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多多书院 > 历史军事 > 闯王李自成新传 > 第八卷 一统中原第二十一章 合围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八卷 一统中原第二十一章 合围

祖大寿和吴三桂接到崇祯尽撤辽东之地的诏书,不由面面相觑,辽东是他们的家园,他们的士兵也都是辽东人,要让他们将辽东彻底放弃,如何能舍。

好在皇帝的诏书要他们弃地不弃人,祖大寿与吴三桂商量后,京师有险不能不救,只是皇帝说选精壮随行就可,士兵们又如何肯丢下自己的家人,吴三桂也怕真按圣旨之意去做,军心可能哗变,再说如果辽东士兵的家人都落到唐军手中,士兵又如何能安心打仗。

二人遂尽起辽东的数十万百姓一同随军前行,粗壮之人选出来作为护送,而数万关宁铁骑则落在后面防止唐军的追袭,这样一来,行军速度缓慢无比,每日所行不过三十多里,从辽东到京城至少要二三十天。

关宁铁骑一撤防线,唐军果然跟了上来,见到后面防卫严谨,倒也不过分相迫,只是祖大寿,吴三桂两人要时时防备唐军的突袭,行军更是缓慢。

杨嗣昌率军离开高邑不过二三十里,前面的斥候已来回报:“禀督帅,前面不到十里就是元氏县。”

杨嗣昌心中一振,终于要遇到唐军了,小小的元氏县能够有多少唐军,已方三十万大军就是压也能将元氏县压跨,他向郑崇俭,左良玉,黄得功,刘泽清,刘良佐五个总兵官问道:“诸位,贼军就在眼前,你们谁人可以将元氏拿下。”

这五人中。以左良玉地人最多,杨嗣昌也对左良玉倚重,多次对他说过只要立功。立马让他做平贼将军,左良玉自付前面只是一个小小的县城,拿下不难。接口道:“督帅大人。未将愿讨令攻元氏。”

杨嗣昌点了点头:“如此就辛苦昆山”(左良玉字昆山)

左良玉得到杨嗣昌的命令。率本部近十万之众向元氏县扑来,这些年来,左良玉一直呆在南阳不动,除了剿一下各地地盗匪,义军外,从来没有和唐军交战过。当初唐军攻湖广时,左良玉空有十几万人,坐守襄阳,听到唐军来攻还没有接战就逃走。如今左良玉仗着有后援,打着先攻下一县,立得首功,以后再与唐军接战,就可以推脱委皮,尽量保存实力。

不过,等到他元氏县时,顿时看呆了,唐军沿着元氏县挖了一道宽十数米,深五六米的壕沟,加上上面堆起来的泥土,高度足有十米,这道壕沟更是望不到头,不知有多远。

明军若要攻,必须先下五六米地壕沟,再往十几米高地土墙上爬,这样非死伤惨重不可,只有想办法将壕沟填平才可以进攻,只是唐军居高临下,武器又比明军厉害,要填平这壕沟非是易事。

左良玉顿觉棘手,西边是大山,壕沟一直挖到了山脚,他派出骑兵沿东边侦察,壕沟一直延伸到栾城,而在栾城,又有宽阔地治河从北往南,延伸数十里,成为天然的屏障,治河是滤沱河的支流,水势虽然不大,也不急,可是要在唐军眼皮下渡河,却是想也不要想。

接近治河的壕沟中更是已经引水注入,若不是地势西高东低,这条壕沟全部引水入注的话,明军要想进攻,会更加困难,左良玉不知道明军离开高邑后,高邑马上被唐军占领,唐军发动数十万人,正在高邑大挖壕沟,要把明军的后路也断掉。

征集来地民夫看到高邑百姓的惨状,对明军都是怀着一腔怒火,唐军又发动高邑幸存的百姓到正在挖掘壕沟的民夫面前讲述明军地凶残,这些民夫本来是唐军从新占领的各县征集来的,他们久在天子城下,对唐军实在谈不上好感,听到百姓的讲述,本来半勉强的民夫立马拿出了十二分的精神,一条三十多里长的壕沟正在快速形成,加上西面天然形成的大山,唐军已将数十万明军四面合围在方圆数百里的地方。

明军从来没有碰到过这种有城不守,专门挖掘壕沟的作法,以前就是有挖掘壕沟,也多是在险要的地方用来断路,何曾有过用壕沟来包围数十万人的事例,就是有,也要包围的人更多才行,否则被包围的一方可以集中兵力突袭一处,而包围的一方反而要处处分兵防守,一旦被人突破,就成了笑柄。

左良玉听到斥候的回报,也没有太大的反应,既然唐军用这种笨办法想拦住自己,那就强冲好了,用上数千条人命,就是用尸体也能把壕沟填平。

杨嗣昌此次虽然带有上百门大炮,只是这些大炮太过笨重,全部放在中军,不然用大炮轰击效果会更好,左良玉不愿意还没有开战就向杨嗣昌求援,死几千人将壕沟填平,他还不在意。

左良玉一声令下,前头的明军开始向壕沟冲击,数千明军杠着石头,泥土向前冲去,只是到了壕沟前面的数十米处,到处响起了“轰隆隆。”的爆炸声,将冲击的明军炸得鬼哭狼嚎,唐军早在壕沟前面埋设了地雷。

许多明军吓得丢下了手中的泥土,石块转头就跑,壕沟上面的唐军已露出头来,对着逃跑的明军一点也不客气,举枪就射,死在唐军火枪下的明军还多过于被地雷所炸的明军。

第一场攻击,明军白白丢下了数百具尸体,连一块泥巴也没有填到壕沟中,左良玉看到这种情况气得大骂,他马上组织督战队,清一色的全是神射手,有后退者杀无赫。

正当左良玉要组织第二次进攻时,唐军的火炮响了,无数的炮弹砸在刚刚集结起来的左军中,将左军的士兵炸得血肉横飞,被唐军火炮攻击到的地方,一队队的士兵消失,左良玉想到自己也在唐军地火炮射程中。顿时大骇,连忙指军士兵退却。

左良玉退了三四里,才停了下来。刚才的前锋部队已死了上千人,远处唐军的战壕成了一条黑线,左良玉这才发现战壕和大炮结合地妙处。若是士兵分散进攻。就是到了沟前。也不够填沟,若是集中兵力,等于送上去给人家的大炮轰击。

此次唐军带来了上千门迫击炮,商洛的基地用上了蒸汽机,造炮地速度突飞猛进,每月在生产大量铁轨时。还可以生产数百门迫击炮,数十门大炮,不过,千门大炮分布在前后五六十里长地防线上。还是显得单薄了一点,明军第一次攻击时,唐军地大炮没来得及调整,直到第一次结束后,火炮调整到位,刚好给想第二次冲击的明军一个迎头猛击

左良玉退到安全地带后,再次指挥人进攻,这次他出动了上万人,由手下大将李国奇,张奏凯亲领,分成二路进攻。

这次有大将统领,左军进攻显得更有章法,在远处时左军先分散开来,冒着唐军的火炮前行,一旦有人后退,立马被后面的执法队射杀,等到越过唐军的火炮射程,离壕沟只是二三百米时,左军才重新集起,向壕沟冲去,只是马上又进入了唐军火枪的射程。

李鸿基和唐军中地一群高级将领就在离壕沟数百米的地方,他们手里每人都有一副高倍望远镜,从望远镜中可以清晰看到一排排的左军倒在唐军的火枪下,壕沟上地唐军分成三排,向冲近来的明军不间断射出密集的子弹,尽管明军前赴后继,却没有人能冲进壕沟前二十米之内,从明军中射出来的箭支也只能无力的插在唐军堆起来的坝上,对唐军一点伤害也没有。

沟前埋设的地雷已被明军的血肉之躯扫平,但是从上面射来的子弹却毫不留情的阻挡他们前进的道路,明军在沟前伏尸累累,连接近壕沟也做不到,李国奇,张奏凯两人最后不得不撤军下来。

左良玉望着前面的尸山血海,并没有责怪手下大将的擅自后退,他一脸疑重的看着那道黑线一样的壕沟,恨恨的道:“撤。”

侯询张了张嘴,想说前面还没有拿下,想起自己虽然名为监军,实际在左良玉军中毫无地位,叹息了一下,也跟着撤了下来。

候方域见一向嚣张的左良玉吃鳖,心中还隐约有点高兴,“呸。”了一声也下去了。

杨嗣昌刚派出左良玉出去不久,就听到震耳欲聋的爆炸声,接着又是“砰,砰。”的枪声,知道左良玉和唐军已交上了火,听声音,左部已下足了本钱,杨嗣昌心中得意,左良玉虽然骄横,在他手上还算听命。

众人都在等待左良玉的好消息,毕竟以左良玉的十万之众,攻占一个县城还是有把握,可是唐军的枪炮声越来越响,这里好象是唐军重兵云集之处,杨嗣昌忙派人去前面去打探情况,正碰上左良玉大败而归。

杨嗣昌大吃一惊,不久就见到左良玉部退了下来,左良玉满脸羞愧的来向杨嗣昌交令:“督帅,未将无能,唐贼的火枪太过厉害,我军根本不能靠近他们的壕沟。”

杨嗣昌此时尚没有意识到后路被唐军所断,安慰左良玉道:“昆山莫急,唐贼用区区壕沟想档住我数十万大军去路,简直是妄想,我中军有上百门大炮,只要调上去,什么壕沟也要轰平。”

杨嗣昌将大炮全调到了前面,交给左良玉使用,有了大炮,左良玉重拾信心,他将一百余门大炮分成两部分,对前面的壕沟发起了进攻。

这种壕沟经不起大炮的轰击,明军第一轮发射,就有一大段地方塌陷,左良玉看了大喜,正要再接再厉时,唐军的重炮马上就报复而来,无数的炮弹砸在明军的火炮阵中,将明军的火炮掀翻,炮手炸死。

明军的大炮笨重,就是想转移也来不及,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已方的火炮淹没在唐军的炮火中,等到唐军的炮击停止,明军刚才的火炮阵地已成了一片狼籍,到处是炮手的断腿残肢,火炮也没有一门可以再用了。

唐军的重炮一直藏着没有露面,明军估计着唐军火炮射不到已方的阵地才敢开炮,没想到一下子五十多门火炮就被报废,好在左良玉谨慎,另外一部分火炮没有同时发射,才保留了下来。

虽然有一段壕沟已经塌陷了,但明军已没有再攻的勇气,这段塌陷的地方才数十米,而且壕沟还在,左良玉实在不想再让自己的部下送死,他只得如实向杨嗣昌报告。

杨嗣昌听到已毁坏了五十多门火炮,惊得说不出话来,这些火炮可是他搜遍了京城的军械库才拉来的,见前面的唐军如此难缠,杨嗣昌已有退意,前面就是要攻也不可能短期拿下,救兵如救火,他没有功夫在这里担搁下去。

杨嗣昌与众将商量后,决定重返高邑,从高邑往东走,经过宁普,避开真定府,攻唐军所占的河间府,照样可以为京师解围。

刘良佐,刘泽清等人看到左良玉被弄得如此灰头土脸,心中也是打鼓,怕杨嗣昌派他们进攻前面的唐军,一听绕道,欣然同意。此时天色已经暗了下来,明军就依山扎寨,先休息一晚再说。

第二天一大早,杨嗣昌命令大军转向,退回高邑,走了十几里,前面的斥候来报,一日夜间,唐军在后方也挖了一条数十里长的壕沟

明军众将都面面相觑,从高邑到元氏县,西边是山,东边是河,只是山和河之间的宽度有数十里,明军做梦也没有想到,唐军竟然会有如此大的手笔,一日夜间,就挖了一条三十多里的壕沟,将他们困死。

明军顿时进退两难,若要退,后路已堵死,若前进,左良玉已试过,根本冲不过去,明军所带的粮草并不多,若是困上个把月,唐军就是不费一枪一弹,明军也要饿死了。

杨嗣昌和众将商议后,觉得后面毕竟唐军只是用一日夜的时间挖出来的,肯定比得上前面,决定全力以赴也要打开后路,众人都知道自己陷入了险境,若是后攻受挫,大家就得交待在这里了,生死一博就在此时,三十万明军嗷嗷叫的朝高邑重新扑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