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多多书院 > 历史军事 > 闯王李自成新传 > 第七卷 博奕第六十一章 任卿选官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七卷 博奕第六十一章 任卿选官

若说唐军接手河南,就能避免迁移中死去的百分之九五灾民活下来,那太高看当时唐军的能力了,湖北迁到辽宁,死去的人口如此少,固然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唐军上下高度重视,准备周到的原故,另一部分原因则是唐军绝对不愿承认的,唐军可能有意借迁移之机,淘汰一部分老弱,确保迁入东北的移民以青壮为主。

这种淘汰当然不能在唐军境内进行,漫说唐军此时出兵河南不合时宜,就是冲着这一条唐军恐怕也不会出兵,毕竟如果把太多老弱迁到东北去的话,唐军的移民成本花费远比现在要多。

这样一来,能够到达湖北的人,大多经过了河南一段路程的严禁考验,在那种半饥不饱,缺衣少药的状态下,能够坚持过来的人身体素质都不会太差,数千里迁移,才能让唐军创下伤亡率如此低的原因。

随着大队的饥民来到,整个湖北与河南交界之地,填满了河南过来的饥民,不过,整个湖北水利便利,灾民们被唐军派出的军医检查过身体后,马上被输送出去,从湖北到陕西,以前用来运送物质的丹江水道全部塞满了运送移民的船只。

到了商南,移民们才要下来走路,等到了潼关,又可以重新利用水路行走,沿着黄河北上,其他走陆路的移民也大多有马车赶路,陕西的这一段路移民们毫不费力。真正需要考验他们地是出了陕西,正式踏上大草原的历程,这里没有水道。唐军也不可能提供那么多的马车,除了妇孺,青壮年一律要靠两脚来走路。

唐军在大草原上地第一座城是得胜城。这些移民。多数人都是第一次来到大草原。开头看到大草原的风光满心高兴,他们在陕西的这段时间,虽然都有舟,车代步,但每天赶路也不超过百里,从河南走过来地疲累都得到了一定地恢复。精力也充分地很。

唐军对辽宁的宣传充满了诱惑,许多人对在北方扎根下来都充满了信心,黝黑肥沃的土地,免费的种子。免费的耕牛,五年的免租,甚至有唐军还语焉不详地提到有金矿,等到移民们再追问,唐军又不肯说了,搞得一些移民心里痒痒的。

唐军若让灾民自愿前去,多数人是不愿意,对唐军的宣传也不愿意听,认为肯定是假的,可是一旦唐军下了强制命令,他们没有选择,对唐军地宣传马上深信不疑,巴不得唐军对北方的描述越详细越好。

只是草原千篇一律的风光,很快让移民们厌倦起来,数十里才有一处的补给,而且,粮食也换成以粗粮为主,许多人再也没有刚看到草原时的欢喜,只是默不作声的赶路。

这次移民,称为百万大移民,但究竟移了多少人,后世一直没有一个结论,有人说是五十万,有人说是一百万,更有人说是达到了一百五十万。

之所以相差这么多,是因为唐军在这次大移民之后,一直没有停止过向北方的移民,说五十万人的是根据唐军的记录,李岩部率五十万人来归,推测这五十万人被唐军全部移到东北,可是唐军在李岩来归之前已开始了移民,李岩来归之后,还有不少河南的饥民向唐军领地涌来,也一并移民到东北。

这次大移民,持续了两个多月时间,胜利城作为归化城前面的最后一站,城主林子卿对移民的数量和状况有简略的记录,他写道:“从八月初开始,城中的移民每天要接待三千人,到了八月中旬,移民猛增到每天四万人有余,直到九月初移民才重新降为三四千人,到了十月中旬,移民才正式结束。

他还记道移民们的精神很好,他们大多是青壮,老小和小孩较少,他们都是以村为单位,整村整村的行走,路上许多单身男女在长辈的主持下,重新组建了家庭,有些失去父母的孩子也有人抢着认养。

抢着认养孩子很正常,唐军在东北给移民划分土地是以人口计算的,多一个人,就能多分三十亩地,事实上,等到了东北,分给他们的土地远远不止三十亩,东北太大了,又都是平原,战火一起,原来的九成居民都已丧生,一百万人散下去,一点影都没有,负责移民的官员通常量也不量,指着一大块地就让移民们自己圈起来,这地的面积通常是规定的二倍,三倍。

从林子卿的记述中,大约可以推算出此次移民至少也有七八十万人,唐军在北方都是按户数来划分土地,耕牛的,在长时间的寂寞旅行中,许多男女产生了爱幕之情,也是理所当然,更多的才是要互相寻找依靠,许多人在大灾中失去了父母,兄弟,姐妹,妻子,丈夫,唯有重新组成家庭,才能掩埋旧的悲伤,迎接新的挑战。

等到移民到达东北时,高杰和刘宗敏的二路人马已经横扫了吉林和黑龙江两省的满人,鄂尔春人等原住民,唐军最远已到达库页岛的边沿,若不是天气逐渐转凉,唐军还可以走得更远。

这次唐军对满人的战争分外残酷,唐军不需要俘虏,在南方还是秋高气爽时,北方寒冷的冬季就要到了,他们的房屋需要空出来,给唐军的移民居住。

高立功在得知唐军的大移民政策后,才知李鸿基为什么对他的奏章如此生气,汉人打下来的土地是用来容纳汉人的,绝不能消灭一个游牧民族,又让一个游牧民族重新崛起来原来的土地上,实际上,唐军从击败蒙古人开始就如此做了,不然草原上也不会新崛起数十座大小城池

知道了唐王的意图,唐军自然不会再对当地地居民留情。除了年轻的妇女,吉林,黑龙江两省的居民被屠杀一空。近二十万人死在唐军地屠刀下。

李岩手下的义军共有三万多人,这些人在数月前也多是饥民,唐军自然不会让这些人加入军队。

更不可能给他们发放军饷。李鸿基仅让李岩可以挑选出三百人作为他的亲卫。其他人也全部迁到东北。

这一条,唐军以为李岩本来是万难答应地,准备让李岩讨价还价,没想到李岩一口答应,并将自己地亲族一大半也迁到东北,他本人也愿到东北戍边。这条提议却让唐王否决了,李岩刚到湖北,李鸿基地旨意早已来到,让他带着手下的重要将领一起到西安接受唐王的封赏。

李岩本来还想带人一直护着移民一直到北方。不过,接到唐王的旨意,李岩只能将这个念头打消,带着李仵,李俊赶到西安。

邢红娘本来要留在湖北协助管理灾民,只是见到唐军安派的井井有条,又加上牛金星对她不停的套近乎,也就跟着李岩一直来到西安。

李岩来西安地第二天,李鸿基就在自己的书房里接见了他。李鸿基的书房是唐军重地,非一般的重臣不可进入,李岩并不知道这个规矩,给他引路地侍卫却大为惊讶,不知这个小小的流民首领为什么会受到唐王的重视。

李岩在历史上曾对农民军起义有过重大贡献,正是有他的加入,农民军才能攻破北京城,可是兵败后又被自己杀了,打量着眼前的这个人,李鸿基涌上了一种莫名的情绪。

李岩只比李鸿基小一二岁,长得英俊挺拔,虽然是一脸的书卷气,却没有弱不禁风的感觉,反而英武过人。

在李鸿基打量李岩时,李岩已拜倒:“参见唐王殿下,殿下千岁,千岁,千千岁!”

李鸿基连忙示意旁边的侍卫将他扶起:“李爱卿请起,孤王等你多时了。”

李岩还以为李鸿基说得只是客套话,却不知李鸿基此话另有意思,忙又拜了下去,李鸿基连忙摇手:“爱卿不必如此,孤王不喜别人动不动就下拜,就坐着说话好了,来人,赐坐。”

李鸿基的话一说完,一个女子拿过来一张椅子,李岩只能斜着身子坐下,屁股却还有一边悬空,李岩虽然没有做过官,但他的家教很严,在他父亲李精白面前,也只能如此坐着。

李岩对那名搬椅子的女子虽然只是惊鸿一瞥,心中却涌起一股惊讶的感觉,那女子姿色再美,李岩也不会感到奇怪,唐军已占有全国一半之地,辖下人口数千万,要找几个美女服侍唐王当然容易,只是那女子身上却有一种过人的贵气,如此贵气的一个女子怎么会出现在唐王的侍女中。

李鸿基看着李岩如此坐势,倒没有想到他的心思到了自己的侍女身上:“李爱卿今日来归,孤王不能薄待于你,以爱卿自己看来,适合何种位置。”

李岩大讶,把刚才对那个侍女的怀疑马上抛开,疑神思对起来,自己来时,已想到唐王会封自己一个官做,可唐军此语竟好象要自己来选择,这从来没有想过,李岩不由试探道:“岩不才,愿到北方为殿下守卫边匿。”

“这个孤王已驳了,你再选一个,三省,八部之内,四品之下的官职由你挑如何?”

李岩这才吃了一惊,唐王让他挑官职竟然是真的,初投唐军,不但寸功未立,反而让唐军接受上百万的饥民,李岩自付唐王若能给他一个五品的官已是不错了,没想到竟是四品,唐王何以对自己如此重视,他还以为是宋献策的推荐,心中对宋献策暗暗感激,可是自己刚来,不能锋芒太露才好,想到这里,李岩定了定神:“臣愿为一名游骑将军。”

李岩话一说口,李鸿基大为惊讶,李岩父亲是文官,他自己也是苦读诗书,按理应当对武夫看不起才对,怎么会想当将军,而且唐军的游骑将军只是从五品,与四品相差了三个等级。

李鸿基略一思索,已知道了李岩的用意,他在归唐之前,一定已经知道了唐军中武将的地位并不比文官要低,而且此时天下尚未一统,武将更能建功立业,有四品高官不选,那是不让别人认为他是不劳而获。

李鸿基微微一笑:“既然爱卿要做武将,孤王成全你,不过游骑将军太小,孤王就封你为定远将军,如何?”

定远将军为正五品,李岩思付也未尝不可,连忙拜谢,李鸿基又留他谈了一会儿,李岩还是初次见到李鸿基,涉及唐军的一些政策,即使有意见也不敢多谈,李鸿基很快就倦了,让李岩退了下去。

李仵和李俊两人在门口焦急的等待着,他们没有得到李鸿基的接见,自然不能进唐王府,而邢红娘本来也在门口等着,只是一会儿就被她的姐姐邢秀娘叫进了王府。两人只能独自等待,他们都知道李岩进去唐王肯定就会提出对李岩的封赏,只有李岩的官封得大,他们才能水涨船高。

李岩一出来,李仵就急不可奈的问道:“大哥,殿下封你什么官?”

李俊却道:“殿下为人如何?”

看着两人热切的望着自己,李岩微微一笑:“殿下见解独到,我等远远不及,至于官吗,我现在已是唐军中的定远将军了。”

李仵深了一口气,他们数月后尚是一介白丁,李岩也不过是个举人身份,如今成为了唐军的定远将军,日后唐军取得了天下,前途更是不可限量,李仵拍了拍一些自己的胸口:“那就好,那就好!”

李岩见自己的弟弟如此在意官位,不由摇了摇头,若是说出唐王要封他四品官,被他拒绝时,不知李仵会如何反应,不过,此事他只能埋在心里,免得传了出去,惹起闲言碎言,为官之道,他父亲教过他很多,虽然他不一定都认同,但初到唐军境内,谨慎小心一点总没有错。

李仵高兴了一会儿,又忍不住问道:“不知殿下封我为何官职。

李岩只好道:“殿下尚未对你们册封,不过,吏部尚书许大人昨天已将你们的名单拿了去,估计你们的册封也会马上下来。”

得不到唐王的亲自封赏,两人都有点遗憾,不过,很快就猜测起自己的官职,一副兴高彩烈的样子。