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多多书院 > 都市言情 > 四合院之我是学神 > 第三十章 傻柱坚守的“礼”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三十章 傻柱坚守的“礼”

“这好说,就是你不提,我也会照看的,这可是我大孙子,我不照顾他,还照顾谁,你也快坐下,这来我这屋里,就别站着了,好好的陪我这老太婆聊聊天。”

老太太立刻答应下来,并让王洛坐下说话。

聋老太太绝对是四合院的聪明人,她了解四合院的每一个人的习性,但她年纪太大了,想管也管不了,只能装聋作哑,傻柱兄妹是她从小看着长大的,什么脾性那是一清二楚的,何大清跑路了,不在身边,她年纪大了又管不了傻柱了,还好,这傻柱就突然冒出了一个厉害的师傅来,还顺带着来了一个大学生师弟,这下子,她放心了。

无论如何,有王洛的师父师弟照应,傻柱以后的日子应该差不了,所以即使俩人就吃过一顿饭,但老太太那是对王洛客气的不行。

“您这平时吃饭是一大妈给你送过来啊?”

王洛也就顺便坐了下来,没话找话的问了一句。

“对,平时就跟着他们两口子吃,政府照顾我,给的钱粮交给他们一些,也不在乎吃好,现如今,能吃饱就行了,偶尔柱子还过来给我改善改善生活,老婆子了,怎么着也能对付一口。”

“是啊,国家困难啊,都不容易啊。”

王洛感叹了一声,在从沧州来京的路上,透过车窗,看到的是满目疮痍啊,由于干旱少雨,那庄稼长得啊,简直一言难尽,大家或许出去旅游的时候,在西北地区一些山上看到的庄稼就跟现在的差不多,甚至还不如呢,好歹后世的种子还是可以的,多少还能收回种子呢,但现在那玉米长得矮矮的,稀稀拉拉的,都没眼看啊。

不但缺水,农药化肥啥的也跟不上啊,一干旱,地里的虫子就多,全指望人工捉虫,怎么能有个好收成呢。

“傻柱子以后还要多靠你们来帮衬帮衬,我老了,没几年活头了,就盼着傻柱子赶紧娶个媳妇,生几个孩子,这何家也算是有后了,你这当师弟的人面广,年龄也相仿,有些话我不好开这个口,你就多说说他,多提醒一下,年龄不小了。”

聋老太太那是真急啊,不说又没有什么私心,反正在对待傻柱这一块谁都说不出什么来。

“放心吧,中午吃饭的时候我还跟他提了一嘴呢,我这师哥眼界太高,人家看中了他的,他不满意,他看中了人家的,人家姑娘不满意,毛病太多了,要我说啊,就他那长相,也不咋地,也就工作还不错,没有多大负担,雨水一出嫁就算没事了,实在不行,过年的时候,我让他跟我会沧州一趟,让我父亲说说他,顺便看看我们那里有没有合适的姑娘。

现在以他的条件在城里找不到,在农村还找不到啊,多少农村姑娘想进城呢,他啊,就要找个厉害点的,这样才能管住他,要不然随便找个还真不行,我把他看的透透的了。”

王洛跟聋老太太没有多少话题可聊,唯一可聊的也就是傻柱了,这是他们能联系起来的纽带。

“对,是要给傻柱找个厉害点的媳妇,这样才能管住他,你不说,我还真没往这方面想,本来我还想给他找个傻点的姑娘呢,这样两口子才能和和美美的过日子啊,但你这么一说,嘿,这还真不成,傻柱傻,要是再找个傻姑娘,那还不被人家欺负死了,这不行,那就拜托你父亲多上上心,给他介绍个厉害点的媳妇。”

经王洛这么一说,聋老太太一想,还真是那么回事,可不就这么个理吗,两口子有一个傻的就够了,可不能两个都傻啊,她要推翻她以前的想法。

。。。。。。

王洛在老太太家里随便聊了几句,其他的没聊,全都聊的是傻柱的事情,五花八门,有傻柱打许大茂啊,有傻柱的不容易啊,有傻柱以后的婚事啊之类的,反正是家长里短,通过聊天也得知了不少傻柱以前的事情。

总结起来就是傻柱这人他就认死理,这个死理不是法律法规,是关于现在这个年代大家都遵循的一套基本的规范,对于不管是傻柱还是其他人,在这个年代,这套基本的规范甚至比法律还管用。

法律法规对他们来说意义不大,虽然在后世的王洛看来这是不对的,为什么不遵守法律呢,但这就是这个年代的特色,法律是死的,但人是活的,也不能说是人治,这不全面,更应该说是礼治,礼治大于法治。

其实这一点也不奇怪,国家大规模面向普通老百姓普及法律法规还要在1985年以后呢,在这之前大部分还是依靠礼治,也就是傻柱一直遵循的那个死理,这就是礼治,法律法规什么的大家基本都不懂,不说个个都是法盲吧,基本也差不多。

王洛曾经阅读过费孝通先生的《乡土中国》,他在里面介绍的东西就非常符合这个四合院的事实,比如三个大爷,这就是相当于乡老,我们在出现一些家长里短的矛盾的时候,不是通过法律途径来解决,而是找一些有威望,年纪大的人过来调节这个矛盾,他们在调节这个矛盾的时候,也要遵循傻柱认得这个死理。

在这个年代里里,一说起“讼师”,大家会联想到“挑拨是非”之类的恶行,在四合院众人传统眼光中,打官司不靠谱,还是靠这个理来解决一切,规矩人是住不得的了。

在四合院人眼中,不管是谁,如果不知道“礼”,就成了撒野,没有规矩,简直是个道德问题,不是个好人。

如果有非要打官司不可,那必然是因为有人破坏了传统的规矩。在旧小说上,我们常见的听讼,亦称折狱的程序是:把“犯人”拖上堂,先各打屁股若干板,然后一方面大呼冤枉。

父母官用了他“看相”式的眼光,分出那个“獐头鼠目”,必非好人,重加呵责,逼出供状,结果好恶分辨,冤也伸了,大呼青天。

这种程序在我们现代人的眼光中,会感觉到就是在胡闹,但是在这个年代中,这却是公认正当的。

所以通过跟龙老太太的一番交谈,他也理解为什么在一些问题上傻柱会死犟的原因了,总之这个年代的事,不能以后世的眼光来评判,因为压根没法评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