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多多书院 > 历史军事 > 抗战之铁血东北军 > 第一千零七十六章 日军突围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一千零七十六章 日军突围

等众人像刨山药蛋一样将谢科从泥土里刨出来时,发现谢科被炮弹震晕,除了手臂擦伤外,身上并无其他伤口,这让宋立诚、吴鸿福两人松了一口气。

眼下抗日军司令张廷言在长春城中,抗日军实际指挥是谢科,如果谢科有个三长两短,后果不堪设想。

宋立诚、吴洪福指挥战士将谢科抬下,空中日军战机忽然仓皇南逃,两人抬头一看才发现北面天空上出现了十余架抗日军战机,他们专门是来掩护谢科所部撤退的。

有抗日军战机掩护,抗日军司令部和一起撤退的百姓这才重新上路,撤向驿县,在驿县经过短暂休整后,继续北上渡过松花江,抗日军司令部驻扎在陶赖昭,而随军北撤的百姓则继续北上撤往哈尔滨。

长春城内张廷言也收到谢科和抗日军司令部遇袭的消息,幸运的是谢科只受了轻伤,而他身边警卫除了一名距离稍远的战士幸存外,其余4名战士全部牺牲。

谢克能幸免于难是他身边的警卫小王用自己的身体替他挡住了多数弹片和爆炸产生的冲击波,否则谢科也将生死难料。

长春城内战况依旧焦灼,日军在城南、城北两个方向的进攻接连受挫,只有东西两翼取得较为明显的进展,冈村宁次便将进攻重点放在东、西两翼。

另一块战场上日军第46联队已抵挡不住抗日军第二、第三两个集团军的围攻,在经关东军司令部同意后,第46联队决定突围。

日军第46联队联队长志村宏嘉知道在抗日军三个师围攻下,想成功突围难度太大,于是他决定声东击西。

志村宏嘉决定先派一队日军佯装进攻东面,向白旗屯突围,与东面第24旅团主力会合,主力实际上向西南方向突围与第36联队队会合。

计划制定好后,选谁担任佯攻任务,这让志村宏嘉犯了难,毕竟掩护日军主力撤退就意味着被放弃,这是九死一生的任务。

就在志村宏嘉为难之际,一大队长西山小太郎站出来决定轻率一个中队向东进攻,掩护联队主力撤退。

志村宏嘉见西山小太郎愿担任掩护任务,激动地拍着西山小太郎说道:“西山君,等主力成功突围后一定想办法将你们救出去,我会亲自向师团长阁下汇报你的功劳。”

听到志村宏嘉的话西山小太郎脸上并无喜色,他自己也清楚无论志村宏嘉说的如何天花乱坠,但自己究竟能不能活着回去还另说。

“联队长阁下,自满洲事变以来,倒在这片土地上的帝国军人不计其数,他们都是想为帝国拼下一块生存空间,如果帝国无法占据满洲,以帝国目前所拥有的资源根本无法满足帝国扩张”西山小太郎表情严肃的说道。

西山小太郎的这番话反倒令联队长志村宏嘉肃然起敬,日本目前有2000多万人挤在38万平方公里上,面积仅相当于两个广东省,也是当时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国家之一,岛上资源匮乏,日本国内工业所需的多数资源都必须从国外进口。

受德国影响当时日本不少人也提出日本必须要有足够生存空间,而获取这些生存空间的唯一途径就是从周边其他国家掠取土地。

日本可以占领台湾和朝鲜,但这两地的物产和资源无法满足日本人的胃口,是他们盯上了物产富饶的东北。

在他们看来东北丰富的矿产资源和粮食是支撑他们继续对外扩张的重要支撑,当时日本国内和军中不少人持这种思想,西山小太郎便是其中之一。

“联队长阁下,如吾等之牺牲能为帝国赢得未来,无甘愿献身”西山小太郎继续说道。

“西山君拜托了”志村宏嘉罕见的朝西山小太郎身居一躬。

随后志村宏嘉命令日军放弃沐石河镇将主力集中在卢家村,为突围做最后准备。

对面正指挥部队围攻日军第46联队的冯沾海见日军兵合一处,高兴地对左右说道:“看来日军已经顶不住了,我看要不了两日,第46联队将会成为历史。”

冯沾海估摸着日军为了长春放弃了第46联队,他不是没想到第46联队会突围,他觉得在三个师的包围下,日军第46联队不可能突围。

这场对46联队的围歼战让冯沾海大开眼界,这是他第一次独立指挥步兵、炮兵、装甲兵、空军等多兵种作战。

日军之所以放弃沐石河镇主要原因就是日军根本挡不住抗日军多兵种进攻,在战场上抗日军坦克部队熟练的在日军防线上撕开一道口子,步兵在炮兵掩护下从此处突入日军阵地,逐步瓦解日军防御。

冯沾海此时对远在长春的张廷言只有佩服,想当初张廷言刚提出多兵种联合作战时,多数人都持质疑态度,他们提出各种理由,例如步兵跟不上装甲部队,炮兵与步兵装甲部队不好协同,空军容易轰炸到自己人等等,但在经过实战检验后却发现张廷言所的战术完全可行。

鉴于日军已被包围在卢家村,冯沾海向三个师下达总攻命令,8月26日也就是后天清晨,抗日军将对日军第46联队全部发动最后一击将其彻底歼灭卢家村。

就在抗日军准备最后总攻时,8月25日凌晨一点,已准备好突围的日军第46联队对抗日军阵地发起突袭,西山小太郎指挥一个中队的日军佯装主力猛攻第17师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