掌事姑姑笑道。
“姑姑谬赞。”苏文宣谦虚行礼。
“苏大人过谦了。”一旁的大太监道,“此次报名入选后,需得明日前往琼林苑参加第一场比试,至于比试的内容,需得明日到了琼林苑后方能得知。”
“多谢公公。”苏文宣再次道谢,这才拿了香囊离去。
而其余的人,有人得了象征入选的香囊,喜悦溢于言表,而那些得了象征落选扇子的人,大都十分沮丧。
也有人因为得了皇家御赐扇子而欢欢喜喜。
总之,各人情绪在此时表现的淋漓尽致。
到了第二日,苏文宣按照大太监所说,准时到了琼林苑。
琼林苑是皇家花园,距离贡院不远,平日里专供宴席和皇亲国戚游玩所用,更因每次殿试完毕后,宴请高中学子所办的“琼林宴”而闻名。
而现如今符合条件且过了报名的初步筛选,要么便是先前通过科举的,要么便是因为祖上荫蔽的,无论哪种,几乎都是来过琼林苑的。
而苏文宣因为任职礼部,素日也免不得和琼林苑这边打交道,对这里也颇为熟悉。
也是因为熟悉的缘故,苏文宣一踏进这琼林苑时,便发觉出了不对劲。
今日的琼林苑,比平日里要冷清许多。
并非是因为人少的冷清,反而是今日的琼林苑,因为所有应选驸马的人到来,十分热闹。
而是除了琼林苑门口的看守外,琼林苑中,再看不到其他能够指引的侍从和奴仆。
问询门口看守,看守的回复也是并不知晓,只请他们先进去。
所有人见状只好先进了琼林苑的大门,一脸茫然。
“这里并无任何人指引我们,是要让我等自便即可?”有人发出了疑问。
“可昨日发香囊时,大太监曾说近日会有考试,且考试内容到这里后方能得知。”苏文宣提议,“既然如此的话,我们不妨到处找寻一番,看一看究竟人都在何处,我们该去何处考试?”
“苏大人所言有理。”一些人表示赞同。
但也有人不太认可,“我觉得还是要再等上一等为好,若是到处走动,反而会被认为失礼的话,着实有些不妥。”
也有人道,“既是苏大人觉得需要到处找寻一番的话,不如苏大人前去找寻一二,若是寻到了便来通知我们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